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罗青长看电视,发现老部下被塑造成反派,登报发文为他正名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4-19 05:48:38

1997年,我国上映了一部名叫《第二条战线》的谍战剧,讲述的是为了北平解放乃至全国解放无私奉献的北平地下党人的故事。

在那个缺少娱乐项目的年代,此剧一经播出,立马引起了全国观众的热议,收视率节节攀升。

曾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中央调查部负责人的罗青长,听说此事后,也坐在电视机前,追起了电视剧。

虽然这部电视剧中,许多人物都是用的化名,但作为隐蔽战线的元老,罗青长很轻易便能想到他们的原型是谁。

很快,罗青长便看的入了迷,看到精彩处,忍不住拍手叫好,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罗青长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因为在电视剧中,把一位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同志,描述成了大反派!

这让罗青长吃惊不已,北京都和平解放48年了,难道他的身份还没有公之于众?

思索良久,罗青长走到书桌前,决定写一篇文章,为这位曾经的老部下正名。

1997年7月10日,这篇文章发表在了《北京日报》上,名为《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

为何阎又文的身份一直没解密呢?原因很简单,为了照顾傅作义的情绪,他又为什么会被塑造成反派呢?这是因为他干过一件很“大胆”的事情!

阎又文,山西运城容县人,出身贫寒人家,幼时因交不起学费,几度辍学,无奈,只能白天打工,晚上读书。

好在他勤敏好学,深得老师喜爱,老师们不愿这样一个好苗子因生活所迫,失去读书机会,一起凑钱给他交学费。

1933年,19岁的他考入了山西大学法学系,在这里他结识地下党员杜任之、张友渔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阎又文和山西大学的众多热血青年,一起奔赴延安,在延安,阎又文进了有共产党情报保卫人员“黄埔军校”之称的七里铺情报侦查干部训练班。

从这里毕业后,阎又文进了西北军马鸿逵的部队,但很快他就离开了,因为1938年初,傅作义派人来见毛主席了,希望延安能派一些政工人员,去他那里建立政治机构。

傅作义是运城临猗县人,跟阎又文算是老乡,组织便决定,让阎又文以这层关系,打入傅作义内部。

果然,阎又文没让组织失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他就在傅作义部当上了团政治部主任,也是这时候,阎又文才秘密入党。

当时,他的上级领导,正是罗青长!

阎又文是山西大学的高材生,打仗他不在行,但要说起写文章,那可是一把好手,很快,他的文章就出现在了傅作义眼前,傅作义看后是赞不绝口,直接把这个小老乡调到了身边,让他给自己当秘书。

不仅如此,傅作义还让阎又文兼任政宣部主任,让他用笔杆子帮自己宣传抗战和动员更多人加入他的部队。

当时的傅作义,很佩服延安的毛主席,许多政策,都是参照八路军的规章制度,这让从延安来的同志们,是得心应手。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傅作义任用延安来的人,招致国民党非议,说傅作义的35军,已经被赤化成了“七路半”,蒋介石害怕傅作义倒向延安,于是在1939年秋,给他下达了一封密令,让他清共。

傅作义还算讲起义,收到蒋介石密令,他没有举起屠刀,而是给蒋介石回了一封信,说这些人是他请来的,不能对不起朋友,然后把同志们礼送出境了。

从延安来的人都被清出去了,但阎又文却留了下来,因为他是从马鸿逵那里来的,傅作义并不清楚他的身份。

当时,同志们撤的急,甚至都没来得及通知阎又文,但留在傅作义身边的他,却并不惊慌,因为他知道,只要留在傅作义身边,同志们迟早会来联系他!

从这时候起,阎又文便有意跟傅作义亲近,帮他写文章,帮他处理政务,给他出谋划策,渐渐的,二人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

对于阎又文,傅作义是相当倚重,尤其是在文字内容方面,他常说,别人写的稿子,总不符合他的要求,但阎又文写出来的东西,就像他要说的话一样。

阎又文被傅作义倚重,罗长青等隐蔽战线的同志们当然知晓,然而,在整个抗战期间,他们都没有联系他。

因为傅作义也是真心抗日的,而且跟延安关系保持的不错,完全没有必要动用阎又文这个“高级内线”。

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胜利,这时候,延安终于决定联络阎又文了,来联系他的同志名叫王玉。

7年未联系,延安的同志们,也不敢确定,阎又文还是不是当年那个阎又文。

因此,到达归绥后,王玉是小心翼翼,他先是通过口音,攀上了一个傅作义麾下一个名叫薛起禄的军官,借口来找弟弟,并随口提了一句阎又文。

在跟薛起禄混熟后,薛起禄带着他见到了阎又文,因为有人在场,他不便用暗语,这次见面没有结果。无奈,王玉只能再次寻找机会。

几天后,他打听到了阎又文的住处,拎着礼品盒上门拜访,对于这个莫名其妙的人,阎又文很警惕,没办法,王玉之能实话实说:“我是从延安来的,党中央派我来找你!”。

听到这话,阎又文激动的直落泪:“多少年了啊,我总盼着这一天!”。

在联系上阎又文后,王玉把他带到了一个自己投资开设的布店,告诉阎又文,这里就是他们二人的联络点,他只有自己一个联络人!

除此之外,王玉还向阎又文交代,他的任务是掌握和了解具有战略性的政治军事情报,以及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关系,其余的一律不要管,以免增加暴露的风险。

在王玉将情报传回延安后,延安对阎又文极其重视,为了避免他的身份暴露,这条情报线,被压缩为了:阎又文——王玉——罗长青。

当然,毛主席、周总理、李克农,也是知道阎又文的存在的。

跟王玉接上头,阎又文很快便将傅作义的军事实力、作战计划,师以上将领等信息告诉了王玉。

他还特别告诉王玉,傅作义已经被蒋介石绑上了战车,很快就会进犯绥东解放区。

这个消息,让王玉心惊不已,当时,他刚到归绥,没有通讯设备,想联系上千里之外的延安难如登天,无奈,他只能跑去绥东,把情报报告给相关领导。

可惜的是,绥东的人,并为听信王玉的话,还觉得他对于傅作义的军事力量太高估了。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果然如阎又文说的那样,傅作义进兵绥东,绥东战役爆发。

因为没采信阎又文的情报,绥东的解放军准备不充分,损失惨重,还相继丢失集宁、丰镇、张家口等地。

好在一点,阎又文是傅作义的“影子”,凡是重大的军事、政治会议,阎又文都会参加,而且还担任记录工作,傅作义的重要电报、文件及讲稿都由阎又文起草。

因此,阎又文对傅作义军队动向、部署,可谓是了如指掌。

在接收到阎又文的情报后,部队开始避其锋芒,战略性撤退,并未再造成多大损失。

在绥东战场“势如破竹”,让傅作义喜不自胜,感觉自己很牛的他,竟然两次找到阎又文,让他帮自己给毛主席写一封信,主旨就一个,那就是“涨自己威风,灭共党志气”。

接到这一任务的阎又文很为难,他是一名地下党员,让他骂自己的党,骂自己的领袖,他自己不愿意啊!

不知如何是好,阎又文就把此事告诉了王玉,让他请示延安。

令阎又文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竟然指示,让阎又文要骂的狠一些!

为什么要他们要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阎又文骂的越狠,越能激起解放区民众的同仇敌忾,也越能让傅作义狂妄自大。

收到回信,阎又文放心了,他花费了一夜时间,苦苦构思了一篇《致毛泽东公开电》。

当这篇文章,摆在傅作义面前,傅作义是拍案叫绝,一字未改,就发表到了《奋斗日报》上。

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看到这篇文章,同样拍手叫绝,毛主席要求《解放日报》全文转载。

身在晋察冀的朱老总看到文章后,下了个命令,要求晋绥、晋察冀军区,对连以上干部,宣读这篇文章。

他也认为,“请将不如激将”,让将士们读这篇文章,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这篇文章,在当时影响极大,许多不了解内幕的人,是恨死了阎又文,比如阎又文的许多好朋友,都直接宣布跟他断绝关系,比如不知真相的贺老总,就扬言要开除阎又文的党籍。

再加上当时,有许多地方的同志,曾试图与阎又文建立秘密关系,都被阎又文“无情拒绝”,这也加深了同志们对他的误解。

像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后来罗青长站出来替他澄清,恐怕直至今日,他依旧是个“大反派”。

很快,时间来到1947年7月份,此时,解放军开始从防御转为进攻,而傅作义的战力,也比以前更强了,身为华北“剿总”的他,坐镇北平,拥兵60万,可谓兵强马壮。

这时候,最为傅作义的“影子”,阎又文更加受中央的重视了,在王玉去北平找阎又文时,李克农特意交代他,万一被捕,哪怕是牺牲了,也绝不能暴露阎又文!

1948年4月,王玉第一次进北京城,进城后,阎又文告诉了他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傅作义和蒋介石有矛盾了!

傅作义认为,国民政府太腐败了,他多次建议蒋介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进行改革,但蒋介石却没在意。

对于这个“华北剿总”,傅作义也没太大兴趣,认为是蒋介石让他收拾华北烂摊子.

阎又文还告诉王玉,傅作义现在不想打内战了,对国民党的现状,很是心寒。

根据阎又文反映回来的情况,毛主席等人仔细分析后认为,如果东北有战事,傅作义未必会听蒋介石的命令,前去援助东北。

因此,毛主席他们才做出决策,要求林彪先打锦州,“关起门来打狗”,果然,在整个辽沈战役期间,傅作义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

东北解放后,华北就危险了,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傅作义直接扯到长江以南,用以加强长江防线,如此一来,至少可保证南方不失。

对此,傅作义持否定态度,他认为退守江南是偏安一隅,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南撤,最终,他拒绝了蒋介石的安排,继续固守华北。

1948年10月,王玉再次前往北平,找阎又文要三方面的情报,一是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关系,恶化到了什么程度;二是“华北剿总”的军事力量和计划;三是傅作义下一步的政治动向。

很快,这些情报阎又文便搞到手了,当看到傅作义决定在华北跟解放军开战,而且他还认为我第四野战军进关应该会在1949年5月份左右时,毛主席心里有了计划。

1948年11月30日,80万东北野战军提前结束修整,兵分三路秘密进关了,并且迅速对傅作义60万大军完成了合围。

这一招,打了傅作义一个措手不及,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是战,是走,还是和,傅作义一时拿不定主意了,60万对80万,他的胜率并不大。

没了主意的傅作义,第一个找来商量的人,便是阎又文,此时的阎又文,又接到了新的指令,那就是争取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他给傅作义指的,当然是第三条路——和平起义,在阎又文对当下形式的认真分析下,傅作义心动了。

1948年12月17日,傅作义第一次派出了代表谈判,但此时的傅作义,已经对和谈信心不大了,因为在第一次接触没多久,他的35军,在新保安便被解放军给全歼了。

看出了傅作义的心思,阎又文除了自己劝,也只能想办法让更多希望和平的人去劝说傅作义,利用职务之便,阎又文把傅作义的老友刘厚同、杜任之等等,带去见傅作义,让他们有机会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

1949年元旦,王玉第三次进北京城,这一次,他潜伏在了北京城,傅作义每天的政治动向和思想动态,阎又文都想办法告诉他,他则想办法把情报送出城外。

有阎又文在,对于城外的解放军来说,傅作义这里基本没有秘密,想要拿下他,难度自然小的多。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终于决定起义,并召开记者招待会,在招待会上,替傅作义宣读《起义决定书》的,正是阎又文!

北平和平解放后,阎又文跟着傅作义,去西柏坡见了毛主席。

当得知傅作义身后跟着的这个年轻人就是阎又文时,毛主席笑着说:“你的文章写得很生动啊!”。

这话,让傅作义尴尬不已,但阎又文却听出来了,毛主席这是一语双关,夸他事情办得好。

在西柏坡,阎又文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上线罗长青,在跟罗长青私下相处的时候,阎又文希望他能恢复自己的组织关系,但罗长青拒绝了,因为他怕傅作义受不了。

想想看,一个跟了自己10年的“影子”,竟然是潜伏在身边的间谍,这事儿要真让傅作义知道了,那不得气的脑梗吗?

对此,阎又文表示理解,也就再没提过这个事情。

1950年,阎又文跟着傅作义的起义部队奔赴朝鲜,等他1953年回国,当水利局部长的傅作义,立即点名让他来水利局工作,阎又文有重新成了他的部下。

1958年,阎又文在征得傅作义同意后,加入了共产党,1960年,他调任农业部粮油局局长一职。

当时,正值3年自然灾害,阎又文的压力极大,在连续的四处奔波中,阎又文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年仅48岁。

在阎又文离世后,傅作义对他的妻儿也颇多照拂,直到1974年,79岁的傅作义因病离开人世。

傅作义至死不知,自己最亲密的小老乡,是一位潜伏在他身边的红色特工。

在阎又文死后,他的妻儿们,遇见了一件怪事情,那就是每到人生紧要关口,这个政审总是通不过,这让他们惊诧不已。

他们找过阎又文生前工作过的水利部、农业部、中组部,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答案,直到1993年,他们才找到原因。

当时,阎又文的二女儿在北京公安局工作,公安局的副局长名叫刘光人,他也曾是北平解放前的老地下党,并且与王玉相识。

一次见面后,二人聊起了以往的事情,提到了阎又文,从王玉口中,他才得知阎又文是一位隐蔽极深的地下党员。

得知阎又文的儿女,因为父亲的关系,经常被卡在政审上,王玉开始为他们奔走,很快,农业部便给他6个子女的工作单位发去了公函,证明了阎又文的身份。

可是,这次证明,仅限于阎又文孩子们的工作单位,在社会上并未流传开来,这才出现了电视剧《第二战线》中,阎又文被塑造出大反派的事情。

幸运的是,这部电视剧,被阎又文的上司罗青长看到了,他为他写了一篇文章,并公开发表,这才为他洗清了污名,也让人民知道,在隐蔽战线上,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0 阅读:1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