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了,还生什么孩子?”她站在医院走廊的窗前,手插在兜里,指尖死死攥着那张薄薄的B超单。抬眼望去,楼下是一片冬日的枯树,风吹过,树枝轻轻摇晃着,像是要把那些零碎的叶片彻底甩掉。
她低头看了眼单子上的几个字——男孩。然后苦笑了一下,心底涌起一种说不清的倦意。
“两个儿子了,老了还得给他们操心买房、娶媳妇……我哪儿还有这个力气再折腾一遍?”她喃喃自语。
走廊的尽头,手术室的门一开一合,护士高喊着排号。她攥着单子往前走,脚步沉重得像是拖着一整段过往。她已经下定决心,这一次,绝不能心软。
怀上这个孩子,是个意外。
她本以为,年纪到了四十,身体早就过了生育的“黄金期”,再加上平日里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早就没想过还会有孩子。可偏偏,这个小小的生命,在她和丈夫都毫无防备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来了。
“怀了?”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愣了好久,甚至怀疑是不是医生搞错了。
“是啊,42岁还能自然怀孕,您身体挺不错的。”医生笑着递给她一张检查单,“不过年纪大了,一定要注意休息,别太劳累。”
她回到家,把检查单放在桌上,丈夫看到后也愣住了。
“这……”他瞪大了眼睛,“还能怀上?”
“嗯。”她低着头,声音低得像蚊子哼。
两人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丈夫开口:“要不……咱别要了吧?你这年纪再生,太折腾了。”
她点点头,心底却有一丝说不清的犹豫。知道是男孩后,她彻底崩溃了
可真正让她下定决心去医院的,是两周后的产检结果。
“是男孩。”医生很平静地说,像是在宣布一件最普通不过的事。
可她听到这三个字时,手却在那一瞬间攥紧了衣角。
“又是男孩……”她愣愣地坐在诊室里,耳边嗡嗡作响,医生后面说了什么,她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她的第一个孩子,也是男孩,今年已经15岁了。为了这个儿子,她和丈夫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从房子到教育,从课外辅导班到钢琴培训,每一样都像是无底洞。她甚至记不清,这些年为了儿子的学费和兴趣班,她加了多少次班,熬了多少个通宵。
再来一个男孩?那我这一辈子,是不是就要彻底耗在“养儿子”这件事上了?
回家的路上,她一边开车一边掉眼泪。她的脑海里,全是那些和丈夫为了钱吵架的画面,儿子叛逆期和他们冷战的样子,还有自己年老后,两个儿子各自成家,可能连一句问候都懒得说的冷漠模样。
她不想再经历这些了。
第二天一早,她收拾好东西,独自去了医院。她不想再纠结了,越快结束,越快解脱。
那个医生的故事
她被护士带进了手术间,冰冷的器械让她的背脊一阵发凉。医生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戴着口罩和手套,目光平静而柔和。
“年纪不小了啊,”医生一边准备器械,一边轻声问,“为什么不想要这个孩子呢?”
她没有回答,只是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像是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掉下来。
“两个儿子了,再添一个,压力太大,是吧?”医生继续问,语气平和得像是在聊家常。
她愣了一下,抬头看了医生一眼,“您怎么知道?”
医生笑了笑,“看得出来啊,你不像那些第一次怀孕的年轻姑娘,紧张得要命。你是已经经历过了,对吧?”
她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医生,我真的没有力气了。两个孩子,房子、教育、生活……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把手里的器械放下,坐在了她身边。
“我跟你说个故事吧。”医生的声音很轻,“我自己,42岁也生了一个孩子。”
“您?”她有些意外,“那您不觉得累吗?”
“累啊,怎么不累?”医生笑了笑,眼里却带着一种温柔的光,“可你知道吗?我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下了班回家,能看到小女儿跑过来抱着我,喊我‘妈妈’。”
她愣住了,没想到医生会这样说。
“其实,我以前也和你一样,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再生个孩子就是折腾自己。可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孩子,反而让我觉得生活有了希望。”医生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孩子的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你的孩子,是一个愿意用整个生命去依赖你、爱你的人。”
听到这句话,她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她突然想起了15年前,第一次抱起大儿子时的情景。那时候,他还那么小,那么软,冲她咧嘴笑的时候,她觉得整个世界都明亮了。
是啊,孩子的性别,真的那么重要吗?
她的选择
她最终没有做手术。
从医院离开时,她的手抚着肚子,心里有一种久违的平静。她知道,未来会很难,会有无数个让她崩溃和疲惫的时候。可她也知道,这个小生命,或许会带来新的希望。
回到家后,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起初,他有些惊讶,但很快,他点了点头,“既然决定要,那咱们就一起扛吧。”
听到这句话,她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又一次落了下来。
结尾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旅程。
或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路有多难走,但只要心里还有爱,哪怕再多的风雨,总能找到撑下去的理由。
孩子的到来,或许会让我们疲惫不堪,但同时,他也会让我们重新去感受生命的鲜活与温暖。那些我们以为负担不起的爱,往往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愿我们在每一个艰难的选择中,都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