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追思金门战役: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

航语的过去 2025-04-01 03:00:19

1949年4月,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临长江北岸,江对岸的国民党政府首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然而就在两年前,也就是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大军直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气势汹汹,志在必得。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决定避其锋芒,兵分两路,主动放弃了延安。

对于这个重大决策,毛主席有一个精彩阐述。他曾对时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说:"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

好一个"来而不往非礼也"!如今,仅仅过去两年,共产党军队就到国民党政府的首都来"还礼"了。

在此之前,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损失的兵力总计达495万余人,残余的正规军仅有71个军227个师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等部队,总兵力下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共146万人。这些部队,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内,已很难在战略上组成有效的防御体系。

在人民解放军方面,经过两年半的作战,已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各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总面积达2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7%,总人口约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2%。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由解放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余人增加到358万余人,其中野战军已经增加到188个师(旅)共218万人。部队士气高昂,装备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不仅拥有强大的炮兵,而且还扩建了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

整个形势的发展,正如毛主席所言,我军已经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了。早在1948年12月中下旬,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就已开始研究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1948年12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对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电报中就提出:

东北我军协同华北主力,于明年一二月完成夺取平、津、张、唐任务,三四两月休整,五月沿平汉南下,六七两月执行江汉战役,并完成渡江准备工作,八月渡江。第一步经营湖北南部、湖南全省及江西一部,包括夺取武汉、岳州、长沙、常德、宝庆、衡州、郴州、九江、南昌、吉安、赣州在内;第二步夺取两广。

12月24日,中央军委在致林彪、罗荣桓、高岗的电报中明确提出,我全军在解决傅作义、阎锡山、杜聿明三部后,应休整两至三个月,然后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出江南,以东北野战军出湘鄂赣。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军在1949年夏秋冬三季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占领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

时至194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就渡江南进问题作出部署,要求二野、三野于4月10日渡江,向湖口、芜湖、南京、镇江、上海一线及其以南地区国民党军60个师发起攻击。

此时,国民党军在和平谈判烟幕的掩护下,加紧组织长江防御。1949年4月初,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兵力。其中,以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担任江西湖口至上海段沿江防御;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担任湖口至宜昌段的沿江防御。此外,还有舰艇130艘、飞机300余架,构成所谓陆海空立体防线,企图将人民解放军挡在长江以北,保住江南半壁江山。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舰艇也游弋于长江及中国沿海,有可能对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进行武装干涉。

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与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加紧渡江作战的准备,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兵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12万兵力的策应下准备渡江,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京沪杭地区。又决定,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续任渡江战役总前委。

1949年3月3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制订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于4月15日18时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南发展,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预定将战役分为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渡江任务,实行战役展开;第二阶段割裂和包围敌人,确实控制浙赣路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被包围之敌,完成全战役。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规定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和第二、第三野战军的具体部署是:以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指挥第20、26、34、35军,第10兵团指挥第23、28、29、31军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作战集团,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和三野参谋长张震指挥;以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指挥第21、22、24军,第9兵团指挥第25、27、30、33军共30万人,组成中作战集团,由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以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之第10、11、12军,第4兵团之第13、14、15军,第5兵团之第16、17、18军及地方部队共35万人,组成西作战集团,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所属第40、43军和中原军区部队共20万人,由刘伯承指挥,占领武汉以北及其以东地区,以积极行动钳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4月3日,中央军委批准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18日,中央军委再次致电总前委,满怀豪情地指出:

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希望我二野、三野全军将士,同心同德,在总前委及二野、三野两前委领导下,完成伟大任务。

担负渡江任务的各部队于3月初至4月底,先后进抵长江北岸,从政治思想、战术技术、物资保障等各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争取国共两党谈判达成有利于人民的协定,我军在完成渡江作战的一切准备后,曾数次推迟渡江的时间。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国共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率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发起了京沪杭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漫长战线上,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强大的炮兵、工兵支援下,横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一部向浙赣路退却,一部向杭州退却,一部向上海退却,企图在浙赣路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展开追歼,23日晚占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中、东作战两集团主力迅速在郎溪、广德地区包围歼灭南京、镇江逃敌,并解放杭州,逼进上海。西作战集团分多路向浙赣路齐头并进,截歼逃敌,截断浙赣路,并解放九江、南昌,割断了国民党军白崇禧、汤恩伯两集团的联系。

退守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汤恩伯集团,在蒋介石的亲自部署下,企图凭借上海大城市充足的物资和坚固工事继续抵抗,并准备破坏该市,挑起国际事件,促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第三野战军第9、10兵团于5月12日发起上海战役。两兵团取钳形攻势,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以吴淞口为目标实施向心突击。27日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京沪杭战役结束。

整个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重要城市和苏南、皖南、浙江等广大地区,解放了江西、湖北、福建等三省部分地区,为向长江以南各省进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王洪光,1949年8月生,祖籍山东新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坦克乘员和分队指挥员,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总装备部通保部部长,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编著有《装甲兵战术学》、《陆军武器装备》、《经典战例评析》、《机械化步兵教材》、《坦克专业教范》等专著和教材、教范。承担完成陆军建设及装备发展等论证报告。主持研制了多种新型坦克装甲车辆。】

0 阅读:2
航语的过去

航语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