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杀后,为何王允没能接管大权?为何后来西凉军会攻破长安?

招财妙思 2025-01-21 14:46:46

公元192年4月18日,吕布成功刺杀了董卓。而就在董卓倒下的那一刻,一场足以对整个东汉王朝产生重大影响的风暴,犹如汹涌波涛一般,瞬间便在天下间肆虐开来,让世间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董卓被杀的消息一经传出,那些原本割据于各地的地方武装势力,纷纷进入观望状态。他们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瞧瞧接下来汉朝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一番局势。

需明确的是,此前关东联军之所以会出现,各方势力联合起兵去讨伐董卓,其最为根本的缘由就在于董卓的存在。从一定意义来讲,恰恰是董卓的存在,才使得他们能够拥有独立领兵的那种法理性得以维持呢。

如今董卓已然被刺杀,在此情形下,是不是大家就该放下手中兵权,一同前往长安去朝拜呢?如此这般,也好让天下能够再度回归到先前那种统一的状态。

很明显,那些已然占据大片地盘的枭雄,要让他们就这般舍弃,肯定是极不情愿的。然而,董卓一死,致使他们独立所具备的法理性全然不复存在了。也正因如此,在这一时刻,全天下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长安城那个方向。

所有人都在一旁静静观望,大家也都处于等待的状态之中,内心都迫切地想要知晓,接下来在长安那个地方,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情况。

如此一来,身为刺杀董卓主谋的王允与吕布,其所有举动皆会对历史走向产生直接影响。要是他们二人可以快速掌控住局势,既能把控整个关中地区,又能重新树立起皇权的威严,那么在此情形下,东汉便仍存在继续延续下去的可能性。

董卓被诛杀还不到两个月,其旧部就突然发起行动,一举攻破了长安,还成功将王允杀害。至于向来以勇猛而闻名的吕布呢,到最后也不过是带着寥寥数百个亲随,靠着运气才得以逃脱出来罢了。

最终,吕布往关东方向逃窜而去,而王允等一干人等则惨遭杀害。董卓生前的几位旧部,像是李傕、郭汜、樊畴等,他们重新占据了长安,进而将汉献帝掌控在手中,使得局势又一次陷入动荡之中。

如此一来,东汉好不容易重新燃起的那一丝希望之火,又被无情地彻底扑灭了。而经过这一回后,摆在汉献帝面前的,便唯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局面了,他也只能无奈地面对接下来的境遇。

那么,在历史上,王允成功干掉了董卓,可他为何没能掌控住长安呢?董卓已然离世,在此之后,长安城里究竟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我们其实能够从董卓被刺杀这个节点来开始讲述这段历史。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王允与吕布一同谋划,进而刺杀董卓的故事,众人都颇为熟知。虽说《三国演义》当中存在不少虚构之处,然而就王允和吕布合谋刺杀董卓这一整个过程来讲,大体上其实是与真实的历史情况相符的。

然而,与演义小说所描述的情况有所差异,在正史上,去拉拢吕布的并非仅仅王允一人。确切来讲,在当时,想要对董卓实施刺杀行动的,也不只是王允而已。实际状况是,彼时汉朝的诸多高层大臣,共同联合起来,秘密谋划并推动了这件事。

当然啦,相比较而言,在这一阶段当中,王允所扮演的角色,其戏份占比是相对较多的。

在吕布成功将董卓干掉以后,依照王允等人此前所制定的计划,他们当即就着手做了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呢,便是送出赦免诏书。

简而言之,在董卓刚被刺杀之际,王允等数位高层士族大臣便立刻颁布了特赦令。随后,他们借着汉献帝之名,把这些特赦令一一送往长安城内的各个府衙之中。

事实上,这一招是极为重要的。

需明了,往昔董卓在世间兴风作浪、搅乱天下之时,其麾下诸多下属,即便本心不愿与他一同为恶、助纣为虐,可碍于董卓那滔天的权势,也只能无奈地被迫去行恶事。故而之前那些诸如凌虐百姓、残暴不仁之类的种种恶行,若真要细细追究起来,彼时长安城内的大部分官员,实际上都难脱干系。

然而在这份特赦令颁布之后,情形便有了不同。

这份特赦令从法理层面来讲,明确判定众人此前集体犯下的恶事,乃是受到董卓的胁迫所致。王允直接凭借皇帝的名义,对京城内所有官员予以赦免,仅仅只对董卓的家人进行追究惩处。

如此这般,借助这份特赦令,王允迅速地把强大的董卓集团拆解开来,分成了董卓的家人以及其他并未犯下过错的官员两部分。就连此前一直效命于董卓的那些部将,在这个时候也都获得了赦免。

恰恰就是这一道赦免令,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发挥了作用,成功稳住了当下的局势。多亏了它,才使得董卓的那些手下没能在第一时间对京城展开血腥的清洗行动,避免了京城陷入更为惨烈的局面。

与此同时,董卓自身并无儿子,而且董家的族人数量也颇为稀少。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在后续众人展开清算行动之时,并不会牵连到过多的人。

因此,在董卓遇刺身亡之后,其部下并未即刻发起叛乱之举。而王允呢,是以司徒这一身份,迅速着手对京城的所有事务展开接管工作。就连京城当中的诸多军队,也都被王允等相关人员快速接手掌控起来了。

于是乎,仅仅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长安城便一下子被王允等人牢牢地掌控住了。

而随后,在王允等人掌控住京城局势之后,王允便同时着手做了两件事。

起初,他安排汉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率领军队前去攻打董卓的老巢郿坞。郿坞可是一座极为坚固的坞堡,其位置在距离长安大概两百多里开外之处。基本上,董卓的所有亲眷族人都聚居在此地。

并且,先前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董卓把此地精心打造成了一座顶尖的“安全屋”。这里不但存有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还储备了可供使用三十年的粮食。再算上那高耸的城墙,以及数千名精锐的护卫部队。想从外面将其攻破,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然而历史已然证实,哪怕是看似无比坚固的堡垒,一旦缺失了人的坚守,那它实质上就与纸糊的玩意儿并无二致。

董卓一死,郿坞里的士兵们便没了抵抗的心思。况且郿坞内的董氏家族,也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型人物。在这样的情况下,皇甫嵩没费多少周折,迅速就将郿坞给拿下了。

接下来,便轮到抄家这一环节了。

经过皇甫嵩细致地清点工作,最终得出结果,所清点出的物资十分丰厚,有两三万斤的黄金,八九万斤的白银,还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更有海量的粮食。随后,皇甫嵩将这些物资全部带回京城,成功填补了东汉国库一直以来存在的亏空状况。

这笔钱的重要性实际上是非常突出的,它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那一类,而是在诸多方面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呢,真的是特别特别重要哟。

需明确,彼时东汉中央的财政已然完全崩溃。特别是经董卓重铸新五铢钱一事,关中地区的经济体系更是彻底瓦解。而此次抄了董卓的家后,东汉中央收获了诸多财富。有了钱,王允接下来自然能够用以收买人心,给士兵发放薪资,从而更易于掌控住局势。

而另外一件事呢,就是任凭众人对董卓一家人展开复仇行动。董卓恶行累累,惹得众人愤恨不已,对于大家针对董卓一家采取的复仇行为,并未加以阻拦,而是选择了放任不管的态度。

此前董卓可谓作恶无数,惹得众人对其愤恨不已,恨他之人那是相当之多。如此一来,就连董卓麾下的那些部将也跟着遭了殃,极其招人憎恶。待董卓倒台后,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众人自然就免不了要对董卓的这些旧部展开一连串的报复行动了。

然而,王允等人在那时,凭借着一道特赦令,极为巧妙地把那些仇恨成功转嫁出去,使其全都落到了董卓本人,还有董卓的一家老小身上。

在东汉高层的默许之下,没过多久,董卓的尸首就被众人制成了一支硕大的蜡烛。这支蜡烛足足燃烧了一整晚才彻底熄灭。可即便熄灭了,不少人心里那股恨意仍未消散。其中,当年袁绍家族的那些门生故旧更是站了出来,把董卓剩余的尸首完全烧成灰烬,撒在了长安城的大街上。

皇甫嵩成功攻破郿坞之后,董卓的一家老小也未能幸免,全都被处以死刑。如此一来,董家整个家族都遭受了灭顶之灾,直接被灭了族,再无一人得以留存。

对其余相关官员予以赦免;把董卓的家财全部抄没,以此助力东汉财政解决面临的困境;拿董卓一家老小的性命开刀,从而让众人得以宣泄心中的愤恨之情。

王允便是凭借着这一系列举措,快速将长安城内的局势稳定了下来。彼时,长安周边官府以及军队的掌控大权,已然悉数被王允收入囊中。就连行刺董卓的吕布,也获封奋威将军,得假节之权,仪比三司,进而被进封为温侯,得以和王允一同执掌朝政。

吕布此前乃是董卓的手下,并且还认了董卓作干爹。如此一来,安排吕布去接手董卓所统领的那些军队时,众人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抵触情绪。没过多久,长安城内属于董卓麾下的全部军队,便都得以顺利地被吕布接管过来了。

到此为止,王允差不多算是大功告成了。军权、财权以及行政权,已然全部被他握于手中。并且还有汉献帝为其提供支持,如此一来,他完全能够直接以皇帝的名义下达命令。仿佛所有的情况都已表明,大局已然确定下来了。

然而恰恰就在这样一个时刻,王允开始变得飘飘然了。

就因为他变得浮躁起来,洋洋得意,以至于接下来那原本极为有利的大好局面,一下子就彻底垮掉了,形势急转直下,之前的优势全部丧失殆尽,一切都在他飘了之后发生了这样糟糕的转变。

事实上,这件事情主要是和董卓手下的那几位重要部将存在关联。

在演义小说里面,董卓手下最为重要的部将非吕布莫属啦。然而要是依据真实的历史来看呢,吕布在董卓的阵营当中所处的位置,压根儿连前五都排不上呢!

在董卓手底下,真正起着关键作用、占据重要位置的,实则是董旻、董璜、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李蒙等一干人等。

然而,这些名字在后世却普遍鲜为人知。人们大多对其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大众的认知范畴里,它们并未留下深刻且广泛的印记,以至于提及之时,很多人都表现出陌生之感,没有那种耳熟能详的熟悉度。

在此,咱们得简略讲一讲,在董卓被刺身亡之前,董卓集团的权力架构究竟是何种情形。董卓是凭借军队发迹的军阀,然而在其集团内部,文官的数量相较于武将,那可是明显要多得多。甚至毫不夸张地讲,在整个董卓集团当中,几乎就没几个能算得上是文官的人。

因此,就算董卓在掌握了大权之后,东汉朝廷中枢的那些重要岗位,他还是得交给那些士族出身的大臣们来担任。究其根本缘由,便是他自己手底下压根就没有可用的文官。

然而与此同时,在军队方面,董卓始终紧紧把控着。彼时关中地区的全部主力军队,大体上都被董卓划分给了他手下的几位心腹中郎将,进而让这些中郎将负责统领那些军队。

彼时的实际情形为,董卓的弟弟董旻以及侄子董璜,率领着为数不多的军队,驻守在董卓的老巢郿坞。待董卓遭刺杀身亡后,皇甫嵩即刻带兵赶来,对郿坞发起进攻,如此一来,董旻、董璜等人没支撑多久便被全部剿灭了。

其余的几位部将,各自带兵驻守在关中地区的若干重要关隘之处。此前由于关东联军势头迅猛,董卓被逼退回关中。因而这几位关键部将,他们屯扎的地点,大体都处在朝向东方的那一带防线之上。

董卓最为信任的人当中有其女婿牛辅,牛辅带兵驻扎在安邑,此地便是如今山西运城的东部区域。另外,董越屯驻于渑池,单从姓氏推断,董越很可能是董卓的同家族人,不过在史书中,关于这一情况并未见相关记载。

段煨当时屯驻于华阴之地。他有一位兄长,正是大名鼎鼎的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想当年,段颎那可是凉州派将领群体里首屈一指的领袖人物呢。如今董卓把控着大权,他为了能够把那些凉州派将领都拉拢到自己身边,自然就会对段颎的弟弟段煨加以重用啦。

胡轸具体驻守于何处并不明晰。不过后世大多觉得,彼时他正遭受董卓的冷落对待。要知道仅仅在一年前,他还曾与吕布一同领兵,去迎击孙坚呢。而在那场战役里,胡轸遭遇惨败。也正是在那一仗当中,胡轸手下有个将军,也就是华雄,被孙坚当场给斩杀了。

徐荣所驻守的具体位置,同样并不明确。但与胡轸不同的是,徐荣当时统领的军队,数量想必是相对较多的。毕竟在之前同关东联军展开的战斗里面,徐荣可是表现得极为勇猛,可谓大杀四方。就连孙坚,都曾被徐荣打得一败涂地。在整个董卓阵营当中,徐荣无疑属于最能征战的将领之列。

另外,还有个李蒙,当时其驻守之处同样不明确。此人与徐荣的经历极为相似,均属于董卓手下比较善战的将领。因而在后世,人们普遍觉得在董卓遭刺杀之时,他们大概率也正在前线,率领着军队抵御关东联军发起的进攻。

董卓麾下有几个重要将领,其大致情况前文已述。除此之外,往下还有如李傕、郭汜、张济、樊畴等校尉是董卓较为信任的。他们各自带领部分军队,驻守于各个郡县。但与前面提及的中郎将相较,他们地位略低,大体算是那几位中郎将的下属。

通过这样的布置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在董卓遇刺之时,其麾下那些深受他信任的部将们,大多正统领着军队在外围进行作战呢。而这恰恰就是董卓被刺之际,京城并未出现叛乱情况的关键所在。

而随后,在董卓遭到诛杀,郿坞也被成功攻陷之后,怎样去处置那些董卓所留下的余部,便成为了当下最为关键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最终的情况却是,恰恰就在于这个问题方面,王允犯下了极为致命的错误!也正是由于他所出现的这一失误,完完全全地将东汉王朝最后的那一丝希望给彻底断送掉了。

接下来,对于处理董卓余部的整个过程而言,大体上是能够划分成四个部分的。

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攻灭牛辅这件事。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所讲述的主要情节,便是对牛辅展开攻伐并最终将其消灭的相关情况,其重点就在于呈现这一攻灭牛辅的具体过程呢。

董卓麾下有着数位掌握实权的中郎将,其中有一人显得颇为特殊,此人便是牛辅。待董卓被杀以后,众人普遍认为,其余那几位中郎将或许能够得到赦免,然而唯有牛辅,是绝对不能留其性命的,他必须要死!

缘由相当明晰,就在于他乃是董卓的女婿。

董卓被杀后,从身份来讲,身为董卓女婿的牛辅本应是最有条件召集旧部去展开复仇行动的人。可让人遗憾的是,牛辅这人胆子特别小。当他知晓董卓被杀的消息时,他的头一个反应压根不是想着去复仇,反而是慌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身为几大中郎将之一的董越,亲自前来面见牛辅。想必董越也是担忧自己会遭到清算,于是便想着与牛辅联手,二人一同起兵去展开复仇之举。

倘若彼时牛辅与董越携手联合,那么双方极有可能一下子就将董卓的旧部凝聚起来,继而杀回长安。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董越刚刚抵达不久之后,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神仙局”便横空出世了。

董越过来后,牛辅一直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便找来一位算命之人,打算给自己算上一卦。可谁能想到呢,这个算命先生居然和董越有旧仇。就因为这,此人存心使坏,算完卦后,竟称卦象所表达的意思是“外部要夺权”。

就这样,牛辅一下子就慌乱起来了。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直接下达命令,就在当场把董越给杀掉了。

在董越惨遭杀害之后,牛辅心里便犯起了嘀咕,深感仅凭自己的力量实在难以支撑局面。紧接着,就在那夜幕的掩护之下,牛辅携带上自己积攒的诸多财宝,又喊上几个极为亲信的心腹之人,偷偷地从军营之中溜了出去。他满心盘算着要跑到遥远的他乡,凭借着这笔钱财去过上富翁般的逍遥日子。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牛辅的行事竟如此荒谬,以至于他手下的那些心腹们都不愿再追随于他了。就在牛辅打算偷偷翻越城墙出城之际,那几个心腹突然放下绳索,致使牛辅摔成了残疾。最后,他们抓住时机杀掉了牛辅,割下其头颅,径直前往长安投降去了!

就这样,王允压根儿没采取什么行动,可董越与牛辅这两人,他们本是最有可能性直接举兵发起叛乱的,结果却十分蹊跷地死去了,整个过程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

必须得承认,历史在某些时候着实奇妙无比。它就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大舞台,时不时地上演着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那些过往岁月里发生的种种,常常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真的是令人不禁感叹其奇妙之处呢。

紧接着,长安这边在获悉牛辅以及董越双双身亡的消息后,简直是欣喜万分。相较于这二人而言,其余那几位中郎将和董卓之间的关系明显更为疏远。既然眼下牛辅和董越都已经离世,如此一来,剩下的那几位将军,造反的可能性也就变得更小了。

在这之后,王允便愈发飘飘然起来了。

恰是由于王允变得飘飘然了,于是乎,后续事情便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其被称作蔡邕之死。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以蔡邕离世这件事来命名界定的。蔡邕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这便构成了所划分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人们便以“蔡邕之死”来指代它。

得知牛辅等人离世的消息后,王允渐渐变得大意了。此前,对于京城这边董卓的那些旧部,王允的态度还算得上比较客气的。然而,自知晓牛辅等人的死讯起,他对待这些旧部就不再像之前那般客气了。

就在同一时刻,董卓已然被杀,而其手下的那些余部呢,也差不多都选择了投降。如此情形之下,众人理所当然地觉得应该举办一场庆功会,好热热闹闹地对这一成果进行一番庆祝呢。

然而恰恰是在这场宴会上,王允竟猛然察觉到一个情况:当众人提及董卓之时,那位颇负盛名的文学家蔡邕,其脸色瞬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还不由自主地叹息了一下。

这下子,王允可实在是忍受不下去了。

蔡邕身为一代文学大家,其文化造诣之高自不必多言。然而在政治立场的抉择上,蔡邕却显得极为不明智。当初董卓刚得势那会儿,蔡邕本打算辞官归隐,可奈何在董卓的胁迫威逼之下,他最终只能被迫为董卓效力做事。

没想到,蔡邕在为董卓效力之后,居然被董卓给打动了。由此可见,董卓确实颇具魅力呢。于是乎,此后蔡邕便成为了董卓帐下极为重要的文人,替董卓办了诸多事务。

如此一来,在这场宴会当中,他发出的那声叹息,已然变成了不符合政治正确的表现!

于是,王允未加过多思索,径直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人即刻把蔡邕给抓了起来,准备追究其罪责。

蔡邕虽说权力算不上大,可其名望着实高得很。在他遭到抓捕以后,不少手握实权的官员纷纷出面,都来替他向上面求情呢。就连蔡邕自己,身处狱中之时也开始认错了,还称自己的书尚未完成撰写,恳请能饶自己一命。

然而到了最后,由于王允行事反复无常,结果监狱方面误解了王允的意图。就在众人纷纷忙着替蔡邕向王允求情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颇具盛名的大文学家,居然就这样猝然死在了监狱之中,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啊。

这下可不得了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蔡邕虽说权力并非很大,可在董卓阵营当中,其地位却是相当之高的!正因如此,当众多董卓的旧臣听闻蔡邕离世的消息后,那感觉就如同瞬间被人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心里凉了半截呢。

此前众人皆以为,王允定会信守承诺,不会再去追究董家之外的其他人。然而到了如今,当看到蔡邕竟死在了监狱之中,众人这才一下子清醒过来,意识到之前的想法实在是太过天真了。

连蔡邕这般文人大儒,居然都不明不白地丢了性命。如此一来,那些武将呢,特别是曾经效命于董卓,手握重兵且干了诸多坏事的武将,他们往后还能有活路吗?

就这样,随着蔡邕的离世,而王允在处置董卓旧部这件事上,表现得极为反复无常,如此一来,便进入到了第三个回合当中。

第三个回合,有个称呼叫做贾诩之谋。在相关的情节或情境发展过程中,这一回合被明确界定为贾诩之谋,它在整个事件脉络里有着独特的意义与影响,标志着特定阶段所发生故事与之紧密相关的一种指代叫法便是这贾诩之谋了。

就在蔡邕于狱中离世之际,在董卓曾经的部众里面,一场风暴正以极快的速度开始酝酿成型。

简而言之,剩余的那几位中郎将,像段煨、胡轸、徐荣,他们确实都没再想着去折腾出什么事儿来。就拿段煨来说吧,即便在董卓还在世的时候,他就属于那种只听从调遣但不接受随意差使的人。这情况也挺好理解的,毕竟他哥哥是段颎,当年在军队里有诸多旧部,他自然是有“不掺和”的底气的。

因此,无论董卓是在世还是离世,段煨始终率领着自己所统领的军队,安安分分地在华阴一带进行屯田耕种之事。他从不滋扰当地百姓,就这般一直踏踏实实地从事着农耕。也正是这般低调的行事作风,使得段煨成为了董卓麾下将领当中唯一得以善终之人。

史书中有记载,段煨一直活到了公元209年呢。赤壁之战都结束了,他才以高龄安然离世。并且,后续西凉军发生反叛的那些事儿,他压根就没去参与,始终保持着独立的状态,就这么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人生。

与之相较而言,胡轸与徐荣这另外两位中郎将,可就没那般好运了。要知道,他们二人皆是由董卓一手带出来的旧部,和董卓的关系颇为亲近。董卓被杀后,他们便始终朝着京城的方向靠拢前行,心里直犯嘀咕,就怕王允瞅准机会对自己痛下杀手呢。

不管怎样来讲,鉴于这几位中郎将都还在世,所以他们所统领的军队,始终未曾出现过什么状况。

事实上,真正出现问题的,恰恰是牛辅所统领的那支军队。

牛辅已然身死,其麾下诸多校尉顿时没了主心骨,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就在牛辅被杀之后,他所统领的军队便开始四处溃散开来。而那几位校尉呢,也都打算收拾包袱回家,往后就安安分分地过日子了。

然而,恰恰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王允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居然将他们原本谋划好的计划给彻底打乱了。

史书记载,彼时他们派遣使者前往京城,向王允求取特赦令。然而最终,王允竟以“今年已然颁发过一回特赦令”为由,拒绝再次颁发特赦令。

这便表明,那帮身为牛辅部下的人,现在是想逃都逃不了啦。要是他们胆敢逃跑,那随后朝廷必然会派人去抓捕他们。可要是不跑呢,王允也照样会派人来捉拿他们,总之是进退两难,逃与不逃都躲不过被捉拿的命运。

不管怎样去做选择,最终面临的结局似乎都只有死路一条,没有其他的可能,仿佛所有的选择都被死死框定在了这绝望的结果之中,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横竖都是那无法改变的绝境。

在知晓了这个消息后,那几个校尉瞬间就乱了阵脚,一个个惊慌失措起来。其中以李傕、郭汜等为首的几人,更是满心觉得自己已然大难临头。毕竟先前在董卓手底下的时候,他们可是干了不少的坏事。现下长安那边还要接着进行清算,那他们肯定是在劫难逃,只有死路一条了。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刻,于这支已然溃散的军队里面,有个名叫贾诩之人,为他们想出了一个主意。

贾诩提出,不妨借着替董卓报仇的由头,径直朝着长安进发。并且还能告知下面的众人,称朝廷已打算将他们斩草除根,如此一来,众人便别无他法,唯有跟随他们一同去攻打长安了。

汉末三国之所以被彻底搞乱,正是源于贾诩所出的那个计策。也正因如此,贾诩本人获封了“三国第一毒士”的称号,其计策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可见一斑,让那段历史因之而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在贾诩一番点拨之下,李傕、郭汜等人一下子就清醒过来,这才察觉到自己手头是有军队的。随后,他们便不再逃窜了,而是当即就在当地召集起旧部,依照贾诩所说的,去告知众人,说是王允打算把他们斩尽杀绝呢。

随后,那支此前已然溃散的部队,竟在顷刻间又重新凝聚起来。众人以李傕、郭汜二人为核心,再度组建成军,继而声势浩大地朝着长安进发而去!

李傕、郭汜起兵之后,这场乱局便顺势步入到了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被称作新丰之战。

李傕与郭汜刚开始起兵之际,其麾下的兵力并不多。倘若在这个时候,王允能够派遣一位得力的人员,快速前往进行镇压的话,那必然是可以将问题给解决掉的。

此外,在这之前,也曾有人给王允出主意,建议他派汉末三杰里的皇甫嵩去接手那支军队。然而,最终王允顾虑重重,一方面怕皇甫嵩掌控军队后,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又担忧这么做了,会招致关东联军的不满情绪。

总而言之,到了最后阶段,王允既未曾安排人手去接手这支军队,也并未派遣有名的将领在第一时间赶赴那里进行镇压行动,就这么任由情况发展下去了,没有采取这两方面该有的举措呢。

李傕和郭汜由此获得了迅速壮大起来的契机。

在瞅准了能为董卓复仇的契机后,李傕、郭汜等一干人,立马着手凝聚董卓的那些旧部人马。至于那些此前已溃散的士兵呢,他们内心惶恐,生怕日后会被追究清算,于是乎,便纷纷选择前来投靠李傕、郭汜等人。

就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当中,那支原本已然溃散掉的军队,竟快速地重新凝聚起来了。并且在行军沿途,他们还收拢了诸多难民,而当这支队伍抵达长安周边之时,所聚拢起来的人数已然超过了十万之众!

这下可把王允给吓到了。

足足有十万人之众,将长安城团团围住。即便王允已然掌控了中枢的大权,可面对这多达十万人的围攻局面,他也是无能为力,找不到能够有效解决这些人的办法。

然而,在这个时候,王允实际上仍旧留存着最后的一丝机会。他要是能够坚守在长安,在这个过程中,一边对外宣传会赦免董卓的那些旧部,另一边积极去联系外部的援助力量,同时征调其他的军队前来支援的话,说不定还能有一线存活下去的希望呢。

然而,聪慧过人的王允在这个时候,却做出了一个有着致命后果的选择。他所选取的方案,无疑是将自己乃至相关局势推向了极为危险的境地,其抉择的失误性在后续发展中逐渐凸显出来,着实令人惋惜又感慨。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调遣董卓手底下的两位中郎将,也就是徐荣和胡轸,让他们前来对叛军进行抵挡,以此来应对当下的局势。

对于王允而言,此种方案或许颇具合理性。要知道,在当时的长安周边,仅有徐荣与胡轸二人手中还掌握着些许军队。可遗憾的是,王允却恰恰疏漏了一点,那就是他们俩皆为董卓的旧部,并且所掌控的军队数量也并不多。

最终,胡轸与徐荣于长安东北的新丰一带匆匆搭建起防线。由于准备过于仓促,这条防线必然是破绽繁多。待李傕和郭汜领兵到达此处后,他俩根本没能扛过一个回合,防线便直接被击垮了。

史书对于新丰之战的记载寥寥无几。我们仅仅了解到,这场战役结束之时,徐荣在战场上不幸当场战死,而胡轸呢,他做出了率部投敌的举动。

不少后人持有这样的看法:或许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恰恰是胡轸在背后使了手段,主动选择投降,进而致使新丰防线一下子就迅速地崩溃瓦解了。

不管怎样去看待,这道防线几乎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在面对相关情况时,轻而易举就被突破了,根本没能够达成它本应起到的防御效果,就这么毫无抵抗之力地被冲破了。

如此一来,李傕与郭汜所率领的叛军便毫无阻碍了,径直杀奔至长安城下。并且在长安周边,压根不存在其他能够被调动起来用以阻击叛军的军队。

此后,便迎来了持续长达八天之久的围城之战。在这八天当中,局势时刻紧绷,各方力量围绕着这座城展开了一系列紧张的对峙与交锋,这场围城战也由此成为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特殊经历。

五月下旬的时候,李傕、郭汜等人展开了对长安城的围攻行动。就在这场围城之战打响之后,王允这才记起了吕布,随后便安排吕布来负责指挥作战事宜。其间,有说法称吕布还曾出城与郭汜进行单挑较量,也正因如此,才暂时阻拦住了叛军的攻城之势。

然而最终,在过了八天之后,吕布手底下的部分士兵,居然毫无征兆地发起了叛变之举。这些士兵径直就将长安城的大门给打开了,就这样,叛军得以顺利地进入到城中!

当叛军踏入城中的那一瞬,王允心里已然清楚,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大势已然远去。至此,东汉王朝那仅存的最后一丝生机,也终究是被彻底断绝了,再也没有了回转的可能。

在那之后,吕布领着身旁数百名亲信随从,历经了一场异常惨烈的血战,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从长安城突围而出,接着便朝着武关奔逃而去,如此这般才算是幸运地逃脱了。而王允呢,他本就是个文官,面对那样的局势,压根就不存在能够逃走的契机。

最终,王允落到了李傕与郭汜等人的手里,随即就被施以极刑。而王家上下足有十几口人,仅有王允的两个侄子幸免于难,其余的人全都惨遭杀害,无一幸免。

于是乎,经历了一场叛乱过后,王允把已然握在手中的绝佳形势给弄丢了。如此一来,这座长安城便踏入了李傕与郭汜掌控大权的时期。

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时便会察觉到,王允所犯的最大失误,无疑是在处置董卓余部的过程中,表现得极为反复无常。要是他能事先派遣皇甫嵩去接手那支军队,又或者早早地将李傕、郭汜等人拉拢过来,那么最终他必然能够较为轻松地把控住整个局势。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只因王允稍稍有了些飘飘然的心态,那原本极为有利的大好局面,就这样被他彻彻底底地给葬送掉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王允的失误致使东汉丧失了最后的一线生机。就连之前处于观望状态的关东群雄,在此之后也再度陷入混战局面,对京城那边下达的命令全然不再听从了。

0 阅读:29
招财妙思

招财妙思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