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治外感:张志远教授的用量心得**

寻桃聊健康 2024-04-17 17:25:04

**柴胡治外感:张志远教授的用量心得**

在中医药的经典方剂中,小柴胡汤被誉为少阳病的专方,以其独特的“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嘿嘿不欲饮食”四大症状而著称。在这四大症状中,尤以“往来寒热”最为核心,张志远教授常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小柴胡汤不仅在少阳病中广泛应用,而且在实际临床中,它也被尊为“圣方”,被用于治疗各种杂病。

小柴胡汤的君药柴胡,用量达到半斤,明显超过黄芩、人参、半夏等其他药材。柴胡具有宣散表邪、疏泄内郁的功效,与黄芩搭配,但二者用量并不相同。后世临床中,柴胡与黄芩往往平分秋色,这更多的是根据临床需要来决定的,而非传统的标准配方。张志远教授在治疗外感热证时,常用的柴胡剂量为20∼30克,因其气味辛凉,性质稳定,无不良反应,被视为良品。这样的剂量,既不会引发腾火劫阴、头眩耳鸣等副作用,又能与其他药材配伍,形成和谐的药效。

1972年,张志远教授曾诊治一位发热患者。这位患者因与妻子口角,同时受到时邪侵袭,地方俗称“夹气伤寒”。患者口苦咽干,体温升高,恶寒无汗,阵发性如疟状。经过仔细诊断,张志远教授认为这是典型的半表半里现象。于是,他主张使用小柴胡汤,并将柴胡作为先锋药,剂量提高到30克。医院方面对此表示支持。患者按方服药,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五天后痊愈。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合理调整柴胡的用量,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复过程。

在寒冬时节,张志远教授还强调要保护人体的阳气。他认为,冬至后严寒开始,水冰地冻,人体阳气虽然内藏,但抵御外界寒冷的能力会相对减弱。因此,除了注意保暖和饮食调养外,还需要借助药物来强化阳气,保护身体。附子和乌头是两种常用的温阳药物。张志远教授常常在方剂中加入附子、乌头等药物来温阳散寒,剂量通常在3∼10克之间。这种用药方法被称为“元阳送福”,虽然药物用量不大,但却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张志远教授对于柴胡治疗外感的用量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心得。他强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季节特点来合理调整柴胡的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他也注重保护人体的阳气,在寒冬时节常常加入附子、乌头等温阳药物来强化身体的抵抗力。这些经验和心得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医药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 阅读:4

寻桃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