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熊向晖请求离休,荣毅仁为此致信中央:恳请中央不要批准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02 01:47:00

在经过了长达十年的特殊时期之后,发展经济也成为了当务之急。为此,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中央领导人也是殚精竭虑。

而要发展经济则就要招商引资,也更需要起用专业的商界人士去办,而且这个领军人物无疑也是需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就这样中央领导们思忖再三,此前遭受了不公正待遇的荣毅仁被邀请出山,担任了政协副主席职务。

而在得知中央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后,荣毅仁备受鼓舞。并接受邓公相邀按时来到人民大会堂会谈,在会谈中他们讨论了改革开放的相关问题。

而中央之所以如此看重荣毅仁,当然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荣毅仁生于1916年,老家是江苏无锡,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

在离开学校后他在一家面粉公司担任助理经理,23岁的时候就当上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的董事,就此开启了他的传奇商业人生。

上海解放后,在陈毅的邀请下,他积极投身到上海工商业发展中,推动上海经济快速复苏。

1957年,荣毅仁当选了上海副市长,同时兼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委,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甚至还特意派已经调任国务院的陈毅回到上海为荣毅仁“拉票”。

之所以如此,乃是荣毅仁虽然是一名资本家,但一直积极支持新中国的各项事业,更是积极支持公私合营,对工商业的发展助益良多。

而他的成功背后荣氏家族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可谓是是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商界名门。

而通过荣氏家族可以将新中国的发展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国内其他普通商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不过祸福相依,在十年时期他也难免遭到打击。而在结束了这段特殊岁月,中央决定改革开放后,荣毅仁也因此就成了国家改革开放走出去的重用人才之一。

1978年,接到邓小平和叶帅的邀请后,荣毅仁来到人民大会堂,与会的还有其他四位重量级的工商界代表人物,以及经委、外贸等有关部门领导。

会谈上,邓小平开见山的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表示中央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因此需要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管理,合理利用海外资金,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对此,荣毅仁表示高度认同。

邓小平很看中他,嘱咐他积极投身到祖国的经济建设中来,可以主持某一方面的工作,闯出一条新路。

当时有两条路摆在他面前,一是继续在中央担任职务,二是向海外拓展商业业务。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荣毅仁决定不再当官,而是选择一心一意办企业。

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从商经验,认为中国要想吸引外资,首先要办一家投资信托公司,让外资有一个进入中国的渠道,于是荣毅仁起草了报告,第一时间递了上去。

没过几天,邓小平、陈云和李先念等领导都表示赞同,1979年6月,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陈云还建议将公司办成国务院直属的国营企业,方便开展业务。荣毅仁作为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开始为公司规划发展路线,招聘专业人才。

期间邓小平多次询问他筹建公司的进展,表示“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负全责。”

有了邓小平的支持,他不再有任何顾虑,开始大胆的用人和安排工作事项,中信的筹建工作走上了快车道。

但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问题要解决,当时有领导认为不需要在中信设立党组。

但荣毅仁并不认同,他表示只有设立了党组,公司才有依靠。而对于请谁来担任党组负责人一事,中央考虑再三,决定安排长期从事统战工作的原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担任。

熊向晖,作为情报工作上中共最传奇色彩的人物,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建国后他历任外交、调查部等工作,工作十分出色。

1982年,熊向晖和荣毅仁开始共同为中信的发展努力,一开始中信只有60个编制,随着工作职能范围的不断扩大,人员明显不够用,又招了很多非正式人员。

后来为了让工作开展的更好,熊向晖积极同中央领导沟通,国务院同意给400个编制,解决了人事问题。

自此之后,荣毅仁和熊向晖两人各自发挥特长,一个负责对外的商业交流合作,另一个负责对内的沟通协调,两人精诚团结,中信终于站稳了脚跟。

1983年,熊向晖到了离休年龄,考虑引退。荣毅仁给中央提建议,强烈建议让熊向晖继续帮助他,于是熊向晖决定留下来继续干工作,直到1989年才离休。

1993年,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辞去了中信公司董事长的职务,结束了他在中信的14年奋斗生涯。

2005年,89岁的荣毅仁在北京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0 阅读:22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