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削藩,湘王纵马跃火海前叹息说:“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醉风文史 2024-12-13 00:07:58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湘王朱柏得知父皇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想赶往京师奔丧,结果却被侄子朱允炆拒绝。

朱允炆给出的理由也很明确,朱元璋临终前曾留下遗诏说:“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实际上,朱允炆担心这些王叔到南京图谋不轨,威胁到他的皇位,因此阻止王叔们前来京师奔丧,在即位不久后,朱允炆还大刀阔斧地进行削藩。

其实朱元璋在世时曾与朱允炆讨论过藩王问题,朱允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允炆的意思是先用恩德、礼法感化,实在不行再用兵,那么朱允炆是这样做的吗?从湘王朱柏的悲惨遭遇来看,并不是。

一、文武双全的湘王朱柏

朱柏是朱元璋第十二子,母亲为胡顺妃,根据《湘献王神道碑》记载,这位湘王殿下不仅从小长得就帅,性格还温良恭顺,长大后更是文武双全,妥妥的一位贤王。

1378年,年仅八岁的朱柏受封湘王,由于年幼,并未前往封地荆州就藩,直到1385年,朱元璋为朱柏举行大婚后,命令他携妻前往荆州就藩。

在临行前,朱元璋特意为即将赶赴外地就藩的儿子们送行,据说,他还赏赐给儿子们一人一条玉带系在腰间。

当时朱元璋让诸王转身,想看看玉带后面的装饰品怎么样,结果诸王都乖乖转身,唯有湘王没有转身,而是将玉带转到了前面。

朱元璋好奇问他为何不转身,朱柏回答说:“君父不可背也!”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感欢慰。

来到荆州之后,朱柏仍不忘刻苦学习,经常读书到深夜,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设立“景元阁”招纳人才校对、整理书籍,其书法更是被解缙评价为“深绎晋人精思,动合矩度”。

然而,朱柏并不是个文弱书生,史书记载他“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

在常德一带,曾有北元降兵发起叛乱,后流窜至荆州虎渡河一带,朱柏得知消息后,当即带领荆州中、左二护卫前往平叛,并有力挫败敌军的锐气。

叛乱平定之后,朱元璋大为高兴,特地将朱柏召回南京加以慰劳。

二、朱允炆削藩酷烈

从洪武年间朱柏的表现来看,他就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贤王,不似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等人在封地胡作非为,经常惹得朱元璋大动肝火。

1392年,太子朱标不幸病逝,他的去世不仅令朱元璋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意味着大明帝国失去一位优秀的继承人。

经过半年多的人深思熟虑,朱元璋放弃传位给儿子的想法,而是立朱标诸子中最年长的朱允炆为皇太孙。

1398年,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这位大明新帝在登基后不久,就将削藩的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叔父们。

在自己的皇祖父尸骨未寒之际,朱允炆采纳心腹黄子澄的建议,先对燕王同母弟周王朱橚下手。

于是在当年八月,朱允炆以谋反的罪名,命曹国公李景隆调兵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包围周王府,将朱橚全家及其后宫嫔妃全部拿下,送往南京。

之后,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眼见事情如此顺利,朱允炆又开始准备收拾一些与朱橚情况类似,确实在封地有一些不法举动的藩王,结果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岷王朱楩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如果说这些藩王被削藩是罪有应得,那朱允炆为何要对比较遵守法度的朱柏下手呢?

答案或许能从户部侍郎郭任的话中窥探一二,郭任曾说:“今日储财粟,备军实,果何为者?乃北讨周,南讨湘。”

可见,朝廷对周、湘两藩颇为忌惮,对周王下手之后,再对湘王下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以死明志,纵马跃火海

1399年,朱柏遭人弹劾指控意图谋反、伪造宝钞,这个罪名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朱允炆想不想借此事收拾朱柏。

很显然,朱允炆想剪除湘藩,于是下旨命湘王朱柏入京师接受讯问,在抓捕朱柏时,朱允炆故技重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命李景隆突袭包围湘王府。

这种手段已经令朱柏感觉受到了侮辱,他认为自己若是束手就擒,前往南京受审,肯定会遭受更大的侮辱。

朱柏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他仰天长叹曰:“嗟乎!吾观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将诏狱下吏,便自引决身。亲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宾天,疾不及视,葬不及会,抱兹沉痛,有何乐于世!今又将辱于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他看历史上的名臣遇到昏君被下狱,都会以死明志,他是朱元璋之子,大明藩王,父亲去世都不能去奔丧,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更何况现在又要受到小吏审讯,他怎能苟且偷生!

朱柏在说这番话时痛哭不止,在与家人饮酒诀别后,他亲手放火点燃湘王府,随后,朱柏骑着白色战马,执弓跃入火中而死,其家眷也随之赴火而死。

朱柏为何没有选择反抗?主要原因还是他不甘受辱,决心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从而洗脱谋逆之名。

然而,朱柏刚烈的举动却令朱允炆无比气愤,因为朱柏的死令建文君臣陷入极大的被动,从而不得不放缓削藩的步伐,因此朱允炆给朱柏上了一个恶谥“戾”。

0 阅读:6

醉风文史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