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关注温州古港码头的考古工作,坊间各路传言也有所耳闻。我向来认为,一座城市的古迹和遗址是承载文化的重要的载体,但得知温州古港码头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时,我欣喜若狂。在搜寻了许多资料之后,我在头条上发了关于温州历史上港口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数篇文章。
看了许多关于温州古港码头考古的报道,我一直想寻求机会能去古港码头考古现场参观,可惜考古现场尚未对平民开放,一直无法成行。昨晚看了东方电视台的采访视频,才对古港码头有了直观的感受。
我关注古港的缘由很简单,历史上一直称温州为南蛮之地。我就理所当然地以为,改革开放前,温州一直是贫穷落后的无人问津的地方。温州模式是基于自然资源少,国家投资少,人均耕地少,交通设施弱的现状,温州人在摸索中走出的一条路子。哪曾想,温州的祖上竟如此阔绰。
1000年前,温州到底有多繁荣?一位元代宫廷画家,温州人王振鹏所画的《江山胜揽图》再现了元代温州地区真实的生活场景。卷中绘两山(天台山、雁荡山)、两城(永嘉城、瑞安城)、两江(瓯江、飞云江)、两寺(圣寿禅寺、宝坛寺)、一海(东海)。画中实景展示了温州在浴佛节前后,众多的人物、舟船、牲畜、鸟兽,堪比《清明河上图》,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幅画中,也展现了瓯江的江心屿以及瓯江上的各式海船、江船和渔港、海运码头,再现了元代瓯江上的航运盛况。2012年12月4日,在北京保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江山胜览图卷》以1.012亿元的成交价,被一位国内个人藏家竞得。
迄今为止,古港码头的考古发现印证了温州这座港口城市曾经的繁荣,《江山胜揽图》更是直观地展示了温州城在1000年前的繁荣盛况。好在温州博物馆已经收藏了按一比一复制的《江山胜览图》,并制作了16秒的3D动画。我想未来有很大的可能会将《江山胜揽图》的复制品放在古港码头的博物馆里展示。
然而,对如此重大的考古发现,温州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认为古港码头的发现大大地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原本计划的工程,不得不改线,工程的停工、改线都耗费大量的资金。古港码头的考古挖掘出来之后,怎么处置、如何保护都是个问题。那么大的面积,如何才能完整地向游人展示?先不考虑投入,哪怕就是盖个大棚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因此,很多人懊悔在发现了这一千年前的古港码头,目前投入却是个无底洞,产出却遥遥无期。用温州人的精明的生意眼光,这是一个亏本买卖。
历史前行的脚步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他都会按照固有的方向不断前行,因此历史上任何事件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搞明白在1000年前,温州繁荣的航运与商贸的底层逻辑,也就能明白温州的未来到底会去向何方。
在1800多年前,浙南山区茂密的森林以及瓯江、飞云江与鳌江这三条河流非常丰富的水利资源,能十分便利让砍伐的树木从山上运输下来,从而催生了平阳横屿的船屯,让温州成为三国时期的三大造船基地。因此,温州的诞生与发展,与温州所在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城市的发展,集聚了人口,他们获得财富的生产方式,孕育着这座城市文化。当城市的最初自然资源被耗尽之后,留下来的人口就会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资源。
昨天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的人口减少了139万。温州人口数据目前还未公布。未来各个城市之间争夺人口的举措会越来越激烈。然而一座城市争夺人口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城市文化,是这座城市所展现出来的文化调性,能不能吸引到价值观相同的人。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一定不会缺资金,也不会缺土地,反而会缺承载历史与文化的那些古迹和遗址。温州有这样的遗址应该要好好挖掘和保护。
只是,温州的古港码头,你什么时候能掀起你的盖头,让平民也能进去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