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些企业,通过给员工发放少量补贴,让员工自己缴纳社保,就是所谓的“补贴换社保”。企业所做的目的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缴费责任。在我国,社保缴纳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员工自行缴纳社保存在诸多风险和弊端。
一、法律层面: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法》,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企业通过补贴让员工自行缴纳社保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以下风险:社保部门稽查时需补缴社保费用及滞纳金,甚至被罚款。社保断缴可能影响医疗报销、养老金领取等权益,且无法享受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障。
如果员工自行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缴纳社保,可能被认定为“非劳动关系”,导致劳动权益(如工伤赔偿、裁员补偿)难以保障。

二、经济层面:公司缴纳更划算
从缴费比例看, 公司缴费公司承担约30%(如养老16%+医疗8%等),个人承担约10% 。如果员工自己缴社保,需全额承担(如养老20%+医疗10%等)。
从到手工资看,公司缴社保,个人部分从工资扣除,但企业承担大头 。如果自己缴社保, 表面到手工资增加,但需自行缴纳更高费用,实际可能更亏。
从未来福利看,公司缴费基数通常更高,养老金、医保待遇更好。灵活就业缴费基数可能较低,影响退休金水平。

三、权益保障:公司缴纳更全面
按照要求,公司缴费五险缺一不可。 缴纳工伤保险,工作中受伤可报销医疗费并领取津贴。 缴纳生育保险,覆盖产检、分娩费用及生育津贴。缴纳失业保险,被动失业时可领取补助金(自行缴纳无法享受)。购房、落户、子女入学等常要求“企业职工社保”,灵活就业社保可能不符合条件。
所以,还是应该优先选择公司缴纳社保。对企业来讲,依法缴纳社保是责任,规避缴费将面临法律风险,长期损害企业信誉。对员工来讲,公司缴纳社保保障更全面、成本更低,切勿为短期补贴牺牲长远权益。若企业提出“补贴换社保”,员工应明确拒绝并要求依法参保,必要时可向当地社保局或劳动监察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