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杀晁错,是对还是错?

琅琊左史 2024-11-09 10:39:38

病急乱投医。

先看看汉景帝杀晁错的背景。

晁错是汉景帝刘启的老师,他是申不害、商鞅的信徒,崇尚集权,反对分封。

晁错建议刘启削藩,刘启同意了这个方案,未经仔细筹划就大力推行削藩。

刘启低估了诸侯王的实力,汉朝的诸侯王是有封地、有兵权的实权王爷,他们在封地有征税、征兵,甚至铸币的权力。

汉朝的诸侯国本质上是独立的小王国。

刘启想把他们的自主权收回,自然会激起强烈的反对。

吴楚七国叛乱,来势汹汹,大有灭了朝廷的趋势。

此时的刘启被吓得六神无主,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诸侯王叛乱总得找个由头,总不能直接说我们不同意交出权力,他们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因为削藩是晁错提出的。

此时晁错的政敌袁盎就给刘启建言,杀了晁错,诸侯王们就会罢兵息战。

刘启已经慌不择路、饥不择食,此时有人给他出这个主意,他自然就答应了。

相比于大汉江山,区区一个晁错算的了什么,杀了也就杀了。

而晁错平时的人缘也出奇的差,大将军窦婴不给他求情,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甚至还上书要诛他三族。

晁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上朝途中穿着朝服被腰斩,三族被夷灭。

晁错死后,诸侯王根本就没有罢兵,反而继续朝长安打来。

此时刘启才知道杀错了人,但已经无法挽救,后悔是没用了,还是组织平叛吧。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周亚夫横空出世,力挽狂澜,仅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刘启也没想到平叛会这么顺利,早知道不杀恩师了。

汉景帝虽然是九五至尊,但也是个人,是人就会害怕,害怕就会让人丧失理智,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刘启只不过是把普通人该有的反应表现了出来。

普通人应对问题的办法通常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静下心来查看问题的本质。

七国之乱,根本不是一个晁错所能左右的,晁错只是把脓包提前戳破了,这个脓包破裂是早晚的事。

只有硬着头皮削藩才是当时唯一的出路,可惜刘启没想明白。

当时刘启面对大军压境,指望他能清醒思考,很不现实。

刘启搞内政是一把好手,预判形势和军事决策,甚至还比不上宋高宗。

再加上有小人进谗言拱火,又无人保晁错,那晁错就非死不可了。

凭心而论,刘启很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在生死存亡之时,恩师也要贡献自己的脑袋。

好在汉朝的家底够厚,汉朝开国功臣留下的子孙够强,七国之乱才被成功平定,要不然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启身边有周亚夫这条大腿,如果早点抱上这条大腿,采纳晁错的建议御驾亲征,平叛可能还用不了三个月。

后世也出了一个同样的案例,只不过结局完全相反。

明朝朱允炆即位后,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撺掇下宣布削藩,直接逼反了燕王朱棣。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幌子。

朱棣宣称建文帝年轻,被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蛊惑,违背祖制削藩,他要起兵靖难。

朱允炆做了和刘启不一样的选择,朱允炆没有杀齐泰等人安抚朱棣,而是选择和朱棣硬刚。

只可惜技不如人,被朱棣靖难成功。

朱允炆的结局虽然不如刘启的结局好,但朱允炆起码没有杀害恩师这个污点。

那刘启杀恩师晁错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肯定是错的。

于公于私都错的离谱。

于私,晁错是他的恩师,杀自己的恩师,就是不义。

于公,晁错是他的大臣,且政务能力一流,杀他就是自断肱骨。

刘启杀晁错开了一个坏头,在当时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当时的大臣看到刘启杀恩师,三观尽毁,节操碎了一地。

世道浇漓,人心凉薄,以后谁还敢为他效命。

事实也确实如此,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也没有善终,最后以谋反的罪名被逼自尽。

除了晁错和周亚夫,文帝时期的大臣张释之和邓通也因为得罪过景帝,被他诛杀。

所以后世给景帝的评价是: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

这个评价比较公允。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老乖

老乖

4
2025-01-04 08:58

棋圣是把苛恩寡义四个大字刻在脑门上的人,汉武帝其实也差不多。汉朝也就汉文帝汉宣帝汉光武帝做人可以。

琅琊左史

琅琊左史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