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和毛主席有3个女儿,除了李敏,那两个后来找到了没有?

历史局面喵酱子 2025-02-22 10:58:39

好多人都觉得,贺子珍后半辈子一直在南方生活,实际上她也到过青岛。

贺子珍在南昌住了4年,1963年就回上海了。那时候贺敏学已经转业到福建当副省长去了,贺子珍就一个人住在上海湖南路262号的花园房子里,偶尔也会到福州去住上几天。

在李敏这边,孔从洲工作有了变动之后,就从沈阳搬到南京去了。南京离上海挺近的,这样一来,贺子珍和女儿、亲家见面就更便利了。1963年年底的时候,孔从洲让他女儿孔淑静把孔继宁送到外婆那儿,这可给贺子珍带来了特别多的欢乐。

除了李敏之外,贺子珍还有一个女儿。

除了李敏,提到贺子珍的女儿,很多人都会想到毛金花,可贺子珍还有一个女儿。

遵义会议结束之后,红军就朝着北边进发。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部队运用特别灵活的战术,四渡赤水,还佯攻贵阳,就这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胜利。不过,贺子珍那边的情况可就不怎么好了。

1935年2月的时候,红军正在贵州跟敌人周旋。这时候贺子珍马上就要生孩子了,根本走不动道儿了。特殊连队的连长侯政瞅见贺子珍脸色特别不好,喘气也急。他一下就感觉情况不对,赶忙说道:“赶紧停下,贺大姐要生了,赶快去弄一副担架来!”

可贺子珍很倔,她大声说:“不用担架,我还能走!”

不过,侯连长得对她的生命负责,所以还是执意让贺子珍躺担架上。没一会儿,队伍就到贵州白苗村附近了。哪知道后面的部队跟敌人碰一块儿了,侯连长这边指挥着警卫员打仗,那边还叮嘱连队快走。

可就在这个时候,贺子珍的肚子一下子剧痛起来,跟着的人瞧出来了,这是要生孩子!

可是这前不挨村后不靠店的,哪有能生孩子的地儿,就只有不远处山腰下有个草棚子。众人赶忙把贺子珍抬进去,一瞧,里面有个热水壶,看来是有人住这儿的。

同志们把贺子珍抬到下面去,接着就去叫李治医生了。接生的时候,男同志们都在外面站岗放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还能听到激烈的战斗声响。

忽然,有个女同志在里头喊道:“生,生!”

有女同志记得,当时有个女孩子,白白胖胖的。邓颖超还特意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双凤”,(这是因为当时政治局保卫局局长邓发的爱人不久前也生了个女儿。)

同志们快用水给孩子洗个澡。贺子珍拖着疲倦的身子瞧了孩子一眼,辛酸的泪水就从眼角淌了下来。为啥?这枪声是越来越近了,部队得马上出发。可部队有规定,不能带着孩子走,要是孩子哭起来把敌人给引来可就糟了。

贺子珍心里明白,这孩子得留在这儿,让老乡帮忙照顾。

部队出发的时候,孩子就孤孤单单地躺在火炉边上。那时候草棚里根本没人,谁也没给个口头交代就急急忙忙上路了。

后来侯政回忆起来就讲:“董必武先生问我身上带钱没,我就从兜里掏出几块大洋。接着他写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是穷人的队伍,孩子生了带不走,就拜托你们把这孩子抚养成人,让她成为革命的后代!写完就把那几块大洋搁在孩子枕头底下了。”

走了一个来小时,差不多20里地的样子,眼瞅着太阳都快落山了,嘿,大家可算是追上前面的部队了,凑到跟前一瞧,哟,原来是毛主席。

毛主席问董必武,董必武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毛主席说了。毛主席带着点遗憾说道:“你们别觉得过意不去,你们处理得特别好,我得谢谢你们。”接着,毛主席握住担架上贺子珍的手,两人互相鼓劲!

后来有人问贺子珍后不后悔,贺子珍就讲:“让孩子到百姓当中去吧,要是他想革命,以后会来找咱们的。”

可是革命胜利之后,就一直没得到毛金花和“双凤”的消息。毕竟那时候是战争年代,地方又偏僻得很。后来找到了个叫杨月花的,也许她就是毛金花,但这事儿一直没个准信儿。

后来,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在书里也提到了这件事,还一个劲儿地感叹外婆特别伟大。

母女之间的感情那可深着!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新的历史阶段来临了,毛主席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了。这时候,贺子珍就对毛主席讲了自己的想法,她说自己老是干抄抄写写的活儿,特别没意思,想换个工作。后来组织就把她调到经济部长毛泽民那儿工作去了。

可是新的状况又冒出来了。

1936年冬天的时候,贺子珍在陕西保安生下了她的第五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李敏。那时候邓颖超瞧见孩子特别瘦小,就说这孩子像个小娇娇似的,于是就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娇娇”。毛主席知道这事儿以后,笑着讲:“可算是生下来了,就跟母鸡下蛋似的。”

后来,毛主席给娇娇正式取名叫李敏。这名字是从《论语》里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得来的。为啥姓李?那是因为毛主席在陕北的时候化名叫李德胜。

毛主席特别喜爱这个孩子。只要一有空余时间,毛主席就会把娇娇抱起来。要知道,当时贺子珍在学校学习,毛主席的工作又非常繁忙,于是就给孩子找了个奶妈来照料。不过,这可丝毫不会影响毛主席对孩子的爱。

1937年初,党中央搬到延安去了。凤凰山有户居民,把自家空出来的窑洞腾给毛主席住,还能住其他人,总共是3间窑洞。这里面,一间是卧室,一间做办公室,还有一间就是会客厅。

自打贺子珍到了延安,革命形势那是发展得老快了。她心里就寻思,自己老是跟毛主席吵架,这里面有个原因就是自己文化知识不足,好多事儿都理解不了,也弄不明白。于是,她就想去抗大学习。

贺子珍很长时间都在学校坚持学习,学马列主义,也学军事和政治。不过她身体不太好,长征时受的伤太重。而且学业负担重,还得照顾娇娇,这时候又发现自己怀孕了。贺子珍那性格可倔强了,她就打算离开延安,出去的话,一是能治病,二是图个清净。

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使劲儿劝阻,可贺子珍啥样的性格大家都清楚。没过多长时间,贺子珍就把自己的想法跟毛主席说了,毛主席没答应。这就使得贺子珍离开的决心更坚定了。

大概就在这年秋天的时候,贺子珍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走了,直接坐上了飞往苏联的飞机。

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可是经历了革命最艰难的十年,结果最后却各走各的路了。刘英讲起当年的事儿的时候说,她那时候就住在毛主席家旁边,真的听到他俩老是吵架。至于贺子珍为啥离开,其实这里头的原因可不少。

贺子珍很忙,毛主席其实也不轻松。每天得接受记者采访,还得写文章,这些事儿,让他俩之间的情况变得更复杂了。

贺子珍走了之后,去苏联生了个娃,是个男娃。可这娃身体太弱了,没多长时间就没了。毛主席牵挂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就把李敏送到苏联去陪贺子珍了。

母女俩在苏联待了将近十年,1947年才回国。贺子珍孩子生了不少,可如今就李敏在身边,她跟李敏的母女感情那可老深厚了,贺子珍,心里永远都不想和李敏分开。

到北京之后,毛主席特别想念这个女儿,就想让李敏到北京去生活。贺子珍一寻思,北京的教育和生活条件都不错,于是就答应了,然后就把李敏送到北京去了。

可她,就自己一个人在南方过日子,孤孤单单的,多可怜。

毛主席和李敏都特别理解她,可事实摆在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这么着,贺子珍在南方独自生活了好多年。李敏渐渐长大,也懂得了妈妈的艰辛。于是,在50年代到60年代,特别是高中毕业后,李敏去南方的次数就越来越多,毕竟她很心疼妈妈。

幸福的晚年生活

那时候,贺子珍刚在庐山和毛主席见了一面,又不能去参加女儿的婚礼,就一下子生了一场大病。

李敏刚结婚,就放下家里的事,立刻赶到南昌去照顾母亲了。她在南昌待了一个月,等到贺子珍病情好起来才走。要走的时候,贺子珍嘱咐她:“照顾好你爸爸,照顾好小孔,以后不用管我了。”

过了几年,李敏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毛主席给这孩子取名叫孔继宁,这名字的含义就是要传承列宁的革命遗志。之后,李敏就从中南海搬出去了,住到了北京的一个普通胡同里面。毛主席还叮嘱过李敏,要让孩子多去陪陪他外婆。

打这之后,李敏的日子过得特别平静,就跟平常人没啥两样。她在国防科委院校里当个普通干部,孔令华,在航空学院教书。一到节假日,他俩就跑到沈阳去和父母聚一聚。

1962年的时候贺子珍就回上海了。孔从洲工作有了变动后,就住在南京了。南京离上海也没多远,这样李敏回家的时候,就能把贺子珍接过来,她也就能有更多时间陪着贺子珍。

1965年的时候,李敏把贺子珍从上海接到了青岛,陪着贺子珍度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夏天。

但时间过得很快,1972年的时候李敏生了第二个孩子,家里的事儿就变得更多了。她大部分时间里工作和生活乱得像一团麻,忙得根本就腾不出空来。后来干脆直接住到上海去了,这么着还能顺便照顾贺子珍。

那时候,贺子珍身边有两个外孙陪着,真的是特别幸福。从1949年开始算的话,这几年就是最幸福的。

但在另一边,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渐渐不太好了,贺子珍特别担心。1976年毛主席去世以后,贺子珍又悲痛又难过,总是叮嘱李敏去看看。

80年代的时候,贺子珍的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差了,特别是在中风了一次之后。李敏和孔令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他俩还是忙里偷闲,专门跑到上海去看望贺子珍。

1984年贺子珍去世了,她走得很安详,到最后,一直是李敏在旁边陪着她。

针对这个问题我无法为你提供相应解答。你可以尝试提供其他话题,我会尽力为你提供支持和解答。

这么多年了,李敏一直都在想念着妈妈。她老是跟自己的女儿说,一定要记住外婆的叮嘱和教导,要做个合格的毛家人。

0 阅读:5
历史局面喵酱子

历史局面喵酱子

历史局面喵酱子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