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丨你以为这里只有大碗喝酒?却不知“吃茶”才是关键

是茶君美食 2024-09-22 04:07:44

《水浒传》是研究宋朝历史的一幅风俗画卷,也是一部描写宋朝人“吃喝”的百科全书。

除了梁山好汉这些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江湖生活,还有对一些社会精英生活的细致记录。

而茶文化可以说是世俗与精英两者生活区别间的一大体现。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馆

北宋 张择端

如果有品味过水浒的茶文化

想必可以知晓三点:

☑那时候的茶馆很普及

☑茶的品种很丰富

☑茶文化已经和民俗融合在了一起

1 茶馆

例如:史进大闹史家庄后,来到渭州寻找师傅王进,“入城来看时,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

由此可以证明,专业水平的茶坊(茶馆)在州府驻地的中小城市遍地皆是。

下面我们接着讲:

史进入茶坊坐下,

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

史进道:“吃个泡茶。”

什么是泡茶?就是用开水冲泡的散茶,这说明在宋朝已经有专职的茶叶技师,他们精通茶事、见闻广博,身兼煎茶、煮茶、沏茶、泡茶之职。

王婆茶坊

我们继续回到王婆这里:

位于小县城的王婆茶坊,属微型茶馆,就是由王婆独自经营的,这个茶馆既不设书场,又不请泡茶的师傅,经营的状况估计一般,但也恰恰说明王婆还有别的副业经营,好比媒婆这一角色。

另外在花荣任副知寨的清风寨也有一个小茶馆,其实就足以证明宋朝全国各地都有茶坊,茶坊不只是供人休息、解渴的茶馆,更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承载着较多的社会功能。

宋代文人雅士的茶会

2 拜茶

宋朝年间,文人之风的兴起,不仅在文学上,更是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在茶圈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人雅士将饮茶与礼仪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喝茶礼仪,其中“拜茶”就是水浒中表示对吃茶者的尊敬而使用的礼貌用语。

陆虞候来拜访林冲,林冲就说:“少坐拜茶。”因陆虞候是高俅的心腹,又是林冲的朋友,林冲对他奉若上宾,故称“拜茶”。

武松为替哥哥报仇,找到了何九叔作证,何九叔道:“小人便去,都头且请拜茶。”虽然何九叔见了武松吓得手忙脚乱,但还是要请武松拜茶。

看来上茶是待客之道,家有客人先献茶。

宋代市井平民的斗茶

不仅是世俗民间把敬茶作为招待客人的礼节,出家人也是以茶待客。

赵员外送鲁智深去五台山出家,对智真长老说明来意,这长老痛快答应后就吩咐拜茶,“只见行童托出茶来”。

作者赞美这茶:

玉药金芽真绝品,僧家制造甚工夫。

免毫盏内香云白,蟹眼汤中细浪铺。

战退睡魔离枕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仙茶自合桃源种,不许移根傍帝都。

《水浒传》内描写的兔毫盏 台湾故宫藏

3 成败:茶能成事,也能坏事。

“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这一句谚语在《水浒传》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王婆贪贿说风情,作者详尽地描写了阳谷县西门庆勾搭潘金莲的过程中,茶和酒所起到的作用。

第二次是郓城县的张文远与阎婆惜,虽然是因宋江带张文远到家中喝酒而结识,但此后宋江不在时,这张三便去那里,假意来寻宋江,那婆娘留住吃茶,言来语去,成了此事”,吃茶,成了他们二人的“好事”。

不过他们最后都成为吃茶的牺牲品,被武松和宋江杀死。

刘松年《撵茶图》

最让人感慨的是郓城县县衙对门的茶坊,在这里宋江稳住何涛,给晁盖报信,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宋江是这茶坊的常客,何涛到郓城县捉拿抢夺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来到县衙时却知县退了早衙,县前静悄悄的,何涛也只能到对门一个茶坊里坐下吃茶相等。

恰好这时遇到了宋江,宋江为了所谓的忠义,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把何涛稳在茶馆,乘机去给晁盖送信,让晁盖等人逃上梁山,成为大宋王朝的大患,

同时也把宋江自己逼上梁山,对抗朝廷,耗费了国家大量战略物资,客观上帮助金国灭掉了宋朝,这也算是茶惹的祸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