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商不奸与做贼心虚,三十多年前,我在义乌副食品市场经商的故事

温州故事大叔 2024-12-07 16:38:38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一件穿了二十几年的家居服,哪怕领口袖口磨出了丝,我也舍不得丢弃。因为怀旧,我经历过的许多事情留在心里,历久弥新,始终无法忘怀。

休息天,我照例坐在书房发呆,看着窗外天阴沉沉的,刚刚镶上金边银杏叶迎风舞动,我的思绪也随着舞动的银杏叶。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义乌那个副食品市场里。

90年代是温州最火红的年代,成立了各种市场。记得当时好几个专业市场都全国闻名,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进货,比如桥头纽扣市场,东方灯具市场。记得当时各地的政府也来温州,学习怎么开办市场,其中包括现在的义乌。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如果温州政府重视对温州各类市场的培育和扶持,可能现在就没义乌小商品市场了。

我对义乌还是挺熟悉的,因为我的大舅在义乌当兵,转业后就留在了义乌工作。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每逢寒暑假,大舅都会邀请我去玩。记得我第一次去义乌,义乌小商品市场只是以夜市的形式存在的。后来每去一次规模就扩大一点。到了90年,我记得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了。

90年的寒假,是我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为了能乘坐火车,我特意绕道义乌,再乘坐长途大巴回温州。到了义乌之后,才知道不久前二舅在义乌的副食品市场租到一个摊位,在卖荔枝干。

原来,在福建以修手表为生的二舅生意越来越差,只好关停了在福建经营了近十年的修表铺。辗转一圈之后,二舅还是选择去义乌,希望在大舅的帮衬下,能找到谋生新路子。

而是那段时间,很多温州人发现身边只要是在市场里摆摊的人都发财了,于是大家都想挤到了市场里干个体户。温州虽然开办了多个市场,但是还不能满足温州人强烈的发家致富的愿望。习惯走南闯北的温州人便来到了交通更为便利的义乌,纷纷来义乌小商品市场寻租摊位。据说那几年,有几万温州人涌入义乌小商品市场。因此,温州一直有人说,没有温州人就没有义乌小商品市场。

二舅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去义乌小商品市场谋生,于是想到大舅,到义乌先找个落脚点。

二舅到义乌时,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铺位租金已经十分昂贵,一铺难求。大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帮二舅租了义乌刚刚成立的副食品市场的摊位。

副食品市场经营的种类很多,二舅租到的摊位只能卖荔枝干,在浙南一带,荔枝干是滋补佳品,也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热门礼品。临近过年,二舅的生意闹了很多,我也有意想体验一下干个体户的生活,便特意在义乌多待几天,和二舅一起卖荔枝干。

二舅所在的副食品市场刚开业不久,一切都很简陋。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四面透风的大棚下,用砖砌了几排一米宽的摊位,每个摊位约1.5米长。大棚外面就是一片空地,停满了拉货的三轮车。这样的一个摊位,每月要交120元的租金,而在90年可以抵得上体制内一个月的工资。

第一天在市场里,我对一切都很新鲜。当二舅把装钱的小包挂在我的脖子上,我便学着二舅的模样,向路过的顾客吆喝,挂着一个装钱的小包,俨然一副小老板的模样。

就这样,有客人来的时候,我们做买卖,没客人的时候我和二舅在天南地北聊天叙旧的同时,还琢磨着怎么招揽顾客。

我记得我们用的第一招就是像水果摊一样,把品相好的荔枝干挑出来整齐地摆在最上面一层,以招揽顾客。但是很快发现这招不行,因为顾客过来三五斤一买,挑出来好的还不够卖的,剩下的都是品相差的了,价格更卖不高。

既然挑好的行不通,那我们就把破壳的,品相差的先挑出来,挑在一旁,以提升荔枝干整体的品相。然而无商不奸,面对挑出来差的荔枝干。二舅开始琢磨着怎么以次充好,把差的荔枝干给卖出去。还特意设计了好几个场景,让我在旁边配合。然而做贼心虚,加上我涉世未深,做事不够老练,险些穿帮。二舅也是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人,尝试了几次之后,便放弃了。

晚上,二舅和我一起回到大舅家,二人挤在一张床上,开始乐呵呵对账盘点一天的出货量,计算当天的收入。最多的一天,二舅赚了三十多元。春节后不久,我就听到了二舅把二舅妈也接到义乌的消息。

这事情过去三十多年了,我到现在一直记得二舅在市场里被西北风吹的直打哆嗦,腮帮子两旁的肌肉都冻僵了,话都说得不利索,却还在热情地招呼着顾客的情景。只要心里有了希望,一切辛苦看起来都是值得的。

0 阅读:1
温州故事大叔

温州故事大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