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李默尹,究竟啥级别的干部?55年能授何衔?

度度狼观抗战 2024-11-07 09:04:39

陈大导演的志愿军系列两部电影中,由辛柏青饰演的“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李默尹,戏份那不是一般的足,从国内忙到国外,从后方杀到前线,妥妥的领衔主演。这位满场飞的”高参“,第一部出现在40军118师,第二部又跑到了63军189师,从温井一直打到铁原,可谓出尽了风头,无数观众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这哥们究竟什么来头,多大的官吖?

其实这个角色很重要,因为志愿军是个系列电影,分别刻画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参战部队主体都不一致,不是同一个军甚至不属同一兵团,需要用一个特殊的角色身份,把前线部队和“志司”之间串联起来,才能展现每次战役的全景。

而李默尹作为”军委作战部参谋”,赴朝兼任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肩负着“通天”的任务:代表我军最高军事机关,深入前线了解战况和敌情,很像塔山阻击战中的东北野战军司令部苏大处长。

如此李默尹出现在哪个部队都算合理,于是他既成为彭老总器重和爱护的干部,能够临行赠糖的那种,又可以直接冲杀在第一线,以老兵的身份自带战术BGM,砍瓜切菜般干翻美军。

当然也把许多观众看得一愣一愣的,搞不清楚这位来自我军最高统帅部的参谋,究竟是个啥级别的军官,反正就看见,前线干部战士一律呼其为“首长”!

一、“高参”可不是普通的参谋

特别注意李默尹这个人物,一定是影片虚构出来的,千万别去对号入座,“军委作战部”本身就是一个低调而神秘的机关,是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身边的军事幕僚和情报单位,以及上承下达的指挥机关。

军委作战部的随便一个参谋,如果下到野战部队,肯定是真名实姓的高级干部,不好乱编故事的,这事大家得明白。其实在电影中,已经出现了两名“军委作战部”的真实人物,而且都是开国将军。

其中之一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时兼分管作战的第一局局长),素来低调的开国上将李涛,那就是“李默尹“的顶头上司,李部长在总参谋部的职务则是第三部部长(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李涛将军是湖南人,出身红一方面军,早在30年代就担任过红军的师政委,抗战时期晋任军委作战部的副部长,解放战争爆发后出任代部长、部长,职级相当之高。

其二是周总理的军事秘书,较为知名的开国少将雷英夫,公开身份是军委作战部第一局副局长,在总参谋部的职务则是第一部作战处长,等于“李默尹“的直接领导,级别同样不低。

正是雷英夫少将,曾经提前判断出,美军有在仁川登陆的可能,军事素养可见一斑,这两位开国将军,都是我军最高统帅机关的核心幕僚,轻易不可能冲上火线去。

可是剧情需要这么一个人物,既有军委作战部的身份,同时担任志愿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还能随时深入前线,让广角和特写的切换很自然,那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设定一个角色。

于是有了李默尹这个高级参谋,如果经常读民国史料,当知“高参”是一个常见的职务,有的叫高级参谋,有的叫高级参议,性质差不太多,总之都是高级军事单位的重要幕僚。

“高参”不同于普通的参谋,多为资深谋士或者主官的私人幕僚,参赞中枢或领率机关,军事和政治的话语权很重,民国时期的高参,挂少将中将衔的大有人在。

二、关于李默尹的职务级别

如果从实际职务上推断,既然李默尹只是军委作战部的高级参谋,并未担任副局长、局长等重要职务,则其级别就要低于雷英夫副局长(正军级),因此其军队级别的上限,至多为副军级干部。

如果是军级干部,一般会有相应官职的,人民军队毕竟不同于旧军队。如果从军装颜色来看呢,按照“50式军装”的特点,陆军常服以“树枝绿”为主色调,其中营以下干部的军装面料为棉布。

影片中李默尹的儿子李想,时任第63军188师某营教导员,自然就是棉布军装。而团级干部的军装面料为“粗呢”、师级以上的军装面料为“细呢”,认真看李默尹的正式军装,很明显是“细呢”。

因此李默尹这位志愿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又肯定是师级以上干部,换言之,他的准确军队级别,可以确定在正师、副军两级之间,不可能是其他的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影片中只要李大参谋下到部队,无论是军长、师长都得叫一声“老李”,以示对他级别、来头和资历的尊重,至于营以下的干部战士,自然要以“首长”相称了。

这对父子之间,即便儿子在公开场合称谓老子,也得如此,道理其实很明显,儿子都晋升正营级干部了,老子不可能是团级干部,那完全不符合历史和实际情况。

顺便说一句,抗美援朝进入第二个年头后,志愿军已经全面取消了“50式军服”的大盖帽,更换为更方便的“解放帽”,所以《志愿军存亡之战》的军帽是符合历史的。

不过我军正式评定军队级别,那是1952年的事情了,所以在铁原阻击战爆发的1951年,如果没有相应具体职务,干部级别区分的不是那么清晰,那么李默尹究竟是正师还是副军职干部呢?

其实电影中也有隐晦的细节体现,那就是李默尹关于自己革命历程的回忆,之前李教导员总是追问父亲,母亲到底是怎么死的,李高参支支吾吾不肯详告,直到铁原阻击战打响之前,才匆忙说出真相。

原来李妻牺牲在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中,对于这个情节设计,许多观众表示强烈质疑:牺牲在敌人的刑场上,是光荣而壮烈的,当可大方告知,有什么需要隐瞒的呢?简直是故弄玄虚!

三、李默尹可能授予的军衔

不去管它合理与否了,总之这段回忆证明,李默尹同志参加革命的时间,是1927年甚至之前!这可就了不得了,要知道,这个资历是大多数开国少将都达不到的标准!

比如他的直接上级雷英夫少将,也才是1938年参加革命和入党的“三八式干部”,履历差了整整一个时间段。军委作战部的一号首长李涛上将,是1926年参加革命的,1927年才加入红军队伍。

所以李默尹的资历,简直跟开国上将不分上下,就算1927年参加革命吧,到1951年也已经过去了24年,而且还被遴选到军委机关工作,说明政治过硬没犯过什么错误,怎么可能才混到正师级?

综合资历和职务等因素考量的话,李默尹绝对是副军级干部,而这个军队级别在1955年,比较合理的的军衔,是授予“大校”或者“少将”,再参考参加革命的时间段,授少将衔的公算最大!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李大参谋能否坚持到1955年的大授衔,在系列电影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中,李默尹率领63军189师的部分指战员,主动发起了攻击“曹川水库”之战,以迟滞美军坦克部队的进攻。

在这次战斗中,李默尹小分队与188师李想营派出的突击队汇合,成功拿下水库然后开闸放水,给188师争取到难得的巩固防线时间,说明一下,这个战例是真实的,志愿军63军战史对此有详细记录:

“188师炸毁了铁原东北的一座小型水库,用大水逼退了敌人的坦克,让部队喘息了两天”!两天已经很宝贵了,当时志愿军没有空军没有重炮,以轻步兵对付装甲部队太难了!

李默尹和小分队战士们,随后遭到美军伞兵的追杀,这个桥段自然是电影创作了,激战中李默尹腿被炸断,在撤退路上再遭袭击下落不明。影片给了个生死未卜的结局,如此重伤陷于敌后,还有活路吗?

依据国产电影的习惯性套路,李默尹既然自带主角光环,应该是不会牺牲的,总得给第三部留点伏笔。注意历史事实,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期,有不少志愿军官兵因撤退不及留在敌后,尤其是60军180师占比最大。

除去牺牲和被俘的,幸存官兵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坚持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个人看法,级别高又会打仗的李高参,很可能成为敌后游击分队的指挥员,带着同志们频频打击美军,配合正面主力的作战。

至于能否顺利归队,那得看导演编剧的心情了,既然188师某营教导员李想同志,已经牺牲在铁原战场上,李默尹大概率能够脱险,那便是妥妥的开国少将,毕竟“父子同捐躯”的故事,太过悲怆了!

铁原阻击战永载我军史册!《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战争场面,还是比较恢宏和惨烈的,看起来非常过瘾,只不过志愿军由攻转守的过程,诠释的有些生硬,算是小小的遗憾吧。

0 阅读:13

度度狼观抗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