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第7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人员名单。长江大学刘丽珺(合作导师:金继明教授)、马雄(合作导师:桂志先教授)、苏恺明(合作导师:徐耀辉教授)三位博士后获得资助,获批人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专用于资助在站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挖掘发展潜能、激发创新活力,使其快速成长为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我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一直以来,长江大学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积极推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学校目前共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学校人力资源部先后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博士后管理政策,打造符合青年人才的博士后制度,逐渐走出了深具学校特色的发展之路。
近五年,学校博士后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26项、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5项,湖北省创新研究岗位16个。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除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外,长江大学还紧紧抓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线,围绕长江大保护、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战略”,深入实施“长江人才计划”,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推进教师队伍的优化转型。
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领域,学校不断培育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做好战略性人才储备;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批名师、大师,保障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在长江大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学校努力锻造一批高水平人才,从而形成了一支规模合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截至2023年5月,长江大学共有教职工3107人,专任教师2361人。教师队伍中包括获批国家、省部级人才项目、专家称号人选293人,其中国家级人才、专家51人,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也正在成为各类人才的聚集地。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直都是长江大学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他们是众多领域的拓荒人,也是后学们的典范,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属于长大的骄傲——
作为学者,他们苦心孤诣、屡臻新境。80后博导赵辉教授,10年攻关油气藏智能开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85后博导张菲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钻井系列软件,获国际顶尖能源公司高度认可;楼一珊教授团队潜心研究30余年,成果为油田的实际应用,已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
作为师者,他们明德修身、成果斐然。在湖北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19项成果获奖,包含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第二;在湖北省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竞赛成绩名列湖北省高校第一。
未来,长江大学将继续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多措并举鼓励和支持教师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课程创新等各方面再出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本文素材来源:长江大学官网/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