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野战军最能打?“美械军”的数量分布和覆灭时间,早给出答案

度度狼观抗战 2023-09-21 06:19:06

1946年7月29日下午,陈毅亲自指挥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的13个主力团,胜利结束“朝阳集战役”,全歼敌整编第69师所属之整编第92旅。陈老总欣喜之余,挥笔写下《淮北初战歼蒋军九十二旅》的诗篇:“还乡土劣旧奸伪, 美㭜蒋军新虎狼, 人民怒撼山河动, 背水奇功敌尽降”!

(陈老总)

而实际上,其后在宿北战役中被全歼的整编第69师(计入整编第92旅),整编前的番号是“第99军”,是一支被“中央化”的杂牌黔军,根本算不上什么美械部队,无非是沾了老乡何应钦的光,混到点美式装备而已。

在众多的战史文章中,经常把蒋军精锐写作“全美械部队”,好像装备了美式武器,就很拉风很难打的样子,其实也未必尽然,比如宿北战役半年以后,华东野战军在莱芜战役中抓的“五万头猪”之中,有一半是美械第73军的俘虏。

但是必须承认,蒋军在抗战后期用接收的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一批精锐军和师,确实是发动内战的“核心资本”,也是解放战争初期比较骄狂的倚仗所在,毕竟我们的“土八路”,还是小米加步枪的状态,好一点的也就日式装备。

解放战争进程中,南京政府又陆续接收了一些美式武器装备,但是数量有限且不能连贯,主要用于补充前期战损、强化部分部队和编练二线兵团,并没有组建新的“全美械军”,因此其野战主力,仍然在吃抗战胜利前后的老本。

那么问题来了,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之前,蒋军究竟有多少所谓的“美械军”,而在后来的五大主要战场上,又是怎么分布的呢?深入了解这个知识点,对研究解放战争的进程大有裨益。

一、蒋军其实有四类“全美械部队”

蒋军最早批量接受美援武器,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反法西斯同盟国正式成立以后,美国按照相关法案,开始军援国民政府。不过受到美国“先欧后亚”之战略、运输线路和能力的影响,军援直到1944年才达到峰值。

如此直接造成了,蒋军“美械军”的组建是分批次进行的,其编制标准、装备水平、训练程度乃至于作战能力,互相之间差别较大。到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美国继续军援已经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所以1945年秋季以后,美械军的组建和换装基本停止了。

第一类:第二期中国远征军“X部队”

特别标明第二期,是为了区分1942年的第一期远征军,那一次最后是败了。而所谓的“X部队”即为“驻印军”,是以第一期远征军的残部:第5军之新22师、第66军之新38师为基础扩充而来。

至1944年8月以后,“X部队”已下辖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共五个师,得益于缅北战场距离印度很近,武器运输和列装容易,因此这两个军确实是全美械装备,也是由美国教官实施的训练,勉强达到了二战美军轻步兵师的配备标准。

第二类:第二期中国远征军“Y部队”

也就是1943年以后,集中在云南的怒江以东地区,准备反攻滇西的重兵集团,下辖宋希濂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第20集团军,以及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直属部队,按双方约定也应换装美械。

不过在滇西收复之前,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都还没有打通,因此美式武器装备的运输,只能依赖“驼峰空运”,其困难程度和运力不足可想而知。因此“Y部队”的装备数量和配备水平,不可能达到“X部队”的标准,严格来说只有2/3美械,另1/3是杂械凑数。

在强渡怒江大举反攻之前,“Y部队”只有六个军基本完成了美械配备,包括第11集团军所属的第2军、第6军、第71军,第20集团军所属的第53军、第54军以及第8军,甚至连长官部直辖的第5军,都未能实现立即换装。

(魏德迈与何应钦等)

第三类:其他战场的“卅四年甲种军”

这批美械军,又被美方用希腊字母代称为“阿尔法军”,它是1945年1月18日,由新任“中国战区参谋长”、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与新任军政部长陈诚在会谈中,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的产物。

双方计划在国内抗日战场上,重新编训36个师的美械部队及30个师的国械部队,用于当年度的对日大反攻,并于1月底确定了美械部队的“36个师整军之计划”。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军政部于1945年2月,颁布了《卅四年甲乙两种军师编制表》,取民国34年的意思。其中的甲种编制方案,主要用于编组接受美械的军、师;至于乙种编制方案,主要用于编组使用国械的军、师。

美援武器僧多粥少,选择哪些部队自然是大难题,一番操作下来,到1945年春,总算确定了参加第一期整训的“卅四年甲种军”名单,并开始陆续接收美式装备,即成为第三类全美械部队,特点是皆为中央军嫡系部队:

包括时驻昆明的邱清泉第5军、在西南地区实施桂柳追击作战的第三方面军所辖之石觉第13军、牟廷芳第94军,以及参加湘西会战的第四方面军所辖之胡琏第18军、韩浚第73军、施中诚第74军。

上述确定入选名单并换装美械的共六个军,特别说明一下,同属第四方面军的第100军并不在名单之内,这一点网络上有误传。

(三类美械军的编制区别)

二、半美械部队和美械特种武装

前述三类美械军的总数为十四个,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第6军以及所辖之新编第33师,于1945年初被撤销番号,军部机关和主力预备第2师并入第2军,因此截至抗战胜利前,国军的“美械军”数量实际为十三个。

而随着日本的投降、以及美蒋关系的复杂化,所谓的“卅四年甲种军”编训计划第二期,1945年的晚些时候戛然而止。期间中印公路已经通车,确实有相当数量的美械装备,运抵滇黔等省。

这些美械武器除了装备六个“卅四年甲种军”外,一些有门路的部队,也获得了部分美械,比如李天霞第100军这样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或多或少都分得一些。

另外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滇军和桂军,比如滇军的第60军、桂军的第31军等等,这些都是有历史记录的,西南军阀毕竟有地利之便,但是装备比例不高。

关于美械军的整体兵力情况:第一类的新1军、新6军共有6万余人(不含驻印军总部的直属部队);第二类的第2军、第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共约20万人左右;第三类的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第94军,共约23万人左右。

这接近50万兵力的全美械部队,也就是解放战争爆发时,蒋军作战能力较强的骨干力量,约占其整体兵力的1/4左右(以83个军或整编师的198万野战部队计),某种意义上,如果我军吃掉这13个美械军,相当于抽断了蒋军的脊梁。

客观来说,换装美械的这批部队,战力的提升还是比较明显的,绝不容小觑。比如胡琏第18军在湘西会战中,曾经报告说:“配发美式武器能发挥其特效,如攻击山门时,敌凭屋抵抗,我即以美式八一迫炮,用烧夷弹将房屋焚毁,敌全被焚毙”。

该军主力第11师师长杨伯涛也回忆说,在堵击日军逃窜时:“我军拥有美械近战武器冲锋枪,数步之内向密集日军迎头扫射,日军中弹纷纷倒地”,因此在解放战争初期,无论是华东还是东北我军,对于“美械军”的火力和打法,最初都不太适应。

除了十三个美械军外,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部队也获得了美式武器装备,比如青年军的各师、特务武装改编的各“交警总队”、伞兵部队等等,这就是第四类“全美械部队”。

交警总队也经常被投入到作战中,比如豫东战役期间,黄百韬兵团就辖有交警第2总队,不过“交警总队”由于底子就是非正规军,加之缺乏重武器,维护一下交通线勉强凑合,投入大兵团野战基本是送人头。

至于青年军的思想虽然顽固,实战经验却较差,因为青年军各师的编组和训练还未及完成,抗战已经胜利了,所以成建制的的参战记录乏善可陈。另外这些部队也被很好地“保护”起来,多部署在大城市担负警备任务。

1947年又运来第二批30个师的美援武器,整1师(第1军)、整3师(第10军)、整10师(第14军)、整25师(第25军)、整85师(第85军)、整83师(第100军),以及桂系第7军和第48军、绥远系的核心第35军,基本装备为半美械部队。

加上之前装备的半美械部队,解放战争期间“半美械军”的整体数量在十五个左右,注意观察,上述除整1师远在西北、第35军在华北外,其他几个整编师或军,都部署在华东和中原战场。

三、1947年度“美械军”的分布情况

解放战争时期,蒋军在各大战区的军力配备,基本是“中央军嫡系、半嫡系、杂牌”混搭的模式,一方面是弥补嫡系部队数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监视杂牌军,其结果是“美械军”也被分散投入各大战区。

截至1947年6月30日,也就是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整整一年后,蒋军经过整编后的全部86个军(或整编师),在各大战场的分布情况是:

东北战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杜聿明)指挥的7个军21个师,其中美械军有五个: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13军、第53军、第71军,用于进攻东北地区的我军。

华北战场:北平行营(李宗仁)和太原绥署(阎锡山)指挥的14个军45个师,其中美械军有一个:第94军(第13军后来转隶给华北),用于进攻华北地区的我军。

华东战场:彼时徐州绥署主任薛岳、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先后被撤职,整个华东和中原战场的蒋军,统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兵力高达43个军(或整编师)115个师(或整编旅),居各战场之冠,其主要对手,自然是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其中的美械军有七个:整编第2师(第2军)、整编第5师(第5军)、整编第8师(第8军)、整编第11师(第18军)、整编第54师(第54军)、整编第73师(第73军)、整编第74师(第74军)。

说明一下,第5军参加了第二期整编,番号更改准确时间为1947年底;第73军被歼后重建,参与了第二期整编,番号改为整73师;整74师被歼后也进行了重建,直至1948年9月以后,统一扩编恢复为军级番号。

西北战场:西安绥署(胡宗南)指挥的8个军27个师,其中并没有纯粹的美械军,多为半美械部队,用于进攻陕北我军;另有“马家军”和西北行营的共7个军19个师,其中的后者暂时没有投入作战。

在几大主要战场以外,还有用于后方警备的6个军16个师,比如重庆行营、广州行营所属的少量部队,当然也都是比较菜的部队,因为美械和半美械的精锐,都投到前线去了。

四、全部十三个“美械军”的覆灭时间

华东野战军歼灭美械军的战绩(四个):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全歼韩浚第73军(重建,济南战役中再歼)。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全歼张灵甫整编第74师(重建,淮海战役中再歼)。

1949年1月陈官庄战役:全歼熊笑三第5军(原整编第5师)、李弥第8军(原整编第8师)。

至于半美械部队打掉的就更多了:第10军、第14军、第25军、第85军、第100军等等。

中原野战军歼灭美械军的战绩(二个):

1948年12月双堆集战役:全歼杨伯涛第18军(原整编第11师),其中也有华野增援部队的功劳,战果究竟怎么算,读者们见仁见智了,总之华野干掉了四个以上那是没含糊的。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全歼宋希濂集团的骨干部队陈克非第2军。

东北野战军歼灭美械军的战绩(四个):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全歼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3军、第71军;当然还有第60军、第93军、新3军、新7军等半美械部队。

(解放军战士)

华北野战部队歼灭美械军的战绩(二个):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全歼第13军、第94军,实事求是地说,平津战役是以东北野战军为作战主体的,因此消灭这两个美械军的战果,绝大部分其实还得记在东野的帐上。

唯一逃脱被歼命运的美械军:

那便是是阙汉骞的第54军,该军最初在胶东作战,对手当然是华东野战军。1948年初调往东北,先后隶属于范汉杰的“锦州指挥所”和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参与了著名的塔山之战,一战几乎被东野打残。

辽沈战役全面胜利之前,第54军从海路逃往华东,淮海战役中被编入李延年第六兵团,主要作战对象是华野和中野。黄维和杜聿明的部队覆灭后,第54军逃往江南,旋参加上海战役,又撞见老对手三野,最后从海上成建制逃台。

(抗战时期的阙汉骞)

结论是不是很清楚了?在解放战争最艰苦的战略防御期、战略反攻初期,华东野战军长时间牵制着蒋军六个左右的“美械军”,以及大批的半美械军,并且在1948年9月的大决战之前,已经有过歼灭过整73师、整74师两个美械军的辉煌记录,战力之强毫无疑问排名榜首。

正是在华野的拼杀和掩护之下,从1947年秋到1948年夏,东北野战军得以迅速发展和壮大,至战略决战阶段,已跃升为实力和战力最强的野战军,因此才能在辽沈和平津战役中,彻底消灭掉黄河以北的六个美械军。

结语:华野和东野谁更强?讨论我军一支部队的真实战斗力,总归要在特定时段来衡量和比较,否则是不专业的,因为在战争年代,一支部队的编制、装备和战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垂头丧气的蒋军俘虏)

0 阅读:60
度度狼观抗战

度度狼观抗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