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三个八路军干部裹挟二千多人投靠汤恩伯,结局如何?

人文之光啥 2024-08-02 00:45:20

说起抗战时期的河南乡亲的苦难,那时候河南乡亲总结出四大灾害:水旱蝗汤。所谓水,就是水灾,旱自然就是旱灾;蝗也好理解,那就是蝗虫灾害。就现在的印度,也怕蝗虫灾害。而汤,指的就是汤恩伯。

没错,这汤恩伯何德何能,能和三大灾害相提并论?所以从河南乡亲的评价不难看出,老汤祸害人的程度,几乎让想象力匮乏的朋友感到不可思议。

1940年的时候,有三个八路军的干部,裹挟了两千多人投降汤恩伯。那么这其中原因何在?结局又如何?

1、老蒋派汤恩伯进攻我军

1937年,老蒋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宣布和延安方面谈判,并改组红军。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陕北的红军可以改组成第八路军,南京方面给八路军三个师的编制。随着谈判结束,以及日本军进入山西境内,陕北的八路军也开赴山西战场。

老蒋和山西当地的豪强阎锡山都有个盘算:那就是让八路军和战力强悍的日本人火并。按照老蒋的预判,就八路军那点武器装备,肯定都得被日本人消灭。不曾想,八路军和南方的新四军根据实际出发,对日伪军开展了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且利用日本军兵力有限,无法对农村进行全面覆盖统治的特点,开始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还让日本人由此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面。

这一点出乎老蒋和日本人的预料。

老蒋本以为八路军和日本军打几仗就会主力消灭,而日本人也觉得就八路军那点武装,也掀不起风浪,所以头号对手是老蒋的国民军。不曾想,敌后抗日武装的蓬勃发展,让日本人感到恐惧,同时也让老蒋坐不住了——老蒋觉得如果让八路军和新四军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在实力方面就会把自己比下去。所以在1940年,老蒋开始搞事情了:老蒋在打压红方的同时,又要求八路军必须撤到黄河以北。当然我方抗日军民辛苦建立的根据地,哪里会因为老蒋的一句话就轻易放弃?所以老蒋见我方不执行指令,于是让汤恩伯带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河南、安徽地区的我方根据地。

2、耿蕴斋想当叛徒

汤恩伯二十万大军进攻我根据地的情况,让一个叫耿蕴斋的人有了想法。

耿蕴斋出身地主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同时也还是一个投机分子。其实小编自诩自己是工人阶级的一份子,平日里一直觉得,很多小知识分子,骨子里都有投机分子的属性。比如小编认识一个32岁的女子,就是典型的投机分子:这个女士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她一方面自我定位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压榨男朋友的钱,并且压根不考虑和男朋友结婚。据说她读研的经费,都是男朋友提供的。这其实是一种情感投机。

耿蕴斋喜欢政治投机。所以耿蕴斋曾经参加过蝈民党,也曾参加过红方。后来在红军时代,耿蕴斋觉得红军肯定打不过白军,所以又投靠了蝈民党。抗战时期,安徽大片地区被日本人占领,同时八路军又在安徽开辟根据地。耿蕴斋反复权衡,决定重新投奔八路军,并在1940年的8月,被安排做了军官。

当然耿蕴斋对这个安排很不满意。

耿蕴斋有个朋友,叫吴信荣。吴信荣和耿蕴斋一样是投机分子。吴信荣本来认为上级能提拔自己当旅长。但上级并没有这样安排。所以吴信荣的不满心理不亚于耿蕴斋。所以他俩偷摸研究投敌问题。

上级也意识到豫皖苏根据地可能出现问题了。于是派人约谈耿蕴斋和吴信荣。但是耿蕴斋和吴信荣压根不理睬上级的劝说。甚至还紧锣密鼓研究如何对抗上级。

于是上级安排刘子仁去做耿蕴斋和吴信荣的思想工作,如果这两人依旧想投敌当叛徒,就把他俩扣押了。

3、谈判现场

刘子仁和耿蕴斋、吴信荣相比,堪称根正苗红。因此上级对刘子仁很信任。当时刘子仁是17团的团长。所以综合这些条件,上级才决定把治理耿蕴斋的问题,交给刘子仁。

不曾想,擅长伪装的刘子仁,骗了上级组织。

因为刘子仁在这之前,就已经被耿蕴斋和吴信荣腐化拉拢。甚至还反向卧底:很多上级不方便让耿蕴斋这类人参加的会议,都让刘子仁参加,本来这是对刘子仁的信任,但是刘子仁却偏偏利用这一点作为和耿蕴斋等人交易的本钱。

其实本来耿蕴斋和吴信荣的叛变,是停留在犹豫状态:那就是虽然对上级不爽,虽然想叛变,但只是停留在想,至于要不要付出行动,其实他俩也没下定决心。毕竟这俩投机分子很清楚,如果投靠老蒋,他们毕竟是八路军军官出身,少不得被嫌弃。

毕竟,这俩人考虑的是做大官,至于是给红方当官还是给蝈民党当官,他们倒也没太多的想法。

而刘子仁在给耿蕴斋等人报信的时候,夸大其词,声称只要耿蕴斋被上级领导扣押,就会吃枪子。这让耿蕴斋觉得,事情已经没得缓解了,于是决定叛变。而刘子仁也加入了这场叛变。所以,在这天晚上,刘子仁和跟滚宅等人突袭17团的二营——在刘子仁的印象里,虽然自己是17团的团长,但是2营的官兵自己并不信任。所以他把2营的官兵控制起来以后,当成了人质。

上级领导也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派吴芝圃和耿蕴斋等人谈判。耿蕴斋做贼心虚,唯恐谈判过程中,会被我方逮捕,于是安排了两个排的兵力,埋伏在谈判现场。

不过,耿蕴斋自诩自己是知识分子,是体面人,所以面子上过得去。他见吴芝圃来到谈判现场,于是举起酒杯,表示要向吴代表敬酒。

而吴信荣则没那么体面,直接对吴芝圃表示:要不是刘团长昨天给我们报信,现在怕是我们都被你们处决了吧!

这种颠倒黑白的说法也激怒了吴芝圃。于是吴芝圃打算和吴信荣理论一番,结果刚要争论,周边的叛军士兵就把枪口对准了吴芝圃。

吴芝圃其实也估计出大概,于是对耿蕴斋等人表示:上级给了你们很多改悔机会,你们可别相信别人挑唆。

吴芝圃的话很明白,这一切都是刘子仁的挑拨。

耿蕴斋和吴信荣听了这话,心里也有了怀疑:难不成被刘子仁骗了?

吴芝圃觉得耿蕴斋等二人已经质疑刘子仁,于是继续表示:本来昨天上级想请你们吃饭,并借此劝说你俩别太执着职务,毕竟该提拔将来肯定提拔,但你们呢,居然要叛变!你们以为老蒋那边就瞧得起叛徒?

吴信荣一时语塞。耿蕴斋倒是反应敏捷:我们只是对个别领导有意见,但不管怎么说,抗日是我们的底线。

同时,吴信荣和耿蕴斋越发怀疑自己被刘子仁给利用了。

4、三个叛徒的结局

当时刘子仁负责看押人质,并不清楚谈判现场的情况。

而被扣押的战士和干部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是选择反击,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七个战士遭到了刘子仁的杀害。而耿蕴斋和吴信荣经过一番思考,也觉得事情闹到这个程度,也没有回转的可能了。于是不再考虑吴芝圃的劝说,拉着队伍投靠了汤恩伯。

而汤恩伯则利用这支部队,不断进攻周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根据地。同时,汤恩伯也在1941年的时候,为人耿蕴斋为少将司令,刘子仁和吴信荣也都担任支队长。其实这个委任都是空头支票,因为他们能管辖的,依旧是拉过去的队伍。

1949年以后,耿蕴斋一度遭到相关单位逮捕。相关单位认为耿蕴斋虽然有过错,但也算是给抗日办过事情,而且身子骨很差,估计活不了多久,也就释放耿蕴斋。耿蕴斋在1962年病故。

吴信荣在叛变的第二个念头,既1942年就因病去世。比起吴信荣,耿蕴斋多活了二十年。

当然,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

相比之下,刘子仁的路子倒是比较野:刘子仁因为嫌弃汤恩伯给自己画饼,所以在1944年的时候,投靠了日本人。当然说到这,小编有必要说一句:虽然都是叛徒,耿蕴斋可比刘子仁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耿蕴斋读书多,所以他知道,不管是投靠蝈民党还是我方,最起码都不是汉奸,而且也吃准了日本人没有灭亡中国的可能性,所以从始至终,耿蕴斋都没有考虑当汉奸当伪军这个选项。

反倒是刘子仁,平日大字不认识几个,所以对于大趋势毫无概念可言。因此才会选择在1944年的时候,投靠日本人——要知道,这个时间线上汪伪旗下的很多大佬都偷摸给重庆方面办事儿,目的是等日本人战败以后,自己也能混个潜伏人员的身份,把自己洗白。

所以说到这,有必要说一句:多读书多学习的重要性。

其实不读书吃亏的现实例子也有:小编有个朋友,广州人,因为不具备经济学专业背景,所以他家财政大权被他老婆掌握,这导致他平日里绞尽脑汁藏私房钱。

刘子仁投靠日本人的第二年,日本人就宣布投降了。刘子仁无奈之下只好改投老蒋。由于刘子仁掌握的伪军比较多,所以老蒋一看他带来这么多人,于是直接封他担任新编54师师长,少将军衔。这让刘子仁觉得自己这次宝可押对了,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不过老蒋收容伪军目的就是为了让伪军当炮灰和解放军厮杀。所以刘子仁从一开始就是炮灰命。在解放战争过程中,刘子仁看老蒋大势已去,于是改换身份,冒充起义将领,打算混入我军。

不过,毕竟刘子仁也曾经是我军的团长,军中还是不少老熟人的。所以刘子仁的真实身份很快被我方的相关人员识破,在1951年,刘子仁因为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

5、结语

三个叛徒中,吴信荣早早病死,耿蕴斋则活到了最后。客观来说这俩人虽然不坚定,还是投机分子,但毕竟不是叛逃事件的主要操纵者,相反还是被刘子仁给利用的炮灰、工具人。而刘子仁这个首恶,无疑是三个人中下场最惨的:虽然活过了吴信荣,但依旧难逃一颗花生米。

0 阅读:29

人文之光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