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没有乌金贵。”这是温州文成、泰顺一带的老古话。在文成方言中,老古话是古代智慧长者说过的话,经代代相传后,成为民间俗语。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不止一次地给我们解释过这句话的意思。乌金是指用来磨墨的墨块。墨块磨成墨汁之后,就用来写字,可以把满腹的经纶都写出来。这句话引申为赚再多钱,还不如拥有满腹的文章。所以,老师和长辈经常用这句话鼓励晚辈好好读书。
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体弱多病的爷爷把开草药摊赚来的钱,一股脑地都让孩子去读书,并没有给家里置办田地。
直到现在,我也一直认为文化人非常了不起。对安心能读书识字,能出口成章的人,我是很尊敬的。
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不知为什么语文的考试成绩总是每况愈下。虽然成绩越来越差,但并没有失去对语文的兴趣,最终在一次考了26分之后,成绩开始触底回升。
然而真正开始喜欢古诗词是在我开始学摄影之后。那时候,我喜欢拍风光,为了拍到最美的云彩和光线,走遍了周边的角角落落。但是慢慢地发现自己拍的照片除了色彩艳丽,并没有深刻思想主题,照片除了好看,并不能带给人更多的共情。
那时候,恰巧女儿在上小学,偶尔翻翻女儿的课本,发现女儿语文课本中那些唐诗宋词里,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唐诗宋词越来越感兴趣。开始与女儿一起诵读课本里的唐诗,对诗词中用字之简练,用词之精准,意境之精美赞不绝口。
在头条里开始写小作文之后,发现头条里真是藏龙卧虎,有许多作者的文章可读性非常强,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当然头条里也有许多口水文,说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也很受人欢迎。
但是头条是根据流量给收益的,这样一来,好像家长里短的口水文收益反而比那些优秀的文章更高。这事让很多文青吐槽头条的推流机制并不是择优而推。
我对那些能写出辞藻华丽又简洁明快文章的作者,很是膜拜。他们的文章看到精彩之处,我还会大声朗读给妻子听,妻子却不以为然。我故意让妻子用简短的语句,来描述她最喜欢吃的甘蔗到底好吃在哪里?妻子却词穷的磕磕巴巴说不上来。
我告诉妻子,词穷到看到大海时,只会高喊:“啊,大海,都是水!”,来到草原看到骏马,只会高喊:“啊,骏马,四条腿!”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我也很在乎头条对我文章的推荐。当在乎流量的时候,就算心中文思如泉涌,却也迟迟不敢下笔,总在纠结这个话题有没有流量。
有一段时间我又在乎文章的千字阅读单价。为了提高千字阅读单价,就开始写长文。为了增加文章的长度,在文章里增加了很多车轱辘话来回地写。
总之,我文章风格时不时随着流量而变化着,就像善变的戏子随着舞蹈的乐曲而翩翩起舞。
但是往往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二块五。
这段时间,经常有人跟我说,你最近写的文章顺畅了许多,可读性比以前也提高了。我终于明白流量根本不是文章优劣的一项指标。
释怀之后,我的脸皮越来越厚,不管有没有流量坚持在工作之余每天写一篇小作文。我想在一场饕餮盛宴中,一定是吃最久的人得到最多,而不是吃最快的人收获最大。
突然想到了一位师友,一位初中毕业的农村学生,来温州打工时,谋到一份二十四小时看仓库的工作。在夜晚睡在仓库里那段时间,每天笔耕不辍,陆续在全国各种刊物中发表了几百篇文章,最终成了省作协会员。
我知道,我的文笔粗陋,拙作难登大雅之堂,与很多朋友差距甚远。我想我无需与他们相比,也无法与他们相比。我只需每天坚持写一文,与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比,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就让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每天一点点的进步才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