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春晚,来了几个意想不到的人

李砍柴 2024-02-14 23:15:35

每年的春晚,都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年夜饭。

那是中国人才懂的年味儿。

2024年春晚,在年味儿之外,更多了一些人间烟火气。

还记得那几位被邀请到现场的普通人吗?

他们看上去平凡得像路人,可他们,却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

大熊猫饲养员“谭爷爷”。

说是爷爷,其实他很年轻,只有45岁。

1999年,谭金淘成为熊猫饲养员,到今天,他照顾熊猫已经24年,一手带大了一代又一代的熊猫宝宝。

所以被亲切地称为“谭爷爷”。

如果只是做了24年的饲养员,那没什么值得说的。

但是谭爷爷,24年如一日,真的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着每一个熊猫宝宝。

每一只熊猫应该吃多少、排多少,都需要精确称重。

如果有哪一只排得太多或者不够,那都是需要第一时间报备观察的。

工作很琐碎,但是谭爷爷做得很用心。

他还想出了很多小游戏,可以让熊猫宝宝在运动中得到锻炼。

比如他会像钓鱼一样“钓熊猫”,诱饵就是窝窝头、水果那些“小零食”。

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熊猫后腿肌肉,也会让熊猫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同样感到快乐的,还有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们。

熊猫们笨拙抢食的样子,真的是好笑又可爱。

熊猫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子,谭爷爷就住在这里。

一年365天,他要在这里住差不多340天。

熊猫宝宝们信任他、依赖他,甚至能听懂他的话,会跟他撒娇。

谭爷爷就像无数坚守平凡岗位的平凡人。

当我们对这平平无奇的烟火人间感到习以为常,

那是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谭爷爷这样热爱岗位一丝不苟的人。

有了他们的认真敬业,我们才得以享受一个正常运转的生活。

宁允展,他的工作可以说与每个坐高铁出行的人息息相关。

他是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专业人士。

定位臂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成败就在“毫厘”之间。

切口表面每一条隐约的竖线,都要控制在0.05毫米之内。

这些竖线要形成一张细密的网,既能让转向架落下来,又能产生超强摩擦力。

但是超过0.05毫米,价值十几万的主板就报废了。

这样的精密度,无法依赖机器,完全依靠手工研磨。

可以说,宁允展的技能水平,就代表了这道工序的最高标准。

从1881年,中国建设自己的第一条铁路,到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

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

我们有了世界上最长的铁路,Z264/Z265次广州至拉萨列车,全长约4980公里。

有世界高海拔最长的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32.6公里,几乎可以横穿全国除了十大城市以外的所有城市!

有世界第一铁路长桥——丹昆特大桥,全长164.85公里,位于京沪高铁江苏段。

这些世界第一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基建人扛住了高寒、缺氧、冻土、涌水、高温、熔岩、断层、有毒气体……不止是流血流汗,还有牺牲。

更有像宁允展一样的技术工匠,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一项工作做到极致。

如今,宁允展研磨的转向架,已经撞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飞奔了9亿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500圈!

宁允展说,“工匠嘛,就要凭实力干活,想办法把活干好。”

什么是“匠人精神”?

我们有自己的大国工匠,有自己的匠人精神!

3岁开始学习做饭、洗衣,照顾妈妈,18岁带着妈妈上大学。

她叫刘羲檬。

刘羲檬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是位00后。

妈妈在她出生之后,患上了类风湿,病情越来越严重,直到关节变形、肌肉无力,瘫痪在床。

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小小的羲檬3岁已经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4岁就自己上幼儿园。

儿时的刘羲檬在做家务。(受访者供图)

她的辛苦,妈妈都看在眼里。

别人高中三年,都是全家鼎力支持。

而她的高中三年,要照顾好妈妈,还不能落下学习。

每天凌晨5点,她起来照顾妈妈洗漱,然后做早饭,再赶第一趟公交到学校。

她会利用路上的时间争分夺秒地背单词,也会在中午放学后第一个冲出教室,赶回家照顾妈妈。

妈妈躺了一上午,要翻身,要去洗手间,都需要她的照顾。

下午放学,她又要回家一趟,重复中午的工作。

晚自习结束,她到家还要给妈妈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等忙完这些,再睡觉就要12点了。

每天只睡5小时,高中三年就这么过来了。

2019年,18岁的刘羲檬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

她放心不下妈妈,于是决定带着妈妈去上大学。

大学四年,她就像儿时那样,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妈妈,生活忙碌而又充实。

2022年8月,刘羲檬来到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支教。

对于支教,她说,她想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像以前一样,她又带着妈妈出发了。

每天往返出租屋和学校,身份也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不变的,是她对妈妈那份无微不至的照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比起传授知识,刘羲檬自己的经历,对学生更像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

在陌生人眼里,刘羲檬的形象,悲情中带着一点温暖。

可在熟悉她的人看来,刘羲檬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她说,“我遇到的所有老师、朋友都对我表达了善意,我也希望能够回馈他们同样的善意。”

大学四年,她综合测评成绩全系第一,还担任了很多学生职务,还做了很多兼职。

即使如此忙碌,她仍然通过了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自己生活中的每个角色,她都尽力做到了最好。

起初,别人的善意是她生活中的一道光。

渐渐的,她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照亮了很多人,温暖了很多人。

技术七级,大校军衔,小学老师。

这几个不搭边的身份,都是谢彬蓉。

20年军旅生涯,她成了空军某部的高级工程师。

原本退伍后能有更好的选择,可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大凉山需要支教志愿者,于是决定只身前往大凉山支教。

理由竟然如此朴实: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自主择业回来之后,我更应该回报人民。

起初只是计划支教一学期,可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她发现很多学生的考卷上都是大片空白,有些孩子更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那一刻,她决定留下来,而且主动要求去条件最艰苦、师资最薄弱的大山深处。

她如愿来到了条件最差的地方,大凉山的一个彝族小村寨。

这里海拔将近3000米,山高路险,路边就是悬崖峭壁,山上还有很多鼠蚁虫蛇。

在谢彬蓉来之前,这里已经走了18位当地的老师。

因为条件真的是太艰苦了,几乎没有人能坚持两年。

小村寨里45户村民,总共200人。

只有十几个学龄儿童,还经常旷课回家,放羊喂猪。

谢彬蓉一户户走访,一遍遍劝学,一个个把孩子们拉回课堂。

大家都在观望,这位漂亮的女大校,到底能坚持多久。

没想到,她坚持了10年。

10年里,丈夫在重庆,女儿在上海,谢彬蓉除了寒暑假,都在大凉山。

(海拔3000米的教学点)

10年,孩子们都长大了,谢彬蓉也青丝变白发。

这里甚至都不能称为学校,只能算一个教学点。

然后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谢彬蓉带出来的孩子们,考出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当年被她从山上硬生生拉回课堂的放羊娃,如今也已经是成都某高校的大学生。

10年,她见证了这个小村庄终于脱贫,土坯房里的彝族老乡们,都搬到了通水通电的新村。

孩子们也有了新的中心学校。

10年,谢彬蓉成了彝族老乡们心中的杜鹃花。

因为她像杜鹃花那样,不畏冬季严寒迎着风霜绽放,在乔木都不能生长的地方,依然生机盎然。

这个世界,总有人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做着他们认为值得的事。

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在他们这里,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胡晓春,黄山“世袭”守松人。到他,已经是第19代。

春晚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回安徽黄山的火车。

13年的守松生涯,他写下了140多万字的《迎客松日记》。

胡晓春照顾迎客松,就像谭金淘照顾大熊猫一样,无微不至。

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巡检,每隔2小时巡查一次,认真记录各项数据。

如果天气不好,巡查时间就要变成半小时一次。

防人、防动物、防雷电、防台风、防恶劣天气,甚至夜里也要随时起床查看。

大熊猫年年繁衍,而迎客松,只此一棵。

作为中国第一宝树奇松,它不仅是黄山的标志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

甚至人民大会堂的巨幅铁画,都以它为主题。

(铁画《迎客松》前的国宾合影)

在6平米的小屋里,胡晓春一住就是13年,几乎全年无休,也很少在家过年。

胡晓春觉得愧对家人。

但是春节也是旅游旺季,很多游客甚至专程来看迎客松。

所以守护好这棵稀世珍宝,变成了比陪伴家人过年更为重要的事情。

迎客松前,白天人山人海,晚上空无一人。

这份工作,除了要有足够的责任心,还要有足够的胆量。

还需要家人的体谅和支持。

胡晓春是幸运的,这些,他都拥有。

原来,在我们每一个“习以为常”的背后,都有人在默默付出。

就像,树守着山,而你守着树。

吕保民,名如其人,保国安民。

退伍前,保卫国家;退伍后,又保卫人民。

(吕保民,左一)

2018年9月,河北无极县的菜市场早市上,一个歹徒持刀抢劫。

围观群众看到有人被捅伤倒地,知道歹徒是来真的,无一人敢上前阻止。

这时,吕保国挺身而出,空手夺白刃,被刺5刀,仍然勇敢追凶。

热心群众们一起制服了歹徒,而吕保国被送到医院时,已经生命垂危。

经过紧急抢救,最终才脱离危险。

侠隐于市,见义而勇。

感谢今年的春晚,让我知道了这几位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这世界破破烂烂,却总有人缝缝补补。

他们用自己的简单和执着,活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

于是,他们成了人间的一道光。

本文作者 | 小可策划 | 小可

0 阅读:151

评论列表

核桃粉圆鲜奶

核桃粉圆鲜奶

2024-02-15 00:57

龙年春晚联排,所有明星阵容已集结,有几位意想不到,期待值加满

哔哔

哔哔

2024-02-15 01:54

春晚是中国人过年的必备节目,每年的春晚都有不同的亮点,2024年的春晚也是如此

旋岚偃岳

旋岚偃岳

2024-02-15 17:01

春晚的Logo设计,让人捉摸不透,仿佛是一场文化谜题的开端

jwx

jwx

2024-02-15 12:59

这份榜单勾起了我对春晚的美好回忆,每一位演员都值得被喜爱

hedgerows

hedgerows

2024-02-15 10:12

难忘今宵,金消难忘,都唱不好

武畅

武畅

2024-02-15 07:31

春晚的Logo设计简直是太有创意了,让人忍不住点赞支持

李砍柴

李砍柴

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