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太大,开始不要脸了?不断洗劫中国企业,莫迪想强吞vivo!

俊哲看谈历史 2024-08-20 01:17:07

前言:

一个多月以前,印度近三十年来历时最长的一次选举终于落下帷幕,已经执政两个任期的莫迪开启了第三个总理任期。

连任三届总理,莫迪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一步步为中国企业设下圈套,从想要从中国企业搜刮利益到现在的企图直接吞并中国企业,不仅将明明是中国给印度带来科技力量的帮助抛之不理,甚至反咬一口,成了名副其实的白眼狼。

最近据媒体报道,莫迪又有了新动作,这次的矛头对准了OPPO和vivo两大中国企业,被强行要求向印度出售51%的股权,这无异于吞并这两个企业的在印公司!

信息来源:运营商财经网2024-06-19——运营商财经网康钊:vivo和OPPO千万不能出售其工厂给印度

印度实行“限中”政策,三星放弃中国市场后反而捡了印度

三星在2016年之前一直是火爆全中国的手机品牌,但是在2016年后的不知道哪一天里开始,三星这个品牌开始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淡出。

曾经轰动全球的“爆炸门”事件已经让三星的口碑一落千丈,而三星对这次事件的后续处理对中国人的区别对待:只对除了中国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召回服务,更是让中国人对三星的态度更是每况愈下。

再到后来,萨德事件进一步发酵,中韩关系一路直下,降至冰点。中国人民不由得将对韩国的怒火发泄在了三星身上。

无奈之下,三星只好选择了放弃中国市场,放低身价融入印度市场,毕竟印度人数也在14亿人左右了,也是很大的市场了。

只不过因为地理环境不好,并且发展滞后,很少有人想到开发印度市场,所以三星也是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三星最近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竟是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身份出现。三星之所以能拿下印度市场,跟放弃中国市场也有很大关系。

小米被印度扣押近50亿现金流,印度实在欺人太甚

2022年5月,印度执法局对小米非法汇款的指控,并冻结了小米银行中的涉案金额48亿元,对此小米公司进行上诉,但在2023年6月被一家印度当地法院驳回。

而在今年1月左右,小米的天价罚款事件突然有了反转,印度有关部门宣布,经过审查,小米没有任何偷税漏税的证据,同意解冻小米的资产,并返还小米的罚款。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次事情敲响了警钟。国内企业要时刻警惕印度当局的“杀猪盘”,规深入了解印度当地的法律法规,让印方无法在鸡蛋里面挑骨头。

而对于印度当局的这种做法也屡见不鲜。早有印度与凯恩能源的事件,而在这次事件中,小米也展现了其智慧,在事件发生之后,小米公司首先对印度员工进行裁员,然后在国际上公布了自己的遭遇得到了一众企业的支持,最后向印度政府提出了申诉和向法院提起诉讼。

印度毕竟还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民主国家,权衡利害后,印度的一家法院随后解除了对小米公司资产的冻结,很显然,这也证明了小米在印度的经营行为确实不存在违规。

对于印度方面,这次事件无疑影响了其国际形象与国际信誉,用赔了夫人又折兵形容是再合适不过。新的投资商以后在印投资都会有所顾虑。

当初印度耍小智慧,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中方企业进入印度开设工程,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将计就计,最后再对这些企业敲竹杠,这从近处看,会为印度带来一系列利益与好处,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印度长期发展的。

最后从国际关系来看,印度的做法也不可谓不智慧。前些时间也有美国企业被坑的事件,但他们都忍气吞声,美国不可能看着中印联手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挤压美国的市场份额。

同样,中方的企业家们也不能看着市场被其他大厂瓜分,印度左右逢源,而企业们明知是坑也不得不跳,至于如何将在印度赚的钱花到其他地方则是企业家们所要思考的事情了。

OPPO、vivo被要求出售51%的股权,实在进退两难

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品牌 OPPO 和 vivo 在全球范围内成绩显著,但在印度市场却遭遇困境。

印度政府以运营本土化要求为由,强制要求 OPPO 和 vivo 印度分公司出售至少 51%的股份,这使得它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印度手机市场曾经是一片蓝海,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潜在的消费需求。OPPO 和 vivo 等中国品牌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成功在印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印度政府的一系列举动,却让这些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印度政府此次要求塔塔集团持有 OPPO、vivo 印度公司至少 51%的股份,同时规定收购后的合资公司需由当地企业主导,经销网也要本土化。这种做法无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对于 OPPO 和 vivo 来说,出售如此高比例的股份意味着可能会失去对印度分公司的控制权,影响其在印度市场的长期战略布局。

多年来,它们在印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果被要求将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当地企业,不仅前期的投入可能面临损失,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如果拒绝出售股份,可能会面临印度政府更加严厉的打压,甚至可能被排除在印度市场之外。印度市场对于这两家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失去这个市场份额,将对其全球业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印度政府的这一系列行动,被视为扶持本土企业、推动“make in india”战略的一部分。然而,这种做法却有悖于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

OPPO 和 vivo 等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印度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印度政府以各种理由对外国企业进行打压和限制,短期内或许能够提升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印度的投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其他国家的企业可能会对在印度投资望而却步,这将不利于印度市场的多元化和长期发展。面对这样的困境,OPPO 和 vivo 等中国企业需要谨慎应对。

一方面,它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争取更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与印度政府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点。

此外,中国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在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立足。

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与竞争应该建立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基础上。各国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希望印度政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摒弃不合理的限制措施,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对待外国企业,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也需要更加充分地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以降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损失。

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稳健前行,不断发展壮大。OPPO 和 vivo 在印度的遭遇也为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促使它们在国际化道路上更加成熟和谨慎。

0 阅读:0
俊哲看谈历史

俊哲看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