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古罗马最淫乱、最变态的皇帝,为何却在死后成为哲学偶像?

殷红如似血 2025-01-06 09:40:06

《罗马史》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生来就应是个艺术家而非皇帝,他的一生都是复杂的。

可以说,尼禄向来就是个标准的罗马“暴君”,他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的思考有很多,性格有残暴又有懦弱;因为没有军功,只能拼命讨好罗马群众来维护统治,到头来一点好名声都没留下,只剩下了个“荒淫无度”的称号。

尼禄的悲剧是注定的

尼禄本是罗马帝国开创者屋大维的后裔,从血统来看,他的血液是极为高贵的。

但罗马帝国创立之初,宫廷内部的斗争就是极为血腥的,这也将尼禄给卷入了灾难的旋涡,他经历了一段极为悲惨的童年生活。

在3岁的那年,他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就连应该继承的财产都被剥夺得一干二净,随后就被寄样在姑姑家中,和奴隶一起生存,那种“随时可能面临生活不测”的生活方式也造成了尼禄安全感的缺失。

为了不受到欺负,他会可疑表现自己要强的一面;可由于基本情感需求也没法满足,所以他本质上又是懦弱的。

罗马内部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一种独特的嫉妒感也伴随着尼禄的人生。

心理学曾有这样一种说法:若是幼儿期十分苦难,长大得势后会有两种极端的现象,要么就是大肆挥霍来引起别人的嫉妒达到心理满足;要么就是喜欢折磨别人来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快感。

人生的第一次改变,发生在母亲流放归来,当时尼禄的生活条件有了些许改善,但是他的精神生活仍是苍白的。

母亲对尼禄的要求很高,总是希望他能当一个“伟大的治国者”,却不允许他去系统地参与学习,并教育尼禄要用一种残酷的手段才能维护统治。

从兴趣爱好的角度看,尼禄的艺术天赋很高,但却过分偏于感性,这就代表着他不适合去当一个政治家,艺术家本该是他的人生归宿。

他就没有做好准备,就被推上了历史前台。

公元54年10月中旬,皇帝克劳狄猝然离世,他的亲生儿子还不满14岁;这样一来,尼禄的母亲便有了操作空间,仿照克劳王朝的经验将尼禄推上了皇帝宝座。

从坐在这个位置上后,尼禄对如何当好一个皇帝就压根没有什么信心,他也不愿意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治国理政上,结合幼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他也更加愿意去做一些取悦自己的事情。

如此,一个真正的矛盾体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在塞涅卡等人的辅助下,尼禄有着单纯、仁慈、宽容的一面,一度形成了“尼禄时代”;但这又并非他自己的内心所想。

过去各种事情都是在母亲与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真到了该独当一面的时候,尼禄就显得不知所措。

如果非要说尼禄生来就是个暴君,显然也是没道理的,毕竟他当时只是个不满17岁的孩子。

公元62年后,由于塞涅卡的离去,再也没有什么人能干预朝政,一个真正的尼禄开始主管一切。

他对皇帝角色并没有什么认知,虚荣心也开始不断膨胀,极度渴望得到民众的肯定和赞扬。

罗马社会普遍遵循奢侈享受之风,也特别喜欢观看演出,尼禄在艺术方面本就有点造诣,他期待在艺术竞赛中赢得光荣,如此一来还能增加自己的声誉,取得大家的赞美来满足内心。

作为皇帝,他很容易就能办成这些事,“尼禄尼亚节”的设立便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奥林匹亚赛会上都被加上了音乐比赛,这也使得尼禄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只要是有机会,尼禄就会利用各种机会加以炫耀。

从外进入罗马城时,尼禄会特意乘坐奥古斯都凯旋时用过的战车,他的身上披着红色的衣服、头戴奥林匹亚桂冠、右手高举皮提亚桂冠。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都要将桂冠放在床头,这样才能安稳入睡。

有人向他表示“罗马城的一些事务需要您在场”时,他的回答令人惊掉了下巴:“你更应当劝我和希望我返回罗马时,不愧为堂堂的尼禄。”

如果说站在一个普通热爱艺术的罗马居民角度,尼禄还是一位能够“与民同乐”的好皇帝;但他“杀妻弑母”的丑闻被传出来后,“残暴”这个形容词将会一直在他的身上无法抹去。

尼禄造出了一艘会自沉的船只,让母亲坐在了船上,但船开始下沉后,母亲奋力向上攀爬,而一个尼禄的杀手出现,用匕首结束了她的生命。

为了在缺乏安全感的人生中稳固地位,尼禄还特意进行过一次毒药试验,为了能在某一天顺利毒死自己的弟弟塔尼库斯。

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发生了一场大火,按照官方的记载,当时外出的尼禄皇帝很快就回到罗马指挥救灾,但民间一直传闻大火就是尼禄的阴谋,因为在罗马大火后,他就有机会建造了著名的金宫。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件事的“阴谋论”并非空穴来风。

罗马城内到处都是平民自己搭建的小屋,拆迁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尼禄不愿动用这么大的资金和精力,干脆放火烧掉一了百了,那段时间自己再外出,就能避免被怀疑。

超乎尼禄预料的是,尼禄本来就想烧掉一小片地方,结果当天正好刮了大风,大风把火势带到了更多地方,不幸使得整个罗马城都受到波及,有人说烧了一天一夜,有人说烧了六天七夜。

不管怎么说,这一切都能印证尼禄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了。

死后成了“哲学家”

尼禄能在后世出名,不仅因为他残暴和特殊,同样与他给罗马带来了很多建设有关,在当时这些都是劳民伤财的,但后来的人们更认为这是罗马帝国引以为豪的一个标志。

因为他好大喜功,也下令搞了很多工程项目,比如连接奥斯提亚和那不勒斯湾的大运河。

工程在开工的时候,他就把一些流放者和犯了罪的罪犯投入项目建设。

在大兴土木的过程中,尼禄发现了很多声音表示自己与那场大火密切相关,他非常生气,赶忙放出消息称:新兴的基督社团才可能是纵火者。

这反而更能印证尼禄与那场大火有关。

后来的罗马史学家经过大量的资料整理,他们对基督徒本来也没有什么好感,但在调查这件事时也发现尼禄的指控并没有什么现实依据。

从罗马大火的后果来看,真正受益的也只有尼禄一人。

到了尼禄统治时代的末期,社会更是极为不稳定。

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场景:在一个奴隶被允许获释后,他听到附近军营里的士兵正在高呼着要让尼禄灭亡,他们都追随着将领加尔巴;奴隶走着走着,还听到一个士兵说“追随尼禄”,另一个士兵则说“城里已经没有了尼禄的消息”。

在尼禄死亡的时候,一开始罗马城内便是欢呼雀跃。

新上任的韦斯巴芗创立的新王朝马上便致力于消除尼禄对罗马传统价值的伤害,大量的黄金、珠宝被充公,不可计数的雕像被分发给神庙和郊区的别墅,诗人也开始称颂新的统治者。

有诗人这样描述当时的状况:“罗马终于能够物归原主,暴君曾经的玩物将重新属于人民。”

后世,关于尼禄的分析越来越多。

遥远的东方,与尼禄相差不过一个多世纪时有个名叫赵高的宦官,他的“指鹿为马”名震天下,因为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谎言系统,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其中。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跟着撒谎,就算那些极富正义感的人,都没有办法做到去拆穿谎言。

一旦有人站出来讲述真理,那么不仅是在背叛赵高,同样是背叛自己,因为过去自己就是谎言系统的参与者。

从哲学角度来看,尼禄似乎在走一个相反的方向,这也是他能够在后世被描述为“哲学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初在名师的指点下,尼禄接受了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教育,他的第一专业就该是哲学,这影响着他成为了一位狂热的希腊文化崇拜者。

哲学家有个很明显的特点:要追求真理,同时也是怀疑论者。

无论是对艺术、绘画、建筑,尼禄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事物的本质,对于这件事甚至超过了他当皇帝的乐趣;但是,当了皇帝反而有助于他更加接近真理,因为他可以运用手上的权力求证。

尼禄是多疑的,这本就是他“追求真理”的一种体现。

他从小经历过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这时的他是不愿意相信部下表达的忠心,他也真正地努力生活过,所以对大臣们表的忠心始终持有怀疑态度,而大家对他唱的赞歌,在他眼里也是一场又一场荒唐的闹剧。

充满虚伪的皇宫让他产生了逃离的念头,正因如此,尼禄更喜欢外出。

每当尼禄拆穿对方时,对方就立即表示希望皇帝放自己一马,而尼禄最喜欢这种“灵魂审判”,让这些虚伪的人们绝望,他们的面露难堪也是皇帝眼中的另一种胜利。

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并不是权势与话语权的争夺,而是他在追逐着哲学的胜利。

尼禄也就更像是一个具备哲学气质的战士,他要拷问所有人的虚伪;在弑母这件事上,世人都见证了尼禄的残暴,可若结合尼禄儿时的经历来看,他陷入了一种最为大胆的猜想。

所谓猜想就是:母亲阿格里匹娜对他的爱是假的,她为了权欲将自己推上皇帝宝座才是真的。

人心是经不起试探的,尼禄不但这样去试探了,还把影响力最大程度上去扩大,得到了大逆不道的评价。

正是因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尼禄也被广泛指责,他的行为是极端自私自利的,哪怕是为了探寻心中的“真理”,可肆意伤害他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呢?

他不断用手中的权力去验证自己设想的一切,后世皇帝也通过公开批判尼禄来宣告“自己不是这番模样”。

也有西方的史学家认为:尼禄不在乎后世的评价是暴君还是昏君,他在乎的是后人希望他是一个“耿直的哲学家”。

参考资料

罗马史︱住进金宫的尼禄,终于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了” 澎湃新闻

从政治角色错位看尼禄政治悲剧的根源 路运洪 史学月刊

0 阅读:5
殷红如似血

殷红如似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