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
第一章现代设计的开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一、工业革命
● 机器生产方式导致产品设计者和制作者分工明确。
● 资本市场为大众设计生产,采用新技术和材料。
二、社会变化
● 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方式被机器代替。
● 个体经济向社会化商品经济形态转变,产生现代设计的市场与人文环境。
第一节水晶宫博览会一、水晶宫博览会背景
● 1851 年,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公爵发起在伦敦举办世界首次工业产品博览会,旨在检阅英国产业革命成果、鼓励工业发展、推动科技应用并展示成就。
二、水晶宫建筑
(一)设计者:园艺工约瑟夫・帕克斯顿。
(二)建筑材料与特点:采用钢材和玻璃建成,因 “透明” 得名。共用 30 万张玻璃板,6 个月装配完成,外观像建筑脚手架,采光良好,适宜展示。
(三)评价:
● 正面:适应工业社会化条件和要求,有感染力,获公众和部分专业人士喜爱。作为大型展览会场具备功能性和经济性,解决了展览场馆的难题。
● 负面:部分建筑师和学者鄙视,认为算不上高雅建筑。
三、展览情况
(一)观众反应:
● 普通观众:认为完美,赞美工业革命成就。
● 有识之士:看出机械制品缺乏统一设计问题。如法国拉伯德伯爵提出 “美术必须与技术合作”;德国谢姆别尔提倡设计美术,提出 “工业设计” 名词,但反对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二)展品:多达一万多件,有各国先进工业展品如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汽轮船等,也有手工业产品。
四、约翰・拉斯金的观点
(一)对水晶宫及展览的看法:批评 “水晶宫” 是大温室,认为展览毫无可取之处,产品艺术水平低下。
(二)艺术设计理念:
● 民主特性: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奠定现代设计面向普通民众的定位。
● 艺术与工业结合:这里的 “工业” 指手工作坊生产模式,排斥机器生产。原因包括机器工业导致手工业者失业、加剧社会不平等,机器生产无法创造复杂精致作品,且让劳动者缺乏愉悦感和成就感。
第二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一、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一)人物生平
● 出身富裕家庭,成长于乡村,培养对自然热爱。
● 9 岁接受正式教育,先后在预备学校、莫尔伯勒学院学习,1851 年因学生骚乱退学,同年参观水晶宫博览会却未进入。
● 1853 年入牛津大学学建筑,毕业后在斯屈特事务所见习,结识菲利普・韦伯。
● 1861 年与韦伯等建立 “莫里斯 - 马歇尔 - 福克纳联合公司”,后重组为莫里斯联合公司。
(二)设计理念
● 继承拉斯金 “艺术与技术统一”“艺术家向自然学习” 思想。
● 设计特点:崇尚哥特式风格,从自然植物纹样汲取素材。
● 强调统一设计,产品与配套产品、空间风格需统一。
(三)运动发起:1888 年莫里斯领导成立 “艺术与手工艺协会”,引发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英国设计改革高潮,即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至北欧、美国,涉及多领域设计。
二、莫里斯及其公司成员的设计领域
(一)教堂装饰与彩色玻璃画
● 早期业务重点,将教堂打造成艺术殿堂,淡化宗教虔诚色彩,融入民间实用元素。
● 彩色玻璃画吸收 14 世纪英国玻璃画色彩,创新诠释,构图、造型、色彩简洁明快,具世俗清新感。
(二)室内装饰
● 秉持实用与美观统一理念,不同项目依时期、对象而异。如圣詹姆斯宫符合宫廷气质,南肯兴顿郡博物馆氛围清新宁静,“金银花卧室” 等风格素雅自然。
(三)壁纸
● 1862 年起步,借英国壁纸产业发展东风壮大。有 “法国风格” 与 “革新派”,早期作品具中世纪精神,后设计线条粗壮、用色深沉,“莫里斯式” 成商界术语,商业成就显著。
(四)印纺
● 莫里斯痴迷印纺艺术,起点与终点皆在此。探究印染技术,用天然染料重现古代色泽格调,“印花棉布” 图案获声誉,作品形式、色彩具特色。
(五)家具
● 理论为 “简便可行的生活艺术”,重视实用性,如大座椅装轮子。设计原创性强,抛弃常规,拓展业务范围,影响深远。
(六)其他:在瓷板画、餐具、书籍设计有成就。书籍设计复兴中世纪手抄本风格,因手工生产、材料昂贵,未实现为大众设计书籍的理想。
三、19 世纪后期英国其他设计师的代表性成就
(一)马克穆多
● 莫里斯、拉斯金好友与追随者,建筑师出身。
● 1882 年创立 “艺术家世纪行会”,继承莫里斯风格,融入意、日设计元素,植物线条弯曲流畅,具 “新艺术运动” 特征,代表作为书籍封面、木制家具。
(二)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
● 银匠、设计师、教育家。
● 1888 年筹建 “手工艺行会与学校”,以传统手工艺设计日用产品,注重自然纹样曲线、材料与手工美感,设计独具匠心,后因迁校等因素,接受机械生产作用。
第三节小结一、运动的积极意义
(一)设计理念开创性
● 提出 “美术与技术结合” 原则,打破艺术与技术隔阂,鼓励美术家投身产品设计,冲击传统 “纯艺术” 观念,为现代设计发展提供理论基石。
(二)风格特征鲜明性
● 装饰元素自然化:大量运用植物、动物纹饰,倡导 “师自然”,使设计作品充满生机与灵动,区别于当时流行的刻板装饰风格。
● 选材与设计质朴化:注重材料特性,依据材料特质构思设计,成品质朴、大方且适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提升产品实用性与审美性融合度。
二、运动的缺陷
● 生产方式认知局限
● 机械化抵制:坚决反对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将机械视为美的破坏者,未意识到工业革命背景下机械生产蕴含的巨大潜力,阻碍设计与工业化进程协同发展。
● 手工艺推崇过度:主张艺术家转型手工艺人,片面强调手工技艺,忽视规模化生产可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时代发展对效率、产量的要求相悖。
三、运动的综合定义
(一)发起背景与人物:19 世纪下半叶于英国兴起,由拉斯金思想奠基,莫里斯身体力行推动,二人联合众多志同道合者发起这场旨在革新设计的运动。
(二)反对目标明确性:针对维多利亚风格的过度装饰、虚伪矫饰,以及机械批量生产导致的工业产品外形粗糙简陋,力求矫正设计歪风。
(三)核心主张聚焦:强调 “艺术与技术结合” 保障设计内涵,倡导 “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 提升设计水准,遵循 “师自然” 丰富设计灵感,设计风格呈现哥特式韵味与自然纹样特色。
(四)涉及领域广泛:涵盖家具、建筑及室内、日用陶瓷、玻璃与金属器皿等多领域,全面推动设计变革,开启现代设计运动先河,虽存在局限,但为后续设计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课后思考1.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成因及在设计上的主要特征。
答案: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成因主要包括工业革命的影响和社会思潮的推动。在设计上呈现出艺术与技术结合、师法自然、崇尚哥特式风格、注重材料选择与质朴设计等主要特征。
一、成因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产品设计者和制作者出现明确分工,但工业产品外形粗陋,与精美的手工产品形成鲜明对比。如水晶宫博览会上,英国的工业产品虽展示了技术成果,但在装饰上杂乱无章,将哥特式纹样刻到蒸汽机体、在金属椅子上画木纹等做法,凸显了艺术与技术的脱节,引发了人们对设计的反思,促使设计师探索新的设计方向。
社会思潮的推动:当时英国社会存在贫穷、失业和恶劣的工作条件等问题,拉斯金等具有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的思想家强调设计应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拉斯金察觉到工业化带来的社会不平等,指责工业化造成的贫穷和悲惨境遇,倡导回到手工作坊时代,其思想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引发了社会对设计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重新思考。
二、主要特征
艺术与技术结合:主张美术家参与产品设计,使艺术与技术相融合,提升产品的艺术水平。以莫里斯及其公司的设计为例,在壁纸设计中,既注重图案的艺术美感,又关注印染等技术环节;在家具设计方面,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师法自然:从自然尤其是植物纹样中获取设计灵感和素材,使作品充满自然气息。如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印纺品等常常采用植物图案,其色彩和造型都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与提炼,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美感。
崇尚哥特式风格:部分设计呈现出哥特式建筑和装饰的特点。例如莫里斯的 “红屋”,其楼梯、扶手设计采用了哥特式教堂的尖塔造型,体现了对哥特式风格的喜爱与借鉴,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注重材料选择与质朴设计:强调材料的质感和自然属性,设计风格质朴、大方、适用,反对过分装饰和矫揉造作。在家具设计中,选用自然材质,注重展现木材等材料的原始质感,造型简洁实用,摒弃了繁琐的装饰,体现了对材料和设计实用性的尊重。
2.论述莫里斯及其公司的设计领域及代表作品。
答案:
莫里斯及其公司的设计涵盖多个领域,在各领域都有独特的理念和杰出的代表作品,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堂装饰与彩色玻璃画:将民间实用元素融入宗教题材,使教堂兼具艺术与世俗魅力。如伯明翰圣米迦勒和天使教堂南走廊的东窗玻璃画,其构图、造型和色彩简洁、质朴且明快。在设计过程中,吸收了 14 世纪英国玻璃画中柔和的蓝色、红宝石色、黄色和特制绿色,并以新颖独特的方式重新诠释,以白色为底色进行印染,体现出世俗的清新感,改变了传统教堂玻璃画的刻板风格。
室内装饰:秉持实用与美观统一的理念,依据不同场所和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圣詹姆斯宫盔甲厅和挂毯厅的木制品采用黑底着色并饰以金色和亮色,既醒目又与宫廷气质相契合,显得沉郁稳重;南肯兴顿郡博物馆绿餐厅的墙体铺有单色壁纸,莫里斯和韦伯为木制家具和墙粉挑选了特别的蓝绿色,墙面上由韦伯设计的重复橄榄树纹样,以及与视平线相对的表现树木和果实枝条的壁画、檐口上描绘追兔子的狗等元素,共同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充满自然生机;“金银花卧室” 和凯姆司各特宅邸卧室在设计上风格相似,都采用了协调统一的植物纹样,如 “金银花卧室” 因金银花壁纸得名,地毯、床罩、床帘等与壁纸搭配和谐,色调清新,风格素雅自然,凯姆司各特宅邸卧室的《百合花》壁纸与其他家具、地毯、织物相得益彰,整体简雅温馨。
壁纸:公司壁纸有 “法国风格” 和 “革新派” 之分。早期的《格架》《雏菊》《水果》等作品与公司早期非正式的中世纪精神紧密相连,既具有自然主义风格的共性,又体现了 “革新派” 对比强烈的色彩和自然的象征化特点;在 1874 年的《叶形装饰板》和 1877 年的《海绿》《花冠》《玫瑰》《菊花》等壁纸设计中,树叶和花朵的曲线和涡纹粗壮有力,用色深沉幽暗,阴影和叶脉具有三维效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质感;到 70 年代末,公司已有 32 种壁纸式样(125 种制作方法)可供选择,1884 年 “莫里斯式” 成为商界公认的术语,1882 年至 1896 年间,又发布了 35 种新壁纸式样,其壁纸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壁纸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
印纺:莫里斯热衷于印纺艺术,致力于探究印染技术,使用天然染料重现古代印纺品的色泽和格调,将古代记载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这类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而真正让他声名远扬的是以植物和动物为主的自然主义 “印花棉布” 图案,这些作品大多形式均衡对称、简练,色彩层次柔和、沉稳统一,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传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诠释。
家具:遵循 “简便可行的生活艺术” 原则,高度重视家具的实用性,例如为方便椅子移动,很多体量稍大的扶手椅或沙发装有轮子。在设计上抛弃惯例、样式、时代等束缚,采用自然、质朴、纯粹的构造,像苏塞克系列家具就展现出朴素的诗意,摒弃了粗俗之气,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极大地拓展了家具业务范围,对同时代及后来的设计师产生了重要影响。
书籍设计:以复兴中世纪手抄本为目标,希望打造美丽的书籍。在《呼啸平原的故事》中,采用具有哥特式特征的字体和流畅的植物装饰纹样;在《杰弗里・乔叟作品集》里,与伯恩 - 琼斯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图案、字体和不同字号的粗体大写字母,未借鉴现代字体元素,书页上装饰有丰富华美的插图,与整体的卷曲优美的植物图案和字母装饰完美融合,被誉为当时最美的书籍。但由于坚持手工生产及使用羊皮纸材料等原因,书籍数量稀少且价格昂贵,仅能满足少数富人的需求,未能实现莫里斯为普通大众设计和生产产品的初衷。
3.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莫里斯公司以外其他代表设计师的设计特点。
答案:
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莫里斯公司以外的其他代表设计师如马克穆多和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等,都有着独特的设计特点,他们在继承莫里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马克穆多:作为莫里斯的追随者和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师,他在设计上有诸多独特之处。一方面,他继承了莫里斯的风格,重视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植物图案在其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与莫里斯不同的是,他的植物图案不拘泥于写实,而是融入了更多感性的色彩,使图案更具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他积极汲取其他文化的设计营养,将意大利文艺复兴设计元素和日本传统设计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其特色在于弯曲流畅的植物线条,这种线条的运用使他的设计在具有装饰性的同时,也不失实用性,如 1883 年的书籍《雷恩爵士的城市教堂》封面设计及相关木制家具,充分体现了装饰性植物曲线与实用功能的巧妙结合,其设计风格具有向 “新艺术运动” 过渡的特征,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独树一帜。
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设计师,身为优秀银匠,在设计银制产品方面尤为出色。其设计非常注重自然纹样的曲线特征,善于利用曲线来塑造产品的外形,使产品富有动感和生命力。同时,他对材料的精美程度要求极高,在选择材料时精心挑选,确保材料的质感能与设计完美融合。在制作工艺上,他追求手工的巧致美感,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其设计的银制餐具、化妆用具、细颈水瓶等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然而,他过于坚持传统手工艺方式,导致产品价格高昂,难以大众化。尽管后期因市场等因素接受了机械生产在设计中的作用,但他前期的设计作品依然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体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执着追求和独特创新。
4.以英国工艺美术的设计方法为启示,设计一幅染织图案。
答案:
以下是以英国工艺美术的设计方法为启示的染织图案设计思路:
主题确定:选择 “森林的低语” 作为主题,体现对自然的崇尚,契合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师法自然的特点。
元素选取:主要选取树木、花卉和飞鸟等自然元素。树木以流畅的线条勾勒树干和树枝轮廓,展现其挺拔与蜿蜒之态;花卉如雏菊、玫瑰等,用细腻曲线描绘花瓣,突出其柔美;飞鸟则以简洁形态呈现其灵动。
色彩搭配:运用自然且柔和的色彩,如深绿、浅绿表现树木的不同层次,粉色、红色描绘花卉,棕色绘制树干,蓝色点缀天空背景,营造和谐自然氛围,类似莫里斯作品中色彩层次柔和统一的风格。
构图布局:以中心大型树木为视觉焦点,周围环绕花卉与飞鸟,形成主次分明、富有层次的构图。元素分布疏密有致,避免杂乱,体现整体和谐感与秩序感,如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注重设计的统一性。
细节处理:在树木纹理、花卉花蕊等细节处,运用精细线条和纹理增加图案精致度与真实感,保持整体质朴大方风格,不过多堆砌装饰,遵循运动反对矫揉造作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