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原理并非神经作用

董小华评趣事 2024-05-20 09:35:29

否定经络一派的论据是将“循经感传”现象归因于神经传导现象。他们往往借科普的名义,把针灸得气和循经感传等所有的感觉都归类于已知的神经系统功能。问题是,这一论点能站得住脚吗?

我将用事实和人体生理解剖学常识来归谬这个论点,以正视听。

下面首先要确定一下什么是“循经感传”?

循经感传是中医针灸学术语,循经感传现象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经络感传现象或针灸感应现象。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病症。

提醒一下,注意重点!!!

“循经感传是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病症。”

经络实质是从古至今针灸界以循经感传为最主要依据形成的认识。换言之,针刺产生的所谓循着经络出现的得气传导感觉,是人们认为有经络存在的最直接和最重要依据。

一些从业中医行业一辈子的业内人士,不会不清楚这个概念吧?那他为什么还拼命的否定经络的存在呢?如果他不清楚,那他一定就是混迹于中医界的南郭先生。如果他清楚,那他一定就是在做欺世盗名的勾当,有打着中医旗号毁中医之嫌!

一些人把解释“循经感传”现象的落脚点锁定在神经反射弧。

他们的定论无非就是:

“针灸针刺入皮肤是刺激穴位皮肤处的神经感受器了,就一定不可质疑产生以神经感受器为起点、向中枢传入整合参与的反射弧过程的全身反应。”并认为这是不可否认很基本的知识。

有一个所谓“现代中医学派”的,昵称叫“国学讲师倪可”的人,还就针灸效应是“神经反射弧反应的结果”,发表了一个荒诞的“论据”,其论据是这样说的:

“针刺足三里能立刻缓解胃痉挛疼痛,是足三里处神经感受器受到针体物理刺激形成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经中枢整合后传出到胃部即时调节了胃的功能。

这种针刺当时刹那间就可以呈现的疗效,必然是通过现代医学公认的神经内分泌全身调控系统完成的,不会有第二个,亦即不是经络参与调控的。”

我这里要问他一句:

“你为什么选择针刺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才会达到立刻缓解胃痉挛疼痛的目的?

你为什么不选择一个不是经络穴位的地方进行针灸,来缓解胃部的痉挛疼痛呢?你你有这方面的实践案例吗?”

他自然会对这番质询是张口结舌的。

某些庸医对乱扎治病的论据是:

“至于针刺什么地方会对什么病变效果更好,除了有已经存在的经验穴位外,可以进一步在一念代万念内涵的科学机制基础上做进一步临床实验探索。不过一定不要受根本不存在的经络认识干扰,感觉神秘莫测和感觉离开经络理论指导就手足无措了。”

说这种“理论”的人,虽然振振有词,但是谁也没有看到过他随意乱扎就可以治疗任何病症的实证论据。问题是,刺激的兴奋灶可以压制病灶的兴奋灶如果能成立,病人自己随便扎两针就能治好病,还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取穴干什么?这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然而尽管理论冠冕堂皇,然而他却在针灸实践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他深知,如果随便乱扎,极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

这种人虽然自己不做尝试,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积极撺掇怂恿别的针灸师进行试雷!

他曾说:

“一些针灸临床医生问我,不依据经络理论指导临床选穴治疗,你让我依据什么?我想告诉你们,针灸临床是针灸临床,针灸的现代科研是现代科研,在科研还没有形成新的系统理论依据前,你们还是照旧以经络理论为依据临床治疗吗!不过我建议你们有时不妨离开经络经验穴位,试试在表面好像没有道理的部位针刺,没准照样有效甚至效果更好呢!”

他这是要干嘛?这不是他牵驴,让别人当傻帽,替他拔撅子吗?

问题是,他的“针灸效应是神经反射弧反应的结果”的论断,在认知逻辑上,是无法自洽的!哪个针灸师会傻傻的替他当替死鬼?

为什么说,否定经络学说的人,他的“针灸效应是神经反射弧反应的结果”的论断,是错误的呢?

原因是:

一、循经感传的“气感”,和神经传导的感觉大相径庭:

《灵枢•九针十二原》用:

“若行若止,如蚊虻止”

来形容得气时的针感,形象的用似蚊虻爬行走走停停,来说明循经感传现象。

反观神经反射传导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触电样刺痛感,是一瞬间传导出来的。

《灵枢•刺节真邪》中记载:

“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这段话描述了针刺时促使热感产生并传导的方法。

《针灸甲乙经》中有:

“热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的记载,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寒感循经从足传至膝部的现象。

从中可见,这种似蚊虻爬行走走停停,感觉经络路线产生热流或产生寒流,这种在身上沿经络线运行的感觉和针刺神经末梢的冲击样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某庸医在叙述他的针灸实践所产生的个人体会时,曾经这样陈述他的患者所产生的感觉:

“当我针刺患者手或脚上的穴位,患者会产生一下子“麻”到了整个上肢或下肢的感觉。有的更敏感的人甚至能出现从手或脚麻到头部的感觉。”

我总觉得这个庸医给患者针灸所产生的这个针感很令人诧异,他施针所产生的针感更像是闪电,而正常针灸所产生的针感根本达不到这个速度,他是否因偏穴,给人家扎到神经上了呢?

二、针灸所产生的循经速度比神经传导速度慢:

《灵枢•五十营》用:

“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来描述了循经感传的速度。

经络运行速度在每分钟时间内只运行五米左右,而神经的速度在大概在每分钟120——7200米。这两种差别如同步行和飙车。

由此可见,经络运行的速度和神经传导的速度更是天差地别。所以我才用:

“经络神经说,暴露不在行。神经像闪电,经络行不慌。一分行五米,如人步不忙。神经如飙车,天壤已分详。理论破了产,气急乱了章。漫骂不绝口,满口吐芬芳。”来反驳庸医。

三、循经感传所独具的“气至病所”的特异性:

中医医疗观察实践表明,当有些人生病时,“循经感传”的线路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有时感传会完全离开平时的线路,直奔病灶所在的地方。这种现象早就被记载在古书上了,并称为“气至病所”,而且很容易在临床上观察到。

上述解析,已经无可辩驳的说明了“循经感传”现象不是由神经独家来完成的。

我为什么说了“循经感传”现象不是由神经独家来完成的”呢?

因为“循经感传”的感觉部分还是由神经来传导给大脑的。否则,则虽然经络还在运行,人体却是感觉不到的。

而庸医所说的现象:

“再如腰部脊髓麻醉,麻醉前针刺其下肢时,循经感传存在;腰麻后,按理说,麻醉的仅是腰部椎管内的一小段神经,并没有麻醉下肢经络,下肢的三阴三阳经络都正常存在,但是此时针刺下肢穴位,循经感传却不存在了。而在麻药失效后再针刺,循经感传又恢复了。”

这个现象,其实就是腰部脊髓麻醉现象发生后,经络的循经活动一直在进行,只是由于神经传导被阻断,人的大脑便感觉不到循经运动而已。当麻药的麻醉效应消失了,神经阻断得已解除,循经感自然又被神经传递给大脑,循经感传现象自然就恢复了。

所以,庸医的随后的定论:

“证明循经感传与麻醉部位已知的脊髓神经结构和已知的神经传导功能直接相关,与所谓经络实质没有一丁点关系。试问有敢说与经络有关的好汉吗?”

是大错特错的!

实际上,循经感传说穿了由两部分组成。

即:

一、循经部分,这个工作由经络负责来完成。

二、感传部分,这个工作由神经负责来完成。

虽然循经和感传二者各司其职,互不隶属,功能各异,然而神经却参与经络循经的感觉传递,但这个功能并不能混淆成经络循经现象。

在我之前反驳庸医的文章章评论区里,有一个中医黑替庸医辩驳说:

“你的反驳软弱无力,似是而非!反而是在替他进一步论证了他的正确性。比如你的关于腰麻反驳点,腰麻的确只麻醉了腰部一小段神经,这个他说的很确切;但是却能阻断麻醉部位以下所有神经功能,这是那一小段神经麻醉后形成的结果,而此时所谓的经络也消失了。你自己却反驳认为是经络受到了影响,那么岂不是自己就承认了经络和神经相关?还有幻肢痛就是建立在神经通路的基础之上的,何来的与神经无关?”

我对他的回复是:

“常识是,人感知经络运行,需要神经将经络运行的信息传给大脑,如果神经麻痹了,大脑自然感知不到经络运行的信号,循经感传自然会消失,然而此时,经络依然还在运行,只是大脑感知不到了。打个比方,经络运行就像汽车发动机的循环冷却水道,神经就发动机像水温感应系统,水温感应器的电线断了,不等于发动机循环冷却水不循环了,明白否?”

话说到这里,以庸医为代表的中医黑群体如果再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就是他的某种不健康心理在支配了。

神经针灸学说最大的短板在于,为什么主张这一学说的中医,还依然循经络穴位施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脑部针灸麻醉时,他为什么不敢在无经无穴的地方下针呢??

被庸医一班人极力抹黑的《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的循证医学实验,其实验结果再明析不过。

实验团队负责人汤青博士介绍说:

“此次该团队的实验在心包经手臂部分获取超过20cm长的清晰经络荧光影像。此次的经络成像更稳定,且沿一条经络的多个穴位运行轨迹更清晰,重复性强,荧光线与事先针灸师画好的经络线高度重合,完全达到了中医黑“要对照整个古代中医所画出的那些“经络线”,看看是否能完全对照”的要求。截至论文发表,除心包经之外,研究团队使用同样方法观察到了沿其它经络运行的三条荧光线。”

然而庸医为了否定而否定,用他那错谬的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否定这一成果。

他说:

“给肢体注射荧光剂后,身体一定出现局部微循环吸收荧光剂向心传导运输的过程而呈现线样表现,这是身体正常生理反应。然而问题是,荧光剂向心传导运输是没有直接微循环通道的,而微循环不是大脉通道循环,如何产生荧光剂向心传导的线样表现?”

然而人体解剖学真相是,显影针剂注射后,药物首先以注射点为中心,在细胞间质液中向四周扩散,呈现的是片状。随后被毛细血管网吸收,显影呈现网状。随后才逐渐进入血液中循环系统,最终进入大循环系统,然而在进入大中循环系统时,荧光剂已经被稀释,已经无法产生清晰明显的荧光显影,这已在这次心包经显影实验的对照组中得到验证。

连护士都明白的起码的医学常识,那就是打肌肉针,药物并不是在第一时间流向心脏,而是在注射点向四周扩散,进入微循环系统后,被稀释的药物以极低地浓度进入主循环系统。所以根本就不会产生如庸医所说的:

“给肢体注射荧光剂后,身体一定出现局部微循环吸收荧光剂向心传导运输的过程而呈现线样表现。”

这是起码的医学常识,况且实验结果是,荧光剂“沿一条心包经经络的多个穴位运行,轨迹更清晰,重复性强,荧光线与事先针灸师画好的经络线高度重合。”而且经仪器检测,荧光线附近根本就没有大血管。

从中可见,庸医的医学知识是多么的匮乏,以“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知识存储,如果运用在医学实践上,必然会成为害人的庸医。

后记:

有网友说:

“经络学研究还在求证的路上,没有形成最终科学定论,出现这种争议也属正常!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直到今天发达的西医技术,都没有研究透人体组织系统,可想而知生命体是多么的复杂神秘。”

我对他的回复是:

“然而可以通过现象看本质。”

是的,无论是循经感传现象,还是针灸按穴施针,还是国内外多项验证经络存在的实验证据中,不仅发现解剖学意义上的经络实体,而且还在对经络的物理探测,荧光显影方面提供了经络存在的证据。

这表明,多维度证据间,已经建立起可靠的关联性,再加上已经存在的循经感传现象,和针灸能治病等等所形成的完整证据链条,足以证明经络的存在。

有道是无证不信,孤证不立。无论是法庭质证,还是科学发现,都重视二重证据。

就是说,证据可信性分析可从多种维度进行质证,能形成证据间的关联性,使事实认定者通过对证言品质的推论,而形成证言可信程度的判断。从而得出所建立的证据体系是否完善、证据是否充分的结论。相关性是证据的根本属性,具有相关性的证据间如果能形成证据链,那么证据就具有可采性。

4 阅读:59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8:49

    都不敢承认古之大医是修行者能内视经络了吗?

董小华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