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做梦都想要的地盘,庞统却劝刘备放弃,谁更有远见?

历史教堂 2025-02-19 12:30:42

对于诸葛亮来说,荆州真是他做梦都想得到的地盘,然而网络上却有谣言,称庞统曾经劝说刘备放弃荆州,事实真是如此吗?

真实的答案,并非如此。身为东汉末年顶尖谋士之一,庞统怎么可能会劝说刘备放弃荆州这么好的地盘?

庞统的原话,出自于《九州春秋》。

九州春秋曰: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简单一点来说,庞统的意思其实是告诉刘备,仅仅拥有荆州是不够的,并且荆州是一块让曹操、孙权都相当眼红的地盘,不利于当作根据地,应该尽快攻下益州,以益州为根据地才是上上之选。

单论这一点来说,诸葛亮早在隆中时就已经看出,隆中对的原文是: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已经为刘备作好战略部署,便是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继而成霸业,兴汉室。

所谓成霸业,兴汉室,其实就是一统天下,只不过以当时诸葛亮的身份,不能说出这般僭越的话语。

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诸葛亮27岁还未出山时,他的战略眼光以及自身格局,就已经远远超越了东汉末年大部分乱世枭雄。

可惜的是,刘备虽然一步步完成了隆中对里的计策,却突然“大意失荆州”,丧失了争夺天下的主动权,这一点对于刘备政权来说属实很伤。

倘若荆州在手的话,刘备便不会有夷陵之败,蜀汉更不会元气大伤。即便刘备没能完成大业,诸葛亮北伐时也不会那般辛苦。

所以说,荆州是诸葛亮做梦都想拥有的地盘。

那么问题来了,荆州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一、地理枢纽:南北双线夹击的关键支点

《隆中对》的核心在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荆州与益州形成钳形攻势。荆州丢失后,蜀汉只剩益州单线北伐,曹魏只需集中兵力防御关中,战略主动权丧失。

如果诸葛亮北伐时,荆州还在的话,他便可让汉中(西线)与荆州(东线)同时出兵,曹魏的洛阳、长安将面临双重压力,类似战国时期秦国被六国合纵牵制的局面。

并且荆州北部的襄阳、樊城是汉水与长江交汇处,掌控此地可实现:

1、水路运兵:通过汉水直插南阳盆地,威胁曹魏中原腹地;

2、陆路联动:与汉中北伐军形成“东击潼关,西叩武关”的合围态势;

二、经济命脉:资源补给与战争潜能的倍增

荆州若在,蜀汉总兵力或可从10万增至15万,粮草运输损耗降低50%(益州至前线需翻越秦岭,荆州可通过汉水直达战场)。

众所周知,粮草一直都是诸葛亮北伐的头号问题,倘若荆州在手的话,诸葛亮几乎不用考虑粮草的问题,更不会因为断粮无奈退兵。

三、政治博弈:联盟重构与战略威慑

保有荆州:可遏制东吴西进,迫使其专注对抗曹魏(如215年湘水划界后的短暂平衡);

失去荆州:东吴获得长江全线防御,蜀汉反成战略附庸(夷陵战后诸葛亮被迫接受“弱联盟”地位)。

荆州南郡(江陵)曾是刘备“荆州牧”治所,失去此地意味着:

割裂“汉室复兴”的政治叙事;

削弱对中原士族的号召力(如南阳名士集团原本可通过荆州渠道联络)。

四、现实困境:诸葛亮北伐的替代方案尝试

尽管无法夺回荆州,诸葛亮仍通过其他手段弥补其缺失:

陇右迂回战略试图夺取凉州建立“西线荆州”,利用羌胡骑兵与河西走廊资源(如234年木牛流马改良即为此服务)。

外交牵制229年与东吴重申盟约时,要求孙权在合肥方向施压,但收效有限(孙权五次攻合肥皆败)。

效果对比:若有荆州,北伐军可直插中原,而不必执着于陇右山地的消耗战。

结语:

诸葛亮对荆州的执着,本质是试图修复《隆中对》破碎的战略蓝图。但面对孙吴已实质控制荆州、蜀汉国力不足的现实,这种理想只能化作《出师表》中“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悲壮呐喊。历史证明,失去荆州的蜀汉如同折翼之鹰,纵有“得其主不得其时”的才智,终难逆转地缘战略的碾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8
历史教堂

历史教堂

专注于国学历史、野史典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