历代权臣,到底该怎么去排名?从曹操到诸葛亮,谁才是真权臣?

微微写诺诺 2025-01-22 12:23:10

在悠悠的历史岁月里,“权臣”这个叫法一直蒙着一层神秘且繁杂的色彩,关于它的好坏评价,在人们的议论中始终没有个确切的说法。每次瞧见有人把“权臣”这个标签安在诸葛亮身上,还由此激起强烈的批评,小编就想要好好琢磨一下这个问题。

一说到“权臣”,好多人最先想到的,通常是那些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但也备受争议的人。像“挟天子来号令诸侯”,把汉室朝廷随意摆弄的曹操;忍了大半辈子,最后给司马氏取代曹魏打下基础的司马懿;用武力把司马一族消灭,创建刘宋政权的刘裕;连自己名义上外孙的皇位都要抢,从而开创隋朝的杨坚;另外在东汉和大唐的时候,能随便废掉或立起皇帝、抹杀天子威严的梁冀和李辅国等等。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让人们对“权臣”的不好印象更加深刻了。

要是咱们依据词语本身的概念,来把“权臣”给拆分解析一下,就能够察觉到它的实质并非像人们想的那样。“权臣”,说白了,就是拥有权势的大臣。“拥有权势”只是对某种客观情况的表述,而“大臣”则确定了一个特定的人群范围。这两个词,各自来看都是中性的,那这样组合到一块儿,按道理来说,好像也不应该自然而然地就具有贬义的意味。

实际上,权臣这个群体,就像一把两边都不一样的剑,有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权力,发挥出出色的本事,达成保卫国家、让国家安定的伟大志向;不过在有些时候,也可能会因为权力变大而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做出背叛自己的主子、扰乱国家秩序的事情。

正因这样,网络中各类有关权臣的排名通常很难被大家普遍认同。要是没有清晰且一致的评定准则,冒冒失失地给权臣排个名次,肯定是件特别难办的事儿。毕竟,“厉害”这个说法在不同的评判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思。

拿权力膨胀作衡量标准:存在着等级差异明显的权力层级

要是仅把权力膨胀到毫无约束的地步当作评判依据,那诸葛亮确实很难位列其中。

第一梯队肯定是那些权势极大、能够左右朝政,最后成功夺取皇位并创立新政权的人,像王莽,他凭借外戚的身份,渐渐把西汉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终取代汉朝建立了新朝;再比如刘昱、高欢、杨坚等人,他们在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依靠强大的势力,达成了改朝换代的愿望。

第二梯队的人,自己本身没篡位,不过却用心谋划,给子孙三代把篡位的条件都准备好了。像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给曹魏政权打下了根基;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把曹魏的军政大权握在了手里,给司马氏取代曹魏铺好了路。这俩人就是第二梯队的典型代表。

第三梯队的那些人,他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最终都没篡位,可在实际行事时,却做出了废立天子或者谋害天子的举动。像霍光把昌邑王刘贺给废立了,董卓私自废掉少帝刘辩,立了献帝刘协,梁冀把质帝刘缵给毒死了,李辅国甚至在朝堂上公然对皇帝指手画脚。这些人都属于这一梯队。

把权力克制当作关键:展现坚守臣道的独特风貌

第四梯队的那些权臣,虽说权力大得吓人,皇帝在他们跟前差不多跟个傀儡似的,可他们一直都恪守臣子的本分,不但不会去谋划篡位(连子孙后代那方面都不会),也不会干废立皇帝的事儿,一直到生命结束,而且在后来还获得了不错的声誉。像诸葛亮,为了让汉室复兴,尽心尽力,到死才停止,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蜀汉政权;张居正呢,推行万历新政,努力把大明王朝从危险的境地挽救过来,为国家的安稳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这两个人可以说是这一梯队的优秀典型。

第五梯队和第四梯队的状况挺像的,不过他们在掌握权力的时候,那行事作风特别嚣张,想干啥就干啥。结果呢,要么被长大成人、实力强大的皇帝给杀了,要么死后留下个特别坏的名声。吕不韦权势很大,可因为和太后的关系复杂,再加上政治野心不断膨胀,最后被秦王嬴政给赐死了;秦桧呢,用“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出卖国家谋求私利,被后人永远地唾弃;贾似道专权把国家给耽误了,让南宋政权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他们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名声变得特别糟糕。

要是依据最终个人总体利益价值来做划分的话,“权臣”这个词好像免不了就有了些贬义,因为前三梯队的人多数都有不太好的过往行为。

从综合价值来衡量:德才兼备的全新看法在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以综合价值为衡量标准,来审视一个人的能力和品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要有出色的才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优秀人才。从这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德才兼备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综合价值的重要标准。

要是我们换个角度,从能力、人品、贡献还有历史地位等好些个方面展开综合考量,以谁能让“权臣”这个中性词汇变得更有光彩当作标准,那整个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要是您在古代,是个快要驾崩的老皇帝,得给年幼的皇子挑个托孤的重臣,这时候,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诸葛亮那肯定是独一份儿的不二之选。

就像东楼制作的视频里呈现的那有趣一幕:一帮皇子要挑个丞相,曹操在边上着急忙慌地给曹丕使眼色,巴望着儿子选自己,可曹丕却猛地一拍桌子,扯着嗓子喊道:“我要选诸葛亮!”这么个情节,把诸葛亮在大家心里那特别高的地位,给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第二梯队得算张居正、霍光这些人。虽说他们在对权力的追求里,显示出了较强的权力欲望,然而不能不承认的是,在承担托孤的重任时,他们履行了自身的职责,给国家的安稳和发展带来了一些贡献。

第三梯队是在没啥更好办法时的一种选择,这里面的人虽说有过废立的行为或者干了不少坏事儿,但好歹没把王朝的根基给弄垮。而那些想要谋朝篡位或者给子孙篡位创造条件的人,要是从拥有全知视角的老皇帝的角度来看,那在临死前肯定会毫不迟疑地把他们除掉,这样才能保证祖宗留下的基业能够稳稳地传下去。

总的来讲,把诸葛亮称作权臣,没什么问题。他掌握着大权,但是一心为国家办事,将权臣这个身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境界,给这个容易让人走偏的群体,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榜样。要是没有诸葛亮这样的榜样,还有张居正、霍光这些虽然有些小缺点但还是有所作为的人,权臣这个词可能早就被历史的尘土覆盖了,变成完全贬义的标志,被世人厌恶。

诸葛亮凭借着他惊天动地的才干、坚定不移的品德以及不辞辛劳的操行,给“权臣”这个原本有些含混的概念,赋予了积极且正向的深远意义,成为了历史长河里权臣群体的拯救者与永恒典范!

0 阅读:3
微微写诺诺

微微写诺诺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