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

关中拍客 2023-07-17 23:22:32

2023年6月1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五展厅,以“消失的文明”为主题的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展览隆重开幕。当天上午,我前往参观,仅在大厅举行开幕仪式,展览并没有对公众开放——

6月22日上午,我再次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门参观这个展览,展厅已经对外开放。这里展出的168件(组)文物来自秘鲁14家博物馆,包括印加博物馆、西坎国家博物馆、马丘比丘博物馆、中央银行附属博物馆等,时代清晰,类别丰富。

印加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印加文明崛起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曾在15世纪至16世纪统治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三个国家,以及哥伦比亚、阿根廷、智利的一部分领土。后来,随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印加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本次展览分为“精彩的前奏:公元12世纪前的安第斯文明”和“辉煌的顶峰: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的印加帝国”两大部分,串联起查文、纳斯卡、莫切、迪亚瓦纳科、瓦里、西坎、印加等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1.查文文化(公元前1300—公元前500年)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地区,多个文明开始繁荣发展。其中,以秘鲁北部查文德万塔尔为中心的查文文化最具代表性。

查文德万塔尔遗址坐落于海拔3180米的高地之上,分布着由庭院和神庙组成的巨石建筑,表面浮雕神秘的图案,拥有复杂的地下空间,乃一处宗教祭祀场所。1995年,这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纳斯卡文化(公元前100—公元700年)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因纳斯卡河谷而得名,以绚丽多彩的陶器和纺织品闻名于世。这里以农业为基础,极度干旱的环境中,耕地面积受到限制,促使人们发明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技术,包括地下水渠和“步入式”水井等。

1939年,在纳斯卡沙漠上空飞行时,保罗·科索克偶然发现地面上大量线条组成的巨型图案,被称为“纳斯卡地画”。截至2022年,已知的纳斯卡线条数量达到358个,包括蜘蛛、蜂鸟、猴子、狗等动物形象。1994年,这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莫切文化(公元250—公元800年)

在秘鲁北部沿海地区,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以海洋资源为补充,大规模灌溉网是莫切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这里的陶器具有雕塑的功能,表面彩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被制作成人像、头像、动物、家具、房屋、船只、果实等形状。

在莫切文化的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神庙和月亮神庙。它们都是祭祀礼仪大型土坯砖金字塔式宫殿宗教建筑,外部用红色、白色、黄色、黑色、蓝色装饰,内部有色彩鲜艳的壁画,主题为神灵和仪式活动。

4.迪亚瓦纳科文化(公元500—公元1100年)

因喀喀湖南岸的迪亚瓦纳科遗址而得名,分布于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南部、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秘鲁北部和沿海。这里的巨石建筑和雕塑有明显的查文文化的烙印,太阳门重达百吨,两侧分列着三排,雕刻48幅方形图案,门楣正中间刻着“权杖之神”的形象。

这里的陶器种类丰富,表面描绘精美的图案,包括几何纹、人形和兽形纹饰等。其中,以敞口直筒的“凯罗杯”最具特色,通常用来盛放玉米酒,被用于各种仪式活动。除此之外,还有猫科和骆驼科动物形象的祭祀专用香炉等器物。

5.瓦里文化(公元650—公元1000年)

公元七世纪,瓦里群落迅速崛起,从安第斯中南部开始向外扩张,对秘鲁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进行霸权统治。他们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上,修建高大的城墙环绕保卫城市安全,以严谨的棋盘式布局取代了以祭祀中心为基础的设计。首都瓦里城海拔2800米,遗址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四周用石头和泥浆垒砌的城墙高达12米。

这里出土许多大型彩绘陶瓮,器物内外都装饰着复杂的图案,包含有各种人物和神灵的形象。当时,在祭祀活动结束以后,这些陶瓮被故意砸成数百块残片。

6.西坎文化(公元750—公元1375年)

在秘鲁北部沿海地区,以兰巴耶克谷为中心,也被称为“兰巴耶克谷文化”。在金属冶炼和农业灌溉方面,处于当时安第斯文明的最高峰,使用金属成为区别社会地位的标志。在西坎遗址洛罗神庙东陵,曾经出土100多件大型金器,包括面具、装饰品和生活用具等。

在西坎文化中期(900—1100),逐渐确立西坎神的主神地位,最大的特征就是一双醒目的丹凤眼或杏眼。他头戴月牙形装饰,一手拿着杜米刀,一手提战俘首级,背后还生有双翼。在西坎文化中,西坎神无处不在,处于宇宙秩序的中心。

7.印加帝国(公元12世纪—1535年)

从12世纪开始,在安第斯地区库斯科谷地,小部落印加通过政治势力联盟和联姻等方式迅速崛起。1438年至1533年间,从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印加人征服整个安第斯地区,建立起幅员辽阔、政治统一、经济一体、文化合一的强大国家。当时,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涵盖整个南美洲西部,国力在君主瓦伊纳·卡帕克统治期间达到顶峰。

印加人将农业视为神圣的活动,依靠“塔克利亚”木镢开垦梯田,培养种植出来40多种高产农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薯、番茄、南瓜、花生、辣椒等。

印加人建造了数量繁多的建筑,包括宫殿、庙宇、行政中心、仓库、道路、桥梁、驿站等。他们使用叠石法,不用任何粘结剂,便可以将石块紧密衔接在一起。同时,通过印加路网,将钦切罗、比萨、奥扬泰坦博、马丘比丘等地点连成网络。

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晚期古城遗址,位于库斯科西北约70公里,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祭祀区、农业区等几个部分,外部石墙环绕,内部小路交错,好像迷宫一样。曾经的屋顶用茅草覆盖,腐朽以后,仅剩墙体。1983年,马丘比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印加帝国的陶器主要用作餐具或存储物品,由掺有云母、砂子、磨碎的岩石和贝壳的天然黏土制作而成。其中,最常见的器物是球根形容器,圆球形器身,长颈喇叭口,两个小把手。在器身表面上,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装饰锯齿纹、圆点纹和植物纹图案等。

印加帝国金属制品代表宗教思想,使用有严格的规定,贵重金属专供王室,普通人只能使用铜。在印加人眼里,金子是太阳神的汗水,银子是月亮神的泪水,金银大多被制作成小型雕塑。铜被制作成工具和武器。

印加帝国的纺织品工艺技术非常精湛,乃社会、宗教和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布料的设计、编织、类型都要根据社会等级的规定,使用棉花、麻、羊毛、骆马毛等原料,风格图案因地而异,生产方式各不相同。

在印加帝国的文化之中,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祭祀神灵的方式。他们使用的乐器很多,包括羽管、竖笛、鼓、木琴等,重视鼓点的准确和节奏的稳定。

在印加帝国人的眼里,饰物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包括耳饰、耳塞、手镯、胸针等。其中,佩戴耳饰是王室贵族的标志。除此之外,颈部佩戴黄金吊坠,脚踝佩戴彩色流苏,身上穿着鸟类羽毛,都能够彰显贵族的身份。

太阳神崇拜是印加帝国人最重要的信仰,信仰与统治相互结合,形成政教合一的国家。印加帝国的国王被视为太阳神的儿子,死后成为神灵,继续受到尊敬,参与尘世事务。同时,在印加帝国的民间,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原始迷信。因为这种有神论的心理,使印加灭亡的预言变成现实,帮助西班牙人消灭了这个辉煌的国家。

印加文明没有文字记载,没有留下任何书面的历史信息,其他形式的证据也都被殖民者系统地销毁了。目前,我们对印加文明的了解,只能全部依靠考古发现。但是,对考古资料的解读不尽相同,导致人们对印加文明的认识存在很多争论。因此,本次展览只是对印加文明的基本脉络和总体面貌进行展示,让大家一窥印加文明的辉煌,感受人类不同文明的多样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