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道德经》被误解很深的3句话

董悦道 2022-11-17 19:38:53

听完曾仕强教授讲的《道德经》之后,觉得终于理解了一些“道”的精神,很欣喜。

但同时也觉得,仅凭字面意思去读《道德经》,会有很大的误解。

幸好有一代又一代学问做得好的人,对我们有一些正确的引导。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原文。

从字面意思一看,豁!天地和圣人都不仁,把万物和老百姓看得一文不值。

其实,“刍狗”是用草编织的祭品,在没有使用之前很珍贵,但用过之后会被丢掉。

它有“时效性”,在一段时间内自生自灭。

大自然里万物也跟刍狗一样,时间到了,草自然地长出来,又自然地枯萎,虫子生出来,又被吃掉。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和圣人“大仁”到看起来好像“不仁”,让万物和百姓自生自灭。

天地做事情让万物感觉不到。圣人效仿天地,为百姓做事,也让百姓感觉不到。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如果老百姓感觉到圣人在帮他们,就说明圣人对老百姓有强制性,要让老百姓感谢,大家就会有压力。

所以,天地和圣人的“不仁”,是不把自己的“仁”看作“仁”,而是看作“自然而然”。

2、 抱怨以德。

很多人看到老子说“抱怨以德”,就觉得老子没有是非,还是孔子说的“以直抱怨”更合理、更公平。

事实上,老子并没有说无论何时都要以德抱怨,不管你对我多么过分,我都要对你很仁慈。不是这个意思。

“抱怨以德”是说,一个人要防患于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品德。

这样,就可以预防事后会有的抱怨与仇恨。

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按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好多人把它理解为:“学习越多、越积极,对道越有损伤,越不懂得什么是‘道’。”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老子让我们少学习,越学习越糟糕,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但事实上,它真正的意思是说:你每学习一样东西,都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它,看他合不合道。

合道,就继续用,不合道,就不用这个知识,不去做伤天害理的事。

所以,多学习是没错的,但我们应该把学来的东西进行筛选,该减少的减少,该忘掉的忘掉,直到自己的知识,全合乎天道,就是真正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 阅读:133

评论列表

lengie

lengie

2023-01-09 11:35

每个人的 道 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没有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