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以“墨林星凤”为主题的旅顺博物馆藏罗振玉旧藏碑帖展开幕。此次展览共选取罗振玉曾经收藏的59件碑帖,多为明清精善之本,拓片价值非常珍贵——
2023年2月12日下午,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我专门参观了这个展览。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敦煌藏经洞发现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欧阳询书《化度寺塔记》和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
可惜,这三件珍贵的唐碑拓本被法国人伯希和购买,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1916年,罗振玉先生通过影印的方式,将这三件唐碑拓本合编为《墨林星凤》。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号雪堂,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敦煌学家等,被誉为“甲骨四堂”之一。
1928年,罗振玉迁居旅顺,他的“大云书库”也搬迁于此。1940年,罗振玉逝世。1945年,苏联军队进驻旅顺,大云书库收藏的文物流失,一部分被旅顺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等单位征集。
罗振玉收藏与治学兼善,并且倾其所能结集付梓,使得珍贵史料得以流传。这里展出的拓本涵盖明初至民国时期,碑帖落款处均有罗振玉的题跋或钤印,包括刻石、碑、墓志、造像题记、画像石等类别。
1.秦并天下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秦代刻石,主要是秦始皇巡游天下所立,包括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等。罗振玉收藏有这两种刻石的拓片数张,仅琅琊台刻石就有明拓本、清初拓本、嘉庆束铁时拓本、陈寿卿精拓本。
2.汉刻丰碑
西汉石刻仅存十几种,字迹粗狂,内容简单。东汉时期,书学昌盛,大兴刻碑,形成中国古代石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目前,有明确纪年的东汉碑刻160多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包括石经、画像石、墓志等。
这里展出的东汉马姜墓志拓片,曾被罗振玉认为是墓志的滥觞。1929年,这块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刻于东汉延平元年(106)九月,外观呈不规则横方形。
3.北朝遗珍
曹魏时期,两度禁碑,导致这个时期留下的碑刻较少。其中,以正始石经流传较广,包括《尚书》和《春秋》残石。两晋时期,继续禁碑,并且影响到南朝。
北朝时期,刻碑无禁,取石方便,墓志流行,各种石刻不可计数。北魏时期,社会安定,佛教兴盛,留下很多佛教色彩浓郁的石刻。同时,造像题名和碑石题记开始出现,中国古代石刻发展到第二个高潮。北朝末期,北方石刻形成固定格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4.隋唐大观
隋朝立国短暂,碑刻数量少,以墓志为主。唐代,社会安定,文化发达,各种石刻类型多,中国古代石刻发展到第三个高潮。唐代石碑形制巨大,雕刻精美,文词华丽。五代以后,战乱频发,碑刻艺术的高潮也随之结束。
在罗振玉收藏的唐代石碑拓片中,有许多来自西安碑林保存的石碑,包括《皇甫诞碑》《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等。数百年前,这些藏本捶拓于西安碑林,有幸再次回归,足称省亲之旅。
这里展出的乙速孤神庆碑明代拓本来自咸阳市礼泉县叱干镇乙速孤神庆墓前,原碑已经遗失,仅存石碑拓片。这块石碑刻于武则天载初二年(690)二月,苗神客撰文,释行满书写。
1917年 4月,旅顺博物馆成立,收藏历代碑帖1500多种,包括端方、陈宝琛、罗振玉等晚清碑帖收藏大家的数百件藏品。其中,以罗振玉旧藏最具代表性。
此次展览由旅顺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联合举办,按照石刻的年代(秦至五代)编排,一方面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次盛宴,另一方面对罗振玉收藏的碑帖进行学术考订,更深层次理解碑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