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大后宫疑案!甄宓美貌贤惠,最后为何以发敷面、糟糠塞口?

招财妙思 2025-02-22 16:37:41

在江南那个灵秀之地,有两位极为出众的女子,那便是大乔和小乔啦。这大乔、小乔姐妹俩那可是美貌动人、声名远扬呢。而在黄河以北的地方,又有一位甄宓,她同样也是生得极为俊俏,那模样儿、那气质,也是相当出众,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的美人儿哦。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话流传开来: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有这么一句诗,它所提及的是来自三国时期的三位极具传奇色彩且容貌极为美丽的女性,她们分别是谁呢?就是曹丕的妻子甄宓,孙策的妻子大乔,还有周瑜的妻子小乔。

在三国诸多女性当中,要论谁能独占鳌头,那当属曹丕的妻子甄宓了。甄宓的美貌堪称倾城之姿,那容貌简直让人一见倾心,而且她还特别知书达理,有着非凡的气质与涵养。也正因如此,她成为了三国时期热度极高、最为热门的传奇女性,相比之下,就连大名鼎鼎的大小乔在风采上似乎都要稍逊一筹呢。

大家知道吗?据说小叔曹植写的《洛神赋》,里面所描绘的形象是以一位女子为原型的呢。在赋里是这么形容的哦:“她的身形啊,轻盈得就如同受到惊吓而飞起的鸿雁一般,又好似蜿蜒游动的蛟龙那样柔美。她的容颜光彩夺目,就像秋天盛开的菊花那般绚烂;她的青春朝气呢,恰似春天繁茂的青松一样旺盛。远远看上去,隐隐约约仿佛轻柔的云朵遮掩着明月;飘飘忽忽的,又好像流动的风儿回旋着雪花。要是从远处眺望她,那皎洁明亮的样子就如同早晨太阳升起时映照的绚丽朝霞;要是走近仔细端详她呢,那种明艳动人的姿态,就好似美丽的荷花从清澈的水波中亭亭玉立地冒出来一样……”

在后世,有不少声名赫赫的大诗人呢,就比如唐代的李白和李商隐。他们在自己创作的诸多诗歌里头,可是多次提到了甄宓哦。从他们的诗句当中,那对甄宓的倾慕之情简直都要满得溢出来啦,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呢。要是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甄宓呢,她一直存在于曹氏兄弟的内心深处,而且还活跃在后世这些诗人所写下的诗句之中呢。

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叫“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说的就是那些倾国倾城的美人往往命运多舛,很难得享善终。就好比甄宓,她可是一位绝美无比的女子,那容貌、那才情,都堪称出众。然而,她的结局却十分凄惨。在她的丈夫曹丕称帝之后没多久,她就遭遇了巨大的变故,竟然被废了后位,而且还被处死了。更让人揪心的是,她死状很惨,据说,是在被杀害之后,头发被弄来盖住了脸,嘴里还被塞满了糠,想想都觉得太可怜了。

在封建时期,古人是很迷信的呢。那时候有一种做法,就是用头发盖住脸,这意味着以后在地下都不想再见到对方啦;还有就是用糠塞住嘴巴,这可就是让对方没办法说话,就算以后真有相见的时候也不能言语了。而曹丕对他的发妻甄宓就用了这样的做法,这显然充分体现出了曹丕对甄宓那决绝的态度以及深深的怨恨之情。

在封建时期,通常帝王要是废了皇后,一般都会给安排妥当的呢。就拿汉武帝来说吧,他搞了个杀母立子的事儿,不过呢,对于钩弋夫人,最后还是按照相应的礼节给下葬了。还有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他把郭皇后给废了,改立阴氏为后,可对被废的郭圣通呢,那可是养护着让她安度余生哦,给她的所有待遇都还和当皇后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呢。夫妻之间嘛,总归是有情谊的,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呢。所以啊,真的很难想象曹丕居然会那么残忍地去对待自己的原配结发妻子,这和一般帝王的做法差别也太大啦。

那么,这究竟是由什么原因所引发的呢?

在咱们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两汉时期可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呢,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世家大族开始逐渐形成啦。随后呢,时间一点点过去,经过了好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就到了三国时期啦。这时候的世家大族,那可不得了喽,已经发展成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啦,各方势力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由这些世家大族来决定呢。

在三国那个时期,有这么个情况,要是没了那些世家的支持,各地的军阀可就麻烦啦。他们想筹集军粮就变得特别困难,要知道军队没粮食可不行,这是个大难题呢。而且,在智力方面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了,打仗、治理地方啥的都需要有智谋的人出谋划策,没了这方面支持也很要命。更别说在地方上立足了,那更是难上加难呐。所以呢,就因为这样的状况,当时在各地的那些世家大族可就成了香饽饽啦。各地的割据势力都争着去争取他们的支持,还想着和他们联姻呢,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在各方面能更有优势,在那个乱世里更好地发展下去。

甄宓便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之中哦。她的家族历史颇为悠久呢,其先祖乃是西汉时期的太保甄邯。自那之后,家族不断发展,到了东汉时期,更是逐渐走向发达兴旺,进而成为了当时中山国,也就是现今河北省定州市一带赫赫有名的世家望族啦。

甄家的孩子不少,兄弟姐妹有好些个呢。在少年时期,他们常常结伴一起出去玩儿。就像那句“年少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说的一样,甄家这些富家小姐少爷们,打从生下来就不用为吃喝用度这些事儿发愁,所以平日里就特别喜欢嬉戏玩耍。他们经常会跑到家里的二楼去,在那儿远远地望着外面那如同画卷一般的大好江山,还能瞧见杂技艺人沿着街边进行表演,可有意思啦。然而呢,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只有甄宓不会跟着上二楼去看这些热闹。姐妹们觉得奇怪,就问她为啥不去呢。甄宓回答说:“这可不是女孩子家该做的事儿(这里说的就是上二楼会抛头露面这件事)。”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来,甄宓在平日里是深受正统封建礼教的影响和熏陶的,也正因如此,她后来就成了封建时期大家都很推崇的那种相夫教子的模范女性呢。

在那个时候,北方接连好几年都遭受着天灾,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凄惨,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啦。好多流离失所的百姓实在没办法,就只能去依附各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强。这么一来呢,那些世家的名声可就越来越响亮了,实力也跟着不断壮大起来。这些世家大族瞅见汉室的统治越来越衰弱,整个天下都乱成了一锅粥。于是呢,他们当中就有人选择在险要的地方筑起寨子,以此来保护自己和家人,还有人干脆聚集起军队,自己立山头,就这么成了一方称霸的枭雄。而袁绍呢,也瞅准了这个时机起兵啦。经过一番激烈的征战,他成功夺取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呢。

袁绍同样是出身世家,他心里十分清楚,若想把自己在河北地区的统治稳稳地巩固下来,那就非得获取当地世家豪强的拥护不可。所以呢,袁绍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方面,他大力宣扬自家四世三公的那种极为显赫的家世背景,借此来吸引这些世家豪强,号召他们主动前来投靠自己;另一方面,他还运用了联姻这种既古老又很有成效的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和当地的世家豪强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以此来加强彼此间的关系,进而稳固自己在河北地区的统治地位。

在那个时候,甄宓已然到了成年的年纪,正处在待嫁的阶段呢,就待在闺阁之中。袁绍呢,听闻了甄宓有着贤良淑德的好名声,觉得这样的女子很不错,于是便做主为自己的次子袁熙去聘娶甄宓,让她成为了袁家的媳妇。而在婚后呢,袁熙因为战事的缘故,一直都在外面四处征战,没办法留在家里。这时候,甄宓就留在了邺城,承担起了服侍婆婆刘夫人的责任,在袁家尽着自己作为儿媳该尽的本分呢。

接下来发生的便是北方两大势力之间的一场关键对决,这两方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堪称北方双雄。当时袁绍的势力那可是极为强盛,正处于如日中天的状态,在诸多方面似乎都占据着优势呢。然而呢,他的对手曹操也绝非等闲之辈,那可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枭雄。就在官渡这个地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袁绍一开始有着看似强大的实力,但在这场官渡之战里,他却遭遇了惨败。这一战的结果对双方的局势影响可太大了,打这之后,原本袁绍占据优势、可能采取攻势的形势一下子就变了,变成了曹操占据上风,双方攻守的态势就此完全翻转过来啦。

话说在公元204年的时候,袁绍刚刚病逝没多久呢,这邺城就被曹军给攻破啦。当时呢,袁绍的夫人刘夫人以及甄宓,她们就这么落入到了曹军的手里边。而这甄宓,还被曹操的儿子曹丕给看中了呢。

据史书记载,在那个时候,曹丕才刚刚满十七岁呢。曹操呢,就把他带在自己身旁,让他跟着学习各种事务。后来有一次城被攻破了,曹操便指派曹丕先进入袁绍的府邸去进行接收相关事宜。

话说曹丕踏入袁府的大堂之后,抬眼便瞧见刘夫人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的中间位置。再仔细一瞅,只见刘夫人的身后还藏着一位妇人呢,那妇人头发披散开来,瞧不清面容,而且时不时地传出嘤嘤的哭泣声,仿佛有着无尽的哀伤一般。

曹丕满是好奇地询问道:“这是哪个人?”

刘夫人回应道:“那是袁熙的妻子甄宓!”

话说曹丕瞧见一位妇人,只见其身姿婀娜,这一下就勾起了他心中的好奇。于是,曹丕便让这妇人把头抬起来。待妇人抬起头后,曹丕竟还亲自上前,缓缓挽起她那有些凌乱的头发,又拿过毛巾,轻柔地将妇人脸上的污渍之类擦拭干净。这一擦可不得了,曹丕的目光瞬间就被眼前的丽人给牢牢吸引住,再也移不开了。为啥呢?原来这妇人虽刚刚哭得如同那梨花带雨一般,楚楚可怜的模样,但即便如此,她身上却依旧散发着艳光,那模样可真是个难得一见的俏佳人呐!

在那之后,曹丕安排了人去好好照看那两人,接着他就赶忙去求见自己的父亲。见到父亲后,曹丕便将自己心中所想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原来他是想娶甄氏为妻。曹操呢,向来是个不拘泥于小节的人,听到儿子这番心里话后,二话没说就点头同意了这门亲事。不仅如此,曹操还亲自出面来操办此事,最后促成曹丕顺利地迎娶了甄宓,而且是以正妻的名分把甄宓迎进了家门呢。

曹操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娶二婚的女子做正妻呢?这里面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二点呢,曹操当时心里特别急切,他迫切地想要得到北方士族的支持与拥戴。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迅速地去平定袁绍那些残余的势力,进而实现统一北方的目标。而有这么一个女子,她的身份可不一般,既是袁绍的儿媳,同时又是甄家的嫡女。在当时那种局势下,她无疑就成了曹操和北方士族之间最为理想的沟通桥梁啦。要知道,这一点才是曹氏父子最为看重的关键之处。

在某些野史的记载里,这件事被描述成了这样一种情况:说是曹丕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哦。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曹操一开始本打算自己把那容貌极为出众的甄氏娶进门的,可没成想,等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呢,曹丕那边已经先有了动作,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曹操没办法,只好就着这个形势,顺水推舟地认可了这事儿。不过呢,要是咱们仔细去分析分析这种说法,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完完全全就是在故意抹黑曹氏父子嘛,根本就不符合真实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曹操有“喜好人妻”这样一个特点,不过呢,可不能就此认为他只要见到美貌的女子就走不动道啦。就拿他年轻时候来说吧,那时候他和袁绍可是在同一个朝廷里当官呢,两人关系还很不错,是以平辈的身份相互交往,结为好友的。而甄宓呢,她是袁绍的儿媳,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怎么可能会去做那种自降辈分的事儿,跑去娶甄宓呢?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嘛。

大家想想看,要是曹操真的有某种想法的话,那他在事先肯定会给自己的手下一些暗示。怎么可能会出现让曹丕抢先一步去做某件事的情况呢?所以啊,综合这些情况来推断,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曹操其实早就有这样的打算啦,他安排曹丕和甄氏联姻,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快速地让自己在北方的统治更加稳固呢。

甄宓在嫁给曹丕之后,那可是在淑房之中独得曹丕的专宠呢,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些年。从表面上看呢,这夫妻二人的感情似乎挺“和睦”的哦。并且,甄宓还为曹丕生下了一子一女呢,其中那个儿子曹叡,后来可是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魏明帝。

在曹魏时期的后宫里头,甄宓那可是相当贤惠的呢,她的这份贤良淑德赢得了曹家上上下下所有人的一致夸赞哦。就像《魏书》里面所记载的那般:

后来她所受到的宠爱越发隆厚了,可她却愈发懂得自我谦逊退让。对于后宫中那些得宠的妃嫔,她会去鼓励劝勉她们;而对于那些未得宠的妃嫔呢,她则会去安慰教诲她们。每次趁着闲暇饮宴的时机,她还常常会去劝说皇帝,说道:“从前黄帝的子孙能够繁衍昌盛,大概就是因为他的妻妾众多,所以才获得了这样的福分。我所希望的是陛下能广泛地寻求贤淑美好的女子,以便让子嗣更加兴旺啊。”

用白话文来讲就是这样一个情况:甄宓对曹丕进行了劝说,她的意思是希望曹丕能够多迎娶那些容貌美丽并且具备贤良品德的女子。在甄宓看来,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够让家族的子孙后代繁衍得更加旺盛,同时也可以使得家族的福分与德行得以长久延续下去。

在古代的后宫之中,有位正妻名叫甄宓。她可真是有着与众不同的表现呢,居然能够做到这般“不妒”的程度,甚至还主动劝自己的丈夫纳妾。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封建时代,这样的做法那是相当符合封建伦理规范的哦。也正因如此呢,甄宓在一段时间里,那可是成为了后宫之中贤惠妇人的典范代表啦。后来呢,曹丕有个妃嫔叫任氏。这任氏,却因为生性善妒,结果把曹丕给激怒了。曹丕那是铁了心要把任氏驱逐出府呢。这时候,甄宓就站了出来,她主动替任氏向曹丕求情。可惜,曹丕态度很坚决,还是把任氏给送走了。就因为这事儿,甄宓心里可不好受啦,为此还连着好多天都是愁眉不展的模样呢。

另外,说到处理婆媳关系这方面,甄宓可是有着她自己独特的办法呢,她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是出色,有着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

婆媳关系向来是个难题,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呢,这可极其考验一个女人的心性和智慧哦。就说甄宓吧,在处理婆媳关系这块就表现得极为出色呢。她的前任公婆刘夫人那对她可是相当满意,要是不满意的话,又怎么会把她留在邺城专门来照顾自己呢。

在她再嫁之后呢,公婆卞夫人对她那可是相当满意。时间来到公元211年,这一年卞夫人跟着曹操出征去了,结果在途中就患病了。而当时留在邺城的甄宓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可着急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安稳。她满心都在担忧着公婆的身体状况,常常忍不住就哭泣起来。后来,卞夫人的病好了。宫里面的人一知道这个好消息,就赶忙去告诉甄宓。可甄宓听了之后,却觉得不太可能,还以为是宫人们为了安慰自己才这么说的呢。她不太相信地说道:“夫人平常在家的时候,老毛病一旦发作起来,每次都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呢。如今这病怎么就这么快好了?这肯定是为了宽慰我才这么说的罢了!”

在那之后呢,是卞夫人亲自写了封信,这才让甄宓心里头的忧愁转变成了欢喜。等到大军班师回邺城的时候,甄宓可是相当重视,她亲自出面去迎接公婆呢。在迎接的过程中,甄宓的一举一动都透着无比的恭敬,把那种敬重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卞夫人呢,看到甄宓这般表现,就不禁回想起之前发生的那些事儿,心里头也满是感慨。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甄宓对自己那份真挚的孝心,于是便由心地发出感叹,说道:“这可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啊!”

要知道,她可是极为贤惠的。就因为这份贤惠,即便曹丕身边有着诸多的妃嫔,可甄宓在曹丕心中的地位那是始终稳稳当当的,从来都没有被动摇过呢。再后来,曹丕和曹植这兄弟俩之间那场激烈的夺嫡之争总算是有了结果,尘埃落定啦。而甄宓呢,也随着这局势的变化,身份地位跟着水涨船高,一下子就成为了魏王世子妃呢。并且,她还留在了邺城,在那儿继续生活着。

话说在公元220年的时候,当时的魏王曹丕继承了王位,之后他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就此登基称帝。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紧接着的第二年,曹丕竟然下了一道诏书,赐死了皇后甄宓。不仅如此,还采用了极为残忍且羞辱人的方式来对待她,那就是让甄宓以发覆面,同时又用糠塞住她的嘴巴,以此来对其进行羞辱。

一直以来,针对这种并非正常的处理方式,在历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据《魏略》以及《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情况是这样的:甄宓在曹丕的后宫之中,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年老色衰了,也因此逐渐失去了曹丕的宠爱。面对这样的境遇,她心中难免有所不满,便口出了一些怨言。而当时呢,郭贵嫔正得曹丕的宠爱,得知甄宓有怨言后,就趁机在曹丕面前进谗言。曹丕听闻这些谗言后,一时恼怒不已,竟然就下旨赐死了甄宓。甄宓死后,郭贵嫔心里还是不踏实,她特别害怕甄宓到了阴间之后会去告状,诉说自己所遭受的冤屈。于是,郭贵嫔便想办法买通了宫中的内侍,让内侍在处理甄宓后事的时候,用甄宓的头发盖住她的脸,并且还用糠塞住她的嘴。想来郭贵嫔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甄宓即便到了阴间,也没办法去诉说自己的冤情吧。

野史里有着这样一种传言,说是曹丕有个兄弟叫曹植,曹植一直对自己那美丽动人的嫂子甄宓暗生情愫呢。这件事后来被曹丕察觉到了,曹丕得知后那是相当生气,一怒之下,就做出了赐死甄宓的决定。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是缺少依据支撑的。

首先呢,我们要知道史书记载往往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会为尊者避讳。就拿曹丕来说吧,史书中这么做呢,主要就是为了保全曹丕作为帝王的颜面,让他在历史记载里能保持一种比较体面、符合帝王身份的形象呢。

大家都知道甄宓是非常贤惠的。要知道,皇后这个位子呢,职责所在就是要好好地调理后宫,让后宫的各种关系能够和谐有序,起到协理阴阳的作用呢。就以甄宓来说吧,她那么贤惠,又深知皇后职责所在,怎么可能仅仅因为失宠了,就说出那些会激怒曹丕的话?这从常理上来说,也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嘛。

曹丕对年轻貌美的郭贵嫔(郭女王)确实颇为宠爱,可他并非那种会偏听偏信的人。要知道,处死甄宓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不详细去查清楚实际情况就贸然行事呢?而且皇后在古时那可是号称“国之小君”的,地位极为重要。不管是要废掉皇后之位,还是确立新的皇后,那都得有非常正当、名正言顺的理由才行。哪能凭借着毫无根据、空穴来风的诬告,就随随便便地将甄宓处死呢?这显然是不合常理,也不符合当时的规制的。

野史里的那些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你看哦,甄宓她比曹丕可是要大四岁呢,和曹植相比,更是大了足足九岁。曹植那可是出生在富贵显赫的钟鼎之家,就算平日里没怎么见过特别绝色的美人,可也不至于对大自己这么多的嫂子产生那种不该有的心思吧?况且在这个时候呢,曹丕都已经被立为世子了,而曹植呢,早就已经失宠了呢。他难道就不害怕这等违背伦理道德的恋情要是被人给发现了,那后果得有多严重?

那么甄宓最终被处死,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是和她的家世以及曾经和袁熙的那段婚姻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句俗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当事情成功之后,那些曾经有过功劳的工具、助力,往往就会被舍弃掉。而实际上呢,从古至今,后宫里的那些美人的境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她们对于统治者而言,没有了可以利用的价值,就好比飞鸟都打完了,良弓也就没了用处;狡兔都捕杀完了,猎狗也就可以抛弃了一样,这个时候,她们距离生命的尽头往往也就不远了,甄宓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在前期的时候,曹丕把甄宓迎娶进了家门。说起来,曹丕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呢,确实是被甄宓那出众的美貌所吸引了。但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甄宓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呢。要知道,甄宓可是北方那些世家大族里嫡出的女儿,这出身就已经很不一般了。而且呢,她还有着另外一层重要身份,她是当时冀、幽、青、并这四个州的统治者袁绍的儿媳。这样的身份对于曹家父子来说,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因为凭借着甄宓的这层身份,曹家就能够以此为助力,更加迅速地去平定北方地区。同时呢,还能借助这个契机,获得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并且,在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的过程中,甄宓的身份也能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就如同一条强有力的臂膀一般,给予曹家很大的帮助呢。

要知道,那时曹丕仅仅才十七岁呢,在这个时候,他还未被曹操确定为继承人哦。所以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迎娶甄宓,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曹操父子在当时的地位那是不断地往上升呢,特别是当曹操称了王,曹丕也顺利成为了世子之后,之前不曾凸显的一个隐患便渐渐浮现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甄宓她是有过一段婚姻经历的。在古代呢,婚姻方面的规矩和现在可大不一样哦。那时候要是只当个侍妾的话,像甄宓这样有过一次婚姻的情况,其实问题也不算特别大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古代,只有正妻才是在法律层面得到认可的,而侍妾呢,更多时候就只是男主人生育后代的一个工具罢了。就拿曹操来说吧,他就经常会接纳别人的妻子来做自己的侍妾呢。可是曹丕的情况就不一样啦。这时候的曹丕啊,他可是魏王曹操所立的世子呢。按照封建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那曹丕日后那可是要成为北方实际上的统治者的。所以对于他来讲,他的正妻身份地位那可太重要啦,必须得是那种冰清玉洁的大家闺秀才行。怎么能让一个有过再嫁经历的女子来当正妻呢?更何况,甄宓这个女子,她的背景还特别强大呢,这就更不符合曹丕正妻的标准啦。

在两汉时期,儒家学说可是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发展历程呢。在这期间,那些世家大族之间还不断地相互通婚,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礼仪制度哦。按照这套礼仪制度的要求,家族里的嫡子要是迎娶正妻的话,那必须得是门当户对的人家才行呢。而且呢,女方还得是那种一直在闺房中待嫁的未婚女子哦。只有这样,家族的面子才能得以维护,家族的权威也才能保住,不至于被其他人给笑话了。可甄宓的情况却有些特殊呢,她是改嫁给曹丕的。就因为这一点,后来竟然都变成了曹氏父子心里解不开的结,就好像成了他们的一块心魔似的呢。

在现代社会,已经倡导男女平等了,而且男女在分开之后,无论是男方另娶还是女方再嫁,那可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呢。不过呢,即便如此,那种传统的观念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或多或少地潜藏在人们的心底呢。就比如说吧,有这么一位年轻又多金的帅哥,他要是和父母说打算娶一位曾经有过再嫁经历的美女,又或者呢,有一位单身的美女,她要是打算嫁给一位离过婚的男士,这时候,您就去瞧瞧人家帅哥或者美女的父母,看看他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反应。

在曹丕成功被立为魏王世子之后,有这样一件事发生了,而这件事恰恰很好地说明了某方面的情况呢。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有一天,曹丕摆下宴会,宴请诸多属官。大家在宴会上推杯换盏,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众人都喝得酒酣耳热的。就在这个时候,曹丕做出了一个举动,他让自己的妻子甄宓出来和大家见面。甄宓出现后,那些属官们见状,纷纷赶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世子妃参拜行礼,以表尊敬之意。然而,在这一片行礼参拜的景象之中,却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此人正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只见刘桢并没有像其他属官那样对甄宓进行参拜,不仅如此,他还直视着甄宓,目光平视,毫无避讳之意。刘桢的这般行为,显然是有失礼数的。曹丕看到这一幕后,心里十分不悦,原本热闹欢快的宴会氛围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最后只能是草草地就结束了。

有这么一件事,原本真就是件小事罢了,而且还不是在那种特别正式的场合发生的。就说刘桢吧,他当时的行为顶多也就算是有点失礼,正常来讲,给个小小的惩罚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可谁能想到呢,魏王曹操知道这件事以后,处理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直接从严惩处,竟然把刘桢给定成了死刑。这一下可把大家吓得不轻,好在后来群臣纷纷出面求情,这才让刘桢免去了死罪,不过还是没能逃过处罚,被改成去服苦役了。不光是刘桢遭了殃,他的朋友吴质也没能幸免。当时吴质和刘桢是同席而坐的,就因为这层关系,也受到了牵连,最后被贬了官呢。

大家可以看到啊,从种种情况完全能够说明,在曹氏父子的心里,随着曹丕地位不断地提高,而甄宓呢,她所具有的价值却在逐渐地降低。这么一来,曹丕和甄宓的这桩婚姻,可就渐渐变成了曹氏父子心里不愿提及、甚至视作忌讳的事儿啦。有句俗语说得好:“富易妻、贵易友”,放在当时那种情境下,在曹丕的眼里,甄宓可不就像是累赘的代名词嘛。不管甄宓表现得有多贤惠温柔,可她的身份呢,在曹氏父子看来,那确实是和魏王世子不太匹配,这可就是曹操父子内心实实在在的想法哦。他们呢,采取了极为强硬、迅猛如同雷霆一击般的手段,去打击刘桢和吴质。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在警告其他人,可别拿曹丕和甄宓的这件事儿来大做文章、搬弄是非;另一方面呢,也是担心别人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他们加以耻笑。

在历史的进程中,曹丕为了达成代汉称帝这一目标,采取了与北方士族进行妥协退让的举措。通过一系列的运作,他成功地赢得了北方大部分士族的支持,如此一来,其称帝之路便顺遂了许多。而说到甄宓,在这一局势变化下,她的处境就大不一样了。想当初,或许她也曾在某些方面起到过一定作用,可如今,随着曹丕已顺利获得北方士族的支持,她的利用价值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了。并且呢,甄宓本身比曹丕要大四岁,岁月流转,此时她也早已不复当年的青春美貌,容颜渐渐老去。在这样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她根本就得不到曹丕的喜爱了,最后只能被迫留在邺都。

在那个时候啊,甄宓处在皇后的位置上,可在曹丕看来,却显得格外碍眼呢。这不,曹丕就借着郭贵嫔的诬告,干脆利落地颁布诏书,把甄宓给处死了,随后还把郭贵嫔立为了新的皇后。不过呢,这里面的真实缘由那肯定是没法详细说出来的。曹丕甚至还偷偷吩咐内侍,在处理甄宓后事的时候,用头发盖住她的脸,再拿糠把她的嘴给塞上。为啥要这么做呢?曹丕就是希望,甄宓到了另一个世界之后,没办法说出这里面的真相,好让他自己能一直维持着那种伟大、光辉、正确的形象呗。就这么着,原本善良又温柔的甄宓,稀里糊涂地就成了权势争斗之下的牺牲品啦,想想还真是挺让人惋惜的呢。

大家都知道,自古就有“红颜多薄命”这样的说法。就说甄宓吧,她真的是一位很值得人称赞的女子呢。她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丈夫,在相夫这件事上那是全心全意,努力操持着家中的诸多事宜,让丈夫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她对子女的教育也极为上心,悉心教导着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有所成就;对待长辈呢,更是十分孝敬,把长辈们照顾得妥妥当当的,方方面面都做得无可挑剔。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好女子,最后竟然落得了如此悲惨的下场,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既可惜又可叹呢?实在是太让人感慨了。

0 阅读:2
招财妙思

招财妙思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