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4年,新中国迎来了它二十五周年的华诞。在这个举国同庆的时刻,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映照着这个国家的银色华诞。然而,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一份名单却触动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内心。这份名单,是即将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当名单送到毛主席手中时,他仔细审阅了三次,最终怒道:“此人不来,我不出席。”那么,这位让毛主席如此重视的人究竟是谁?他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毛主席兴国县演讲,萧华深受启迪
1929年毛主席率领红四方面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县城,兴国县的观众们都高兴坏了,那场面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抬头望去完全是人群结队,纷纷簇拥着毛主席和做客的红军战士们。后来兴国县委经过商议后决定要召开一次群众大会,让毛主席和大家见面交谈。
就在一天上午,兴国县来了5000多名群众全部聚集在大草坪上听着毛主席那气势昂扬的讲话:
各位兴国县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我是毛泽东,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看到这么多热情的群众,我心里真是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振奋。
我们天天讲革命,那么革命到底是什么呢?革命就是要革反动派的命。反动派是谁?就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军阀恶棍和土豪劣绅。他们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们要亲手革掉他们的命,为穷苦大众翻身做主!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怎么革他们的命呢?反动派手里有枪有刀,但我们不能空着手去对抗他们的刀枪。我们要拿起刀枪,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让兴国县乃至全中国的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充满了对革命的渴望和热情。这种热情就像今天的天气一样,热烈而奔放。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革命的道路虽然艰难曲折,但只要我们工农群众团结起来,坚持斗争,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会始终牢记大家的期望和重托,带领大家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主席的声音将群众心中的热情都带动了起来,演讲结束后会场上的鼓掌声连绵不绝。毛主席在兴国期间,还亲自主持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旨在培养一批土地革命的骨干力量。而这次的训练班有40多人参加,我们今天的主人公14岁的萧华也在其中。
在一次毛主席讲到宗族观念的时候指着那前方一尺多高的门槛说到:“同志们,你们看土豪劣绅就好比是祠堂里的那个门槛,要是没有这个门槛,我们不是更可以自由的进进出出了吗?”而在其中听课的萧华被毛主席的这一段话语深深的打动。以至于他在几十年后对当年毛主席的教导依旧铭记于心。
跨越年龄与风雨的爱情:萧华与王新兰的红色情缘
萧华在21岁那年,遇到了小他8岁的红军女战士王新兰,虽然两人之间有着不小的年龄差距,但是两人各自的经历有着很多的共同点,而且完全能够聊到一块,随着两人接触的时间愈发长久后,萧华便对王新兰燃起了爱慕之心。
只是王新兰比较后知后觉,只将对方当做亲近一点的大哥,眼看着王新兰就要去延安了,萧华便有些着急了,他也曾想借着讲故事传递自己的感情,可惜王新兰完全没有领略到萧华的意思。眼看着两人分离的时间越来越近,萧华在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搬来救兵,让115师团的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帮自己。
——我已经和萧华同志建立了恋爱关系,我是要去结婚的,就是那个很有名的娃娃司令?
——对!就是他。
就这样,在罗荣桓的协助下,两个小红军就此相恋了,王新兰16岁那年,嫁给了24岁的萧华,而萧华16岁时就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委。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称呼,这便是“娃娃司令”的由来。
1941年,王新兰在延安大学即将毕业时,在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被一场疾病所击倒,大家得知后都跑过来看望她,结果发现她的两条腿又红又肿。结果没过两天,王新兰又染上了痢疾,在这段日子里,都是萧华在照顾着妻子。
在这场病过后,这对小夫妻的感情更加的情浓,两人一起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一同度过了生活中的磨难。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一场史无前例的动荡剧变将两人的生活彻底打乱,夫妻两人即将面临着生离死别的考验。
萧华劫后重生:政治风波中的坚韧爱情与革命友情
1968年住在京西宾馆的萧华,一直在静候自己命运的到来,他不知道悬在自己头顶上的闸刀什么时候落下,毫无疑问,他也被这场政治风波卷了进去。
在之后的一天,有好几个陌生的造反派闯进了萧华一家住进的屋内,将他的妻子王新兰也带走了,几天之后,萧华也被带走,夫妻二人都被投放到了监狱里面,他们二人是被分开关押的,自此失去了对方的消息。对于萧华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传闻,有人说他已经不在世了,但王新兰却坚信丈夫仍旧活着。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而肖华已经消失了七年的时间。
不久后,这一番异常终于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在1974年庆祝建国25周年前夕,毛主席着手审定手中的出席天安门国庆观礼的人员名单时,他来来回回查看了三次还是没有找到萧华的名字,于是毛主席就干脆亲手添上了萧华和刘志坚两个人的名字,并对送审的人员说到:“没有萧华的名字,那我也不出席了。”
这下子那伙人彻底慌了,不敢再继续做小动作,赶紧将肖华释放了出来,还给他赶制了军装。1974年9月30日萧华出席了国庆招待会,周总理看到萧华后一时之间竟相顾无言,只是静静地握着他的手不放,半天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次日失踪了七年的萧华端端正正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朱德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让妻子康克卿打了一通电话,他真的很想见见萧华,这个曾经的“娃娃司令”。萧华夫妇来到朱德家里后,朱老总拉着萧华的手连声说:“回来就好!”。
说起来,萧华和朱德之间的缘分不浅,自从1928年参加革命以来,萧华多次听到朱老总的英雄事迹,他多么想见朱老总一面,可惜一直没有机会。1930年,萧华终于见到了朱,当时朱德和毛主席等领导同志站在讲台上讲话,见面之前,肖华一直以为对方是高大威猛的严厉形象,结果对方却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后来萧华担任了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他和朱总司令的接触也更加的频繁起来。1938年,萧华准备到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路过晋东南太行山的时候,他还亲自前往朱总司令那里学习经验和指示。在朱德和彭德怀总司令的明确指示之下,萧华可谓是茅塞顿开,对于挺进到敌后也更加的充满信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总司令进驻北京,这样一来,萧华和他接触的机会就更加的多了。如今在毛主席的亲自点名之下被放了出来,肖华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望了朱老总,多年不见,萧华能看出朱德已经明显地苍老了,脸上的皱纹也更多了。
朱德一脸激动地抓着肖华的手,一句一句地询问着他的身体和家庭生活,萧华只觉得万千心事都梗在喉头,硬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萧华和朱老总坐下后,将自己的一腔愤慨告诉了朱老总后,朱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毛主席! ”
得到这一回复后萧华既难过又沉重,在朱德辞世的前一天下午,萧华和肖劲光一块去北京医院看望了他老人家,此时的朱德躺在病榻上面已经不能说话了。但还是吃力地睁着眼睛注视着他们两个人,在几十年的革命风雨之中萧华是在朱德的谆谆教诲之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永远铭记朱老总的教导:“一往无前的永远革命,中央的机密不该你知道的不要知道,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
而朱老总对萧华的这套教育方法,被他很好的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对萧云的教育也是受益匪浅。
萧华家训与革命情怀:父子情深与伴侣一生的坚守
对于自己的孩子,萧华也是严格要求他们。虽然对孩子很严格,但萧华从来都不会打骂孩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马克思教导我不准打骂孩子!”,虽然没有对孩子们棍棒相加,但是在萧华的精心培养之下,他的孩子依旧成长为有用之人。萧华从来不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说那些工作上面的事情,而他的这一习惯却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萧云时常会趁着父亲不在家,悄悄溜进他的书房,去看那些放在桌子上的红头文件。萧华对自己的东西了如指掌,有人翻阅过后他哪里会不知道。于是他一直想着抓住这个偷窥者。
一天中午萧云又要照常溜进父亲的办公室,萧华在背后突然出声:
“萧云,吃饭要细嚼慢咽,对身体有好处!我知道你又要去偷看文件,我已经锁起来了!中央的机密不该你知道的不要知道,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有些事情等你长大后自然会明白!”
在这之后,萧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已经知道溜进自己书房的“小偷”是他的儿子萧云,萧云没有和父亲狡辩,而是将其说的话听在耳朵里,只好默默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萧云高考前夕,萧云正要掏出功课,萧华悄无声息地走到儿子跟前对他说:“我希望你考上清华大学,我相信你!你能够考上。”话毕,萧华就急匆匆地跑去外地出差去了,而萧云也将父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萧云此后在功课上花费的心思更多了,在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 他总算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随后他高高兴兴地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父亲。
萧云大一入党时,一向不给孩子送礼物的萧华破例给儿子送了一件礼物,一个红皮笔记本翻开飞页萧华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了几个字:“做毛主席的好学生!”1985年4月中旬医院确诊萧华患上了晚期癌症,并且已经从胃转移到了肝脏,到了7月,萧华的身体也愈加的虚弱。
1985年8月12日上午,王新兰送走了陪伴了自己将近半个世纪的伴侣,一路走来,他们的感情没有半分变质,却未曾想,竟然没有携手到最后。王新兰的晚年,一直沉浸在对丈夫的回忆之中。
2022年12月30日,萧华将军的遗孀王新兰逝世,享年98岁。
参考文献:
——《毛泽东和萧华上将》
——《萧华和朱德的将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