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之争,吉利VS比亚迪谁更强?

酸酸的小猫 2025-01-18 13:31:10

去年,吉利为了追上比亚迪,夺回“自主一哥”的头衔,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比亚迪的行动。

包括精准对标比亚迪畅销车型,推出星愿、银河E5、星舰7等产品;贴身缠斗比亚迪技术,推出“长刀不是最优解”的短刀电池,争当热效率第一,以及在年底推出和DM-i十分相似的单挡混动EM-i。

在一波“针对”操作后,吉利的新能源销量大涨,2024年全年新能源销量超88万辆,同比增长92%。

我相信你也很好奇,吉利和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到底谁更强?吉利有没有可能后来居上?

短刀电池VS刀片电池

“长刀不是最优解,短刀才是新一代”这句话,在吉利的各种发布会上被反复提及,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顾名思义,长刀即刀片电池与短刀电池最大的区别就是长度。短刀电池的长度为580mm,刀片电池的长度大多在960mm。比亚迪的专利信息显示,刀片电池还可能做到2.5米。

更短的单体电池意味着更灵活的布局。

比如,针对小型、紧凑型车,短刀可以放两排;针对中型、中大型可以放三排。刀片电池则可能需要不同长度的单体,来满足不同大小车型的需求,规模化生产的难度更高。

相对的,因为长刀布置起来所需模组数量更少,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更高,理论上更容易做出高能量密度。

另外,长度也代表着正负极极耳间的距离。极耳间的距离越短,电子在正负极间迁移的路就越短,因此内阻更低,电量损耗更小,发热更少,更利于电池安全。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短刀电池灵活性更高,电量损耗少,更安全,优点更多。除了吉利,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广汽旗下的因湃电池,都采用了类似的短刀形式。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专利,明确标注的刀片电池的长度在600-2500mm间,其它厂商为了规避专利风险才采用了更短的刀片电池。不过,据传刚刚申报的比亚迪汉L采用的二代刀片电池可能是短刀形式,如果真是如此,几乎就实锤了短刀更优的说法。

参数上,因为吉利短刀电池对标的是比亚迪二代刀片,能量密度达到了192Wh/kg,比亚迪现款车型上应用的一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为140Wh/kg,即将推出的二代能量密度则有望超过190Wh/kg。

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能通过更轻、更小的电池包,达到不错的续航。这也是银河E5比元PLUS尺寸略大,电池能量相当,但整车重量更轻、续航更长的原因之一。

热效率46.5% VS 46.06%

吉利和比亚迪的热效率之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DM 5.0发布时,比亚迪宣称其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06%,吉利立马就甩出了一张46.1%的中汽研认证证书,说自己才是最高的。最终,吉利将一款热效率达到46.5%的发动机量产,并应用在了全新混动系统EM-i上。

为啥要争热效率呢?

这股风,其实是被日系品牌吹起来的,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油耗更低、技术更强。后来自主品牌跟风,各种争第一,号称比日系更强。久而久之,热效率就成了低油耗的代名词。

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车企们宣传的最高热效率,通常代表发动机在某一转速、功率、扭矩下的热效率。我们可以看下面这张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其中标星的地方,就是最高热效率,是一个峰值。

由此可见,车企宣传的热效率并不代表在实际情况中,随随便便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更不代表实际使用的油耗高低。

相比热效率有多高,不如看发动机最佳工况区间的范围有多广,也就是把发动机万有特性图,看作是一个梯田,梯田顶部的面积,更能代表这个发动机是否省油。

关键是,比亚迪的46.06%和吉利的46.5%的差距很小,也就更不能代表谁更省油了。总之,热效率这个数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或者说是技术攀比,大家看看就好。

EM-i VS DM-i

上文盘的电池、发动机,它们的究极综合形态,就是混动系统EM-i和DM-i。

去年年底,吉利正式从三挡混动切换至单挡混动,并为其起了一个非常比亚迪的名字——EM-i。

吉利这么做,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为了降低混动系统成本,降低车型售价。搭载3挡混动系统的吉利银河L7,价格区间为12.57万~16.97万元;同样定位于紧凑型SUV,搭载EM-i的吉利银河星舰7,价格区间仅为9.98万~13.28万元。两者起售价,相差近3万元。

二是为了更极致的燃油经济性。55km纯电续航的吉利银河L7的WLTC综合油耗为2.35L/100km,同样纯电续航的星舰7则有所降低,为2.1L/100km。

这一波操作,也击中了比亚迪DM-i的两大优势:低油耗、性价比。在星舰7上市之后,比亚迪宋Pro立马跟上降价到了9.98万元起,可见比亚迪的危机感。

对比星舰7和宋Pro、宋PLUS的参数,能发现,吉利的发动机、电机参数更强,因此零百加速更快一些。比亚迪的电池更大,纯电续航更长,综合油耗更低。

从账面数据来看,EM-i性能略强,DM-i续航更佳。

此外,还有一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细节,就是吉利EM-i用上了SiC MOS,而DM-i是Si IGBT。作为新能源车逆变器的重要部件,这两种半导体会影响到车辆的能耗。

SiC MOS没有电流拖尾,且体积更小,能量转化的损耗更低,能让车辆的能耗表现更好,也就更容易做到长续航。但SiC的成本更高,也因此常用在高端车型上。IGBT的最大优势就是工艺简单,成本更低。

具体到车型上,由于宋Pro、宋PLUS DM-i都没有公布能耗数据,我只能用CLTC续航和电池能量进行换算,结果如下,的确是吉利星舰7的能耗更低一些。

后发优势,不一定后发先至

对比吉利和比亚迪的电池、发动机和混动系统能看出,吉利在硬件上更舍得下本,在多数账面参数上也能领先一点点,这就是吉利的后发优势。毕竟标杆已经摆在那了,就算想尽办法,也得争取一点优势。

但后发也有劣势。

后发者的技术验证时间较短,消费者的认知程度更低。同时,后发者也是追随者。今年,比亚迪将全面发力智驾,下到海鸥,上到仰望,都会搭载不同类型的智驾方案,以此作为新的技术爆点。从目前吉利的智驾布局来看,想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吉利和比亚迪,你更看好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