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深秋,长沙城外的山风掠过荒草,守墓人黄志清蹲在炸开的墓坑边,用发抖的手拢着被掘散的白骨。这位左家第四代后人,眼睁睁看着施工队的炸药将先祖的棺椁劈成两半,石料被卡车拉走时,连同左宗棠的石像也被碾成碎渣。老人跪在黄土里大哭,那哭声混着风沙,像被撕碎的百年家国旧梦。
可是做出如此功绩的一位老人,却在去世后的百年时间里被后人炸开了坟墓,王震将军得知后愤怒不已。
百年前的左宗棠,何等威风。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军,硬是拖着病躯抬棺出征。1876年,当湘军的战旗插进新疆荒漠时,阿古柏的"某国"已盘踞十五载。俄罗斯占伊犁,英国暗中勾连,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眼看要从版图撕裂。左宗棠的马鞍上绑着棺材,身后跟着六万湖湘子弟,他们踩着黄沙,用两年三万条性命换回西北半壁江山。那场战役里,有战士抱着火药袋冲进敌阵,有军医用草药止血时自己先晕死过去。左宗棠在军帐里咳血,却把奏折写得笔笔见血:"失新疆,海防亦难独存!"
可这位用命换疆土的老将军,百年后竟落得如此下场。1975年修路的炸药声惊醒了地宫,盗墓贼闻风而动,黄志清拼着老命把散落的遗骨重新收殓。两年后修桥的锤子又砸碎石像,老人抱着残片痛骂:"这是护疆的恩人啊!"可施工队的推土机轰鸣着往前,哪里听得进这些?
王震将军的怒吼撕破了麻木。这位解放新疆的老帅,听着左宗棠的事迹长大。当年他率部进疆时,总想着与百年前的湘军有个精神交接。听说左墓被毁,王震拍着桌子骂:"这叫什么事!"他连夜给长沙打电话,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战旗。军令催着地方政府,这才把残破的墓地重新修整。可那些被掘走的石料、被炸碎的棺木,又该向谁讨还?
王震将军
站在重修的墓前,黄志清摸着新刻的碑文直抹眼泪。左宗棠的功绩刻在石头上,却也埋进黄土里。那些年,他守着空荡荡的墓园,常梦见老将军在阴雨天咳血,梦见湘军的战马在戈壁哀鸣。直到1985年纪念左宗棠百年祭时,他才敢在碑前摆上一碗家乡的腊肉:"左公啊,这回总算有个交代了。"
我们总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可当炸药真的轰开忠骨时,谁来为历史作证?那些修路的工人或许只是想赶工期,那些盗墓贼或许只图点碎银,可在他们扬起铁锹的刹那,掘掉的是民族的脊梁骨。左宗棠当年抬棺西征时,何曾想过百年后连安息之地都保不住?
如今墓园里的青松是他最爱的品种,每年清明都有学生来扫墓。孩子们在碑前默哀时,总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旁讲解:"左公收复新疆时,比咱们现在打游戏通关还难百倍。"黄志清知道,这些稚嫩的声音里,藏着新的守护。就像墓前那尊新铸的铜像,虽比不上当年的石像威严,却在阳光下泛着暖光,照着后来人脚下的路。
左宗棠的坟墓被毁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悲剧。对于民族英雄我们应该做到的是熟悉历史,尊敬英雄,崇敬英雄,这样的民族才会英雄辈出。
本文故事个人观点!没有任何不良引导!
仅供娱乐!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