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内容发布,有一条网友评论把咱鼻子都气歪了:“只要是宣传抗日的,夸大点没什么毛病,小编完全是吃饱了撑的”!照这样的说法,抗日神剧应该拍得更雷人些,手撕鬼子不妨写进教科书,难道YY和自嗨就这么有瘾吗?不正视历史,有百害而无一利!
之所以花时间笔伐抗日野史,除了正本清源的习性使然,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隐约觉得,部分自媒体作者胡编乱造抗战史,其实有故意的成分。
那就是刻意拔高正面抗日战场的作用,是在迎合某种错误思潮,美化重庆方面的消极抗战路线,误导不太了解历史的更多人群,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杀敌的艰苦卓绝,似乎被他们选择性遗忘了。
又整理和批驳了五段经常刷到的抗战野史,续完前篇,其实目前充斥某音的虚假段子,远不止十个之数,也可能有未能发现的,希望志同道合的读者在今后的时间里,将其一一揪出。
总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以慰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先辈,也警醒我们的后代!
(薛岳)
六、“德械师拼光才支撑起淞沪会战”
总得明白,戴着“M35”钢盔的未必就是精锐,汪伪的垃圾部队戴过、抗战胜利后的武装警察也戴过,而抗战爆发前的“德械师”更没有一个名符其实,应称为“调整师”或者“德式师”(主要指编制)靠谱些,就装备而言,第87师、第88师、第36师和教导总队勉强算及格。
这么说吧,如果当时的中国军队有十个八个步兵师,完全达到了30年代德军的配备标准和火力水平,尤其是重武器能够看齐,日本人挑衅之前都得先合计合计。可问题是,佩挂一些德式单兵装备、扛着德式步枪、拥有少量战防炮,仅仅是“形似”而已。
这几支并不神似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到底如何呢?首先得了解战场形势的概况:军委会的设想,是抢在日本国内的援军到达之前,一举打掉盘踞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然后集中全力再对付增援而来的日本陆军。
鬼子驻上海的海军特别陆战队仅3000余人,算上从武汉逃回来的、从军舰上凑出来的,也不过5000余人,而张治中率领的第9集团军辖三师一旅接近5万人,双方的兵力在1:10左右,为了加强攻击力,中方还拿出了全部家底进行支援:包括炮兵、装甲兵和空军。
(德械师模仿秀)
从1937年8月13日下午接火,到第一批日本陆军8月22日深夜在川沙登陆,整整十天时间里,“德械师”们楞是没有全歼这5000名日本海军,也未能攻克陆战队司令部大楼,终致中国军队陷入“内外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非但在内线吃不掉日本海军陆战队,还要不断调集和增加兵力,在外线顶住日本陆军的推进。期间中日双方逐步增兵,终于演变成为百万级别的大会战,打到9月底,淞沪前线已经填进去六个集团军73个师。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比如敌人工事坚固、海空火力凶猛、我方战术协同不好等等,第87师、第88师、第36师、教导总队、独立第20旅也算尽了力,但是就战场表现和所占比例而言,绝不能说是“德械师”撑起了淞沪会战!
反倒是第1军、第18军、第74军下辖的若干“国械部队”,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杂牌援军,在外线与日本精锐陆军死磕,整整坚持了三个月之久。至于南京保卫战更是窝囊,87师和88师在撤退中的损失,远远大于作战伤亡。
“狼评”:所谓的“德械师”只是打响了第一枪,并非战场绝对主角,更没有全军覆灭,因此,“德械师是淞沪会战的主力、在战场上全部拼光、张治中是会战总指挥”等野史描述,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七、“黄百韬是能征善战的抗日名将”
既然称为“抗日名将”,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战绩吧?然而抗战爆发以后,黄百韬在成为第三战区参谋长之前,干脆就没有带过兵,作为陆军大学毕业的“参谋人才”,他始终都是幕僚的角色:第六战区参谋处长、冀察游击战区参谋长、军事委员会高参。
此类杂牌出身的将领,如果在朝中没有靠山,校长是不可能外放带兵的,选调陆大进修“镀金”,其实就是变相解除兵权。既然在1937年以后,没有指挥过一个师甚至一个旅,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抗日战绩。
1941年春末夏初,黄百韬因为一篇小作文,遭到何应钦的欣赏,调往第三战区担任参谋长并晋升陆军中将衔。本来顾祝同属意的人选是郭寄峤,不过何应钦已经推荐、校长已经签批,也就只好接受了,毕竟之前两人没什么交集和旧情。
就算到了三战区,由于不被顾祝同了解和信任,黄百韬还是没什么实权的,意味着一不能指挥作战,二不能上阵杀敌。而第三战区在整个抗战期间,基本就是被动地防守闽浙赣交界地区,大型战役只有1942年的浙赣会战,那会黄参谋长还没到任呢。
(黄百韬)
1943年10月5日,原第25军军长张文清晋升集团军副总司令,已得到顾祝同信任的黄百韬,被保举为继任军长。而黄百韬担任第25军军长后,该军大部分的时间里,都驻于江西赣州所属的于都县整训。
那里是赣南后方,几乎没机会再去前线杀鬼子,1945年2月起,日军分南北两路入侵赣南,赣州稀里糊涂就丢了,期间关于黄百韬和第25军的作战记录,能够查到的仅有这么一条:
“5月29日,在南康数百名群众的有力配合下,第25军第108师在潭口李家山设伏,伏击了由赣州城前往南康的日军一部,击毙日军50余人、伤数十人、缴获战马4匹及弹药一批”,这战果都不如八路军一个团级规模的伏击战。
即便是在后面的湘粤赣边区作战中,第25军也是以预备队的身份前出,并未实际参加战斗。纵观黄百韬在抗战期间的表现,有六年时间在各战区的幕僚单位打酱油,根本没有带兵打仗的记录,更拿不出来值得夸耀的战果。
而在担任军长的一年多时间里,更是躲在赣南养精蓄锐,哪一条哪一战能跟“抗日名将”能挂上钩呢?若此,那这四个字也太廉价了。
“狼评”:黄百韬的抗战表现毫无亮点,明显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代表人物,某些人把他也包装为抗日名将,恐怕是别有用心吧!
八、“武汉会战歼灭日寇多达26万余人”
抗战历次大型会战的歼敌数字表格,在网上流传甚广,其中武汉会战的战果赫然是“歼灭日寇26万人”,对于这个明显违背历史史实甚至军事常识的数字,一直不理解是怎么冒出来的,因为日军投入作战的初始总兵力才25万人!
后来总算查到了真相,原来是武汉会战结束后,军委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出日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于是25万或者26万的歼敌数字,从此满天飞舞,每每刷到这样的视频,总是忍不住反问一句:那武汉最后怎么还沦陷了?
道理明摆着,日军投入作战的初始总兵力,居然被第五、第九两大战区给全歼了,顺便还干掉了至少6000名补充兵(25.6万么),为什么武汉会战最后以失败告终,武汉三镇也沦于敌手,说不通啊!
显然这个数字是参战各部虚报战果以后,军令部错上加错统计出来的,多半也是为了宣传,徐部长以下非常了解日军战力和战场情况,连他们自己都不会信的,既然是错到离谱的数据,如今翻来覆去地引用,有意思吗?
武汉会战日军动用了两个军的九个师团,以及必要的配属部队,在长达数月的苦战中,日军各部确实进行了多次补充,但补充的主要是步兵大队,累计也只有5万新兵,不可能出现“25万人都换一茬”的情况。
根据日军战报,第11军战场伤亡22336人(其中战死4506人)、第2军战场伤亡9900人(其中战死2300人),加上非战斗减员(病死900余人)、以及海军和陆海军航空兵的损失人数,伤亡总计约35500人。
当然,这个数字又是明显缩水的,笔者之前专门撰文考证过,根据多位历史学者的研究,以及日本人不要脸的习惯,武汉会战日军伤亡数字应该在8万人左右,而中国军队伤亡在40万人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徐焰将军研究认为,日军损失应在10万人左右,即伤亡5万和病患5万,但是无论采用哪个数据,断不应该出现歼敌20余万的结论,否则既没有正视敌人的凶悍,也亵渎了抗日英烈的悲壮:鬼子这么稀松,难道还要打上八年?
“狼评”:鬼子并不好打,干掉一个落单的鬼子很容易,消灭一个中队就很困难,如果是更大的建制,则我们的困难程度要呈几何倍数增加,这是由日军的合成战斗力所决定的,盲目虚夸战果的野史,堪称居心叵测。
九、“抗日名将薛岳晚年因交不起房租成为被告”
薛岳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比较能打的,作战主动性和专断性较强,毕竟除了校长和“陈恩公”,其他大员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尤其是在一众只会被动死守或者畏敌如虎的将领中,其抗战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薛岳也很有钱,这一点千万不要质疑,1933年5月经陈诚力荐,曾经反蒋而被迫闲居九龙的薛岳,直接出任第五军军长,自此一直担任军事主官:第七纵队司令官、第一路军代总指挥、第六路军总指挥、滇黔绥靖公署主任兼贵州省主席。
武汉会战之后的1938年12月初,薛岳晋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接替了陈诚的指挥权,1939年初兼湖南省主席,同年10月正式担任战区司令长官,至1945年第九战区撤销为止,薛岳掌管湖南军政全权长达七年之久。
长期又管兵又管民,还管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的分配,薛岳的权力之大超乎大家的想象,在那个年代,即便不用刻意贪腐,薛岳也已经是家财万贯。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薛岳再被任命为徐州绥署主任,跟英勇善战的华野对打。
在著名的莱芜战役中,坐镇徐州瞎指挥的参谋总长陈诚,不顾薛岳的劝阻,强令北线的李仙洲兵团冒险南进,终于被华野“捉了五万头猪”。校长一时间气急败坏,又不方便惩办陈诚,于是薛岳成为了替罪羊:“指挥无力,名声低落,撤绥署主任之职,调任国民政府参军长”。
薛岳懒得在南京担任闲职受气,跑去上海悠哉悠哉,反正不缺钱花,这一混就是小两年,直到1949年1月,才被重新启用任命为“广东省主席”。薛岳自沪赴粤上任时,你知道带了多少家财吗?一列12节车厢的专列,塞得满满登登,甚至“连上海寓所的一把椅子都没有丢下”!
这些家财全部运往薛岳的老家乐昌,后来又转运到香港,这还不算,薛岳在到任之前,一口咬定前任宋子文有1300万港币的省府经费“去向不明”,不拿出这笔钱坚不履职,宋子文着急赴美,只好破财免灾,也就是说,薛岳还狠狠敲了“国舅爷”一笔。
所以一定要明白,能打仗和会搞钱这两件事,在当年并不矛盾,既然薛岳“不差钱”,从海南逃台之后,又怎么可能因为区区一点房租被告上法庭呢,不符合常理。
先说清楚,薛岳不仅在台北有“官舍”,另在嘉义县竹崎乡有多达九个房间的二层小楼,现在是对外开放的故居,这是有据可查的,既然如此,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薛岳在台北的“主委官舍”,之前是官方出资租用的某银行公寓,李某某上台后裁撤了该委员会,停止拨付费用,于是薛岳只能自掏腰包,这是没钱么?然而某银行受人指使,故意上涨和追索高额租金,薛岳不肯当这个“冤大头”,遂于1993年被诉至法院。
“狼评”:一件普通的民事诉讼案件和政治闹剧而已,跟抗日杀敌也无甚关系,野史反复炒作此事,不知用意何在?薛岳的抗日功绩,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不需要用“卖惨”来衬托。
十、“马占山的机枪连干掉日军半个联队”
电视剧《东方战场》关于江桥抗战的这一桥段,被剪辑的到处都是,有的点赞量数以十万计:120个东北军士兵人手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埋伏在江堤后面,然后突然跃起火力全开,一家伙干掉了日军半个联队,观众看得爽得不要不要的。
1931年日军入侵黑龙江的第2师团,每个步兵联队都经过了加强,满编状态下不低于3500人。如果在一次战斗中,被马占山的部队消灭半个联队,那就是1800人左右,而整个江桥抗战的两周里,日军总伤亡不过1100人,这数怎么可能对得上?
江桥抗战的双方损失情况,那是有数据可查的:“马占山率部给进犯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死伤1181人,其中伤亡军官12人;东北军战斗伤亡1100余人,其中牺牲600余人”。
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中将在战后也承认,日军在江桥遭遇顽强抵抗“损失千余人”,此役马占山投入了四个旅近2万官兵,所取得的整体战果,还不如一个并不存在的机枪连,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
训练有素的日本关东军,作战通过大堤时,一不派斥侯兵侦察、二不架设重机枪迫击炮进行火力掩护、三不留预备队梯次前进,而是一股脑乱哄哄端着枪冲下河床,等着被伏兵的火力点名,这简直是土匪的战斗素养!
就军事常识来说,轻机枪也无论如何不能当冲锋枪使用,作战中至少也是两个人的机枪小组,有正副射手,还需要考虑弹药的巨大消耗和战场掩护问题,不可能出现一个连人手一挺轻机枪的超常编制。
抗战时期,一个重机枪连100多号人,通常只配备6到8挺重机枪,如果全部装备轻机枪,理论上也不可能超过20挺:副射手、弹药手、军官、步枪兵总得都有吧?100多人的一个连抱着120挺轻机枪上战场,也就抗日神剧的导演能编出来。
历史文献中对此有明确的记录:“马占山下令,由徐宝珍率2000余人进驻江桥北端阵地,构筑战斗工事,在桥南端布设地雷场,并把库存的近百挺捷克式轻机抢加强给第一线作战部队”。
事实清楚了吧?是把100多挺捷克式轻机枪,特别加强给2000余人的部队,以厚其防御火力,十多个战斗连队总计才获得了100挺轻机枪,平均每个步兵连额外加强了10挺左右,这样的数字才是合理的。
“狼评”:抗日神剧导演们的胡编乱造,毕竟还有进行了艺术加工的借口,可是历史创作者如果把段子当成真相来宣传,骗点赞事小,岂非是抗日神剧更加泛滥的帮凶?总得负起相应的责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