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前几天写的那篇介绍自己这名前城管队员时的一些工作趣事,竟然引来那么多的非议。评论中的留言大多是对本着同情摊贩对城管工作污名化。可以说,那篇文章是我收到负面评论最多的一篇。
自古以来,贩夫走卒就是一种地位低下的职业,贩夫指的是在集市里买菜与卖杂货的人,而走卒指的是官府里跑腿的差役,我想也就是基层一线的城管人员。摊贩和城管的掐架,在我眼里应该是相煎太急了。
干了那么多年的城管,知道很多摊贩挣钱的门道,也知道很多富豪原来都是摊贩起家的。在我们城管的眼里,有些摊贩根本不是弱势群体。他们只是为了占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牟利罢了。
在温州最繁华的莫过于人民路了。在上世纪90年代,温州政府通过温州的人民路改造赚了个盆满钵满,从此拉开了温州旧城改造的序幕。我前面有文章专门写过温州人民路改造的事。随着时代的变迁,温州旧城改在遵循的资地平衡的原则在旧城改在的后期却极大的滞缓了旧城改造工作的推进。新改造的人民路投入使用后,从此便霓虹闪烁,异常繁荣,成为温州市门第一路的景象。那时候在人民路能一家30平米左右的店面,年租金高达20多万,真是一铺旺三代。
时间来到2000年后,随着手机日益普及,人民路诞生了手机专业市场,渐渐许多服装店被手机专卖店挤出了人民路。
那段时间,手机卖得最火爆。每逢五一、国庆等长假,各个手机商家为了招揽生意,发放了大量的传单。行人拿到传单匆匆扫了一眼,又丢得满地都是。有位清洁工告诉我,在长假期间,他仅把路上的传单收集起来,当废纸卖,一天就能卖上百元。可见当时人民路上手机商家竞争的激烈。
大量的手机专业市场和专卖店集聚在人民路上也催生了一种新群体,人民路路边出现一群专门给手机贴膜的群体。十几年前,还没有专门的手机膜。给手机贴的膜都需要专门的裁剪。这些群体只需利用人行道的空间,带着小桌板、椅子,剪刀等简单的工具,就能给手机贴膜。
做为温州市的门面,人民路上出现大量的手机贴膜群体,在人行道上摆摊贴膜,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根据领导的要求,又开始了一场针对贴膜摊贩的专项治理。
贴膜商贩看到城管,只需收起小桌板和工具,就能逃得飞快。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又在温州的人民路开始上演。为了逃避城管的处罚,他们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在车流中横穿马路,险象环生,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工作时间久了之后,我们和商贩也熟悉了起来,慢慢地他们也会告诉我们一些门道。
人民路上的贴膜商贩看起来是独立的个体,背后都是有人操控的。在扫黑除恶之前,在手机商城附近还有盗窃手机的团伙,他们形成了盗窃销赃一条龙业务之外,还控制着手机贴膜的摊贩。除了负责给这些摊贩提供手机膜,每个团伙还分别负责人民路上的一个地段,拿到货的摊贩只能在批发商负责的地方贴膜。
我曾经与一位贴膜的商贩有过一次长谈,他也挺理解城管的工作,只是在五一、国庆、元旦这些节假日,仅凭贴膜,他一天的收入就达到了四位数以上,让他放弃这样的收入去找份正经工作是很难的。
除了人民路上的贴膜摊贩,在纱帽河与谢池巷一带,还活跃着一群烧烤的摊贩,他们通常在晚上10点多出摊,一直营业到凌晨三点。收摊之后,留下满地的污渍和餐饮垃圾。这些摊贩日均收入都在500元左右。
自古以来,贩夫走卒就是一种地位低下的职业,贩夫指的是在集市里买菜与卖杂货的人,而走卒指的是官府里跑腿的差役,我想也就是基层一线的城管人员。
虽然在温州主城区,部分摊贩却因生活所迫,临时摆摊度日。他们这些善良的人通常也非常理解、配合城市的管理,到指定的摊贩疏导点去摆摊。但是部分摊贩利用着公共资源,一边拿着高额的收益,一边破坏公共环境。在城管执法的时候,又以弱势群体的身份博取大家的同情,与城管执法对抗。
在城管工作期间,同事们笑称,网络上几大误区中,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认为摊贩是弱势群体。在他们的眼里,月入3000的键盘侠视那些月入上万的摊贩为弱者,成了最大的笑话。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