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可以说是古代帝王经典语录当中,最经典的一句。这句话本身,则是出自《三国演义》当中的曹操之口。
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逃离洛阳。途中走到了老友吕伯奢的家里,结果却因为误会,误杀了吕伯奢全家。在离开吕家的时候,曹操就和陈宫说了这样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确实很霸气,再加上《三国演义》比较有名。所以后来,这句话流传的就越来越广。以至于后世很多人想要自私一下的时候,往往都会说这句话。
但请注意,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其实压根就没说过这样的话!而且,就连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存在,后世也存在极大的争议!
因为在《后汉书》和《三国志》当中,我们从未找到任何相关记载!
那么,既然正史上没有这个记载,为啥后来罗贯中写小说的时候,却会写这么一个剧情呢?难道说,这个剧情纯粹就是罗贯中瞎编的?
当然也不是!
想要真正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得简单来说一下,正史上曹操离开洛阳之后,接下来的这段历史。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之后。曹操因为看不惯董卓,所以就离开了洛阳。他直接前往函谷关以东,准备追随袁绍,起兵反董。
但是请注意!
正史上的曹操,离开洛阳之前,其实并没有刺杀过董卓!所谓的曹操向王允借七星宝刀,借献刀之名刺杀董卓……这些事情,通通都是罗贯中后来自己编的。
而没有刺杀董卓,曹操离开洛阳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被董卓悬赏追杀。或者,当时有很多官员,都离开了洛阳。然后董卓同时下发了抓捕令,要抓捕这些擅自离开洛阳的官员。
而曹操,只是这些人的其中之一,并不是董卓真正注意的关键角色。尽管后来的曹操,确实是雄才大略的魏国奠基人。但在这个时间点,董卓其实还真没太把他放在眼里。
就算董卓当时真想杀人,他最想杀的,也是袁绍和袁术这两个袁家人。
就这样,离开洛阳之后,曹操开始一路东行。最终向东数百里之后,抵达了陈留郡。后来,曹操则是在陈留太守张邈,以及当地富豪卫兹的帮助下,募集士兵,起兵反董。
而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逃往的这段剧情,大致就是曹操一路东行,小心躲避追杀。但是在路过中牟县的时候,不幸被人抓住了。但后来,曹操却被中牟县的县令陈宫看中。此后,陈宫放弃了官职和地位,孤身一人追随曹操离开。
再之后,在前往陈留郡的路上,两人经过了吕伯奢的家。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老朋友,所以他见到曹操之后,就请曹操去自己家里。而曹操夜宿吕家的时候,听见外面有人在磨刀,误以为是吕家人要杀他。
所以接下来,他就抢先出手,先杀了吕家满门。
而在离开吕家的路上,曹操又遇上了外出归来了吕伯奢。之前吕伯奢为了招待他们,自己出去买酒,此时恰好归来。而曹操为了躲避追杀,害怕吕伯奢去报官,所以就直接杀了吕伯奢,说了那句经典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看完了正史和小说的大致情况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能讨论曹操杀吕伯奢这件事了。
首先从地图上来看,从洛阳到陈留,中间大概有四百多里的距离。而按照地理位置,从西向东,这一路上的几个关键区域分别是:洛阳、旋门关、成皋、荥阳、中牟县、陈留县。
当年东汉末年的成皋和荥阳,就是今天的郑州地区。而当年的陈留县,则是在今天的开封市一带。
看懂了这个地理位置,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空间位置,分析曹操的故事了。
从地理位置来看,曹操大概率就是沿着这条路,逃往了陈留,因为这是最近的一条路。而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是在中牟县被抓,然后和陈宫一起逃亡。而中牟县这个地方,已经和陈留郡紧挨着了!
也就是说,如果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先遇见了陈宫,然后杀了吕伯奢。那么吕伯奢的家,只能是在中牟县或者陈留县。
可这样一来,吕伯奢如果去报官的话,他要么报官到陈宫这边,要么报官到张邈那边。
这个逻辑,显然不通。
当然,正史上的陈宫,应该也没做过中牟县的县令。至少在史书上,我们找不到这样的记载。正史上陈宫第一次登场,已经是曹操担任东郡太守,也就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
所以,就算吕伯奢真的存在,曹操真的杀了吕伯奢一家,那也和陈宫没啥关系。
那么,既然《三国志》和《后汉书》当中,都没有相关记载。后来的罗贯中,又是怎么想起这件事的呢?
其实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正史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在另外两本书,《魏书》和《世语》当中,则是记载了这个故事。
《魏书》是一本史书,他的作者是后来曹魏的官员王沈。这个王沈,在后来曹魏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因为后来曹髦起兵讨伐司马昭的时候,就是他去告的密,然后导致曹髦被杀。
从成书时间上来看,《魏书》的成书时间,明显要早于《三国志》。而且,因为王沈编撰这本书的时候,曹操刚去世没多久,很多同时代的人都还活着。所以这本书的可信度,应该相当之高。
而在《魏书》当中,王沈就记载:吕伯奢是成皋人,和曹操是老朋友。而曹操逃亡的时候,路过成皋,就曾经跑到吕伯奢家里借宿。不过当时吕伯奢不在,只有吕伯奢的几个儿子在。
而吕伯奢的这几个儿子,见到曹操孤身一人,就起了歹心,想要抢曹操的马和财物。而曹操发现之后,果断杀了这几个人。
相比《三国演义》里面的剧情,《魏书》记载的这个版本,在空间上明显就说得通了。如果吕伯奢家在成皋,曹操确实要路过这里。而成皋距离陈留,还有一段距离,张邈也管不着这边。
除了《魏书》之外,还有一本《魏晋世语》,也记载了相关的事情。这本书的作者,是三国后期的郭颂。这个人在史书上的记载不多,但我们知道,他和钟会是同时期的人。
而在《魏晋世语》当中,郭颂则是写:曹操逃亡过程当中,路过吕家,被吕家好好接待。但曹操怀疑,是吕家人知道了京城那边的事情,想要暗算自己。所以他就突然出手,杀了吕家几个人之后离开了。
所以,后来罗贯中写的吕伯奢故事,最初的出处,其实就是来源于这两本书。这样看来,这似乎也不算空穴来风。而且,这两本书的成书时间,应该早于或者等于《三国志》的成书时间,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但同时,我们还得注意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后来这两本书,全都通篇遗失了,压根就没能传下来!
只不过后来,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写注释的时候,引用了这两本书的内容。在裴松之那个时代,这两本书还在。而裴松之看过相关内容之后,就把这些内容,写到了自己的注释当中。
于是再后来,我们在《三国志注》这本书里,就看到了吕伯奢的相关故事。
而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是裴松之写东西的时候,看的史料压根就不对。或者他看的史料,本来就是错的。
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可能《魏书》和《魏晋世语》这两本书,里面记载的内容,也是错的?毕竟,这两本书成书的时候,司马家已经掌权了。而他们的作者,都是司马家这边的人。而他们为了增加司马家掌权的合法性,有没有可能变相污蔑曹家,硬添了这么一笔?
这两个问题,目前我们都无法回答。
因为这两本书,后来都失传了。
除非某一天,我们的考古学家,发掘出来了这两本。然后在这两本书上,确实见到了相关记载。否则的话,我们其实很难断定,这个事具体是不是真的。
当然,如果就目前的史料来看,后世史学家们最认可的情况,其实是这样的:曹操离开洛阳之后,在成皋地区,来到了吕伯奢家。然后,因为一些事情,曹操杀了吕家全家。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陈宫什么事情。此时的陈宫,在正史上还没登场呢!
至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其实同样也不是空穴来风。
在东晋史学家孙盛所写的《魏氏春秋》一书当中,曾经提到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情。这本书里的故事版本,和《魏晋世语》里面说的比较相似。不过在最后,孙盛写了曹操杀人之后,高呼了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当然,这本书后来也没传下来,全篇都遗失了。只是后来裴松之写的《三国志注》,以及《太平御览》这本书,曾经引用过相关的记载,所以后世的我们才知道了这件事。
总之,记载吕伯奢一家故事的书,全都遗失了!在目前已有的正史上,我们找不到有关任何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记载。但同时,《三国志注》和《太平御览》这两本书,引用以上那几本遗失的史书,提到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这件事。
而后来的罗贯中,就把所有的记载,全都捏合到了一起,然后又加入了陈宫的角色,最终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那个故事版本。
所以,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这件事,到底存不存在?具体是怎么回事?直到今天,大家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答案。恐怕只有等未来某天,我们找到了那几本遗失书籍之后,才能给出新的结论。
但有一件事,我们很清楚。
那就是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一个奸雄。在那种逃亡的极端情况下,杀吕伯奢全家这种事情,曹操好像确实能做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