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潮汐与美军大棒是美国收割世界的手段,即便遭到抵制仍在持续,其根源在于高达36万亿的美债规模。
这一庞大债务不仅重塑了美国自身的经济与政治生态,也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
美债驱动的霸权行径之起源与演变回溯2008年,美国资本家贷款给民众买房,金融危机爆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下,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接连出问题,危机席卷全球。
作为危机源头且身为世界第一的美国,本可依靠德州仪器、福特通用、波音等中高端制造业,通过海外卖货赚钱填补窟窿,可这过程痛苦。
美国没这么做,而是以国家信用向世界发行美债。大家因美国是世界第一纷纷购买,资金流入美国。
美国用美债资金提高福利、救企业经济,经济在10年后好转,摆脱危机,代价是美债规模达10万亿。
10万亿美元债务让美国发现,无需发展制造业、辛苦工作,靠金融收割就能满足支出,自此卖国债成瘾,彻底放弃制造业。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靠发美债救经济,制造业走向空心化。
此时,全球投资者意识到,美国拿美债资金增加福利与国防支出,这两个领域无法创造新价值,美国就像一家没主营业务、没现金流、不盈利的空壳公司,拿融资养“保镖”(扩充军事力量)威胁讨债人。
2010年,许多国家看清美债本质,不再投资。
美国一旦还不上美债,国家信用将崩塌,世界霸权地位不保。
为应对美债卖不出的危机,2010年后美国大幅增加国防开支,靠军事力量维护自身利益,甚至扰乱他国。
全球搅局与美债困局2010年,美元地位动摇,欧元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结算货币,威胁到美元霸权。
美国随即施展两手策略:一方面挥舞军事大棒威胁,另一方面利用对金融媒体的掌控,大肆宣扬欧债问题,聚焦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五国的债务窟窿,引发市场恐慌。
受此影响,欧元需求锐减,欧盟资金回流购买美债。
关键时刻,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俄罗斯加入欧盟的预期。
欧盟作为制造业中心,极度缺乏资源,若俄罗斯加入,无疑能为其注入优质资产,重塑市场信心。
最终,默克尔成功化解美国挑起的欧债危机,让美国获利寥寥。
欧债危机后,美国与欧盟结怨。
为维护美债地位,吸引全球资金流入美债,打压欧元,2010年后美国在欧盟扶持反对力量,推动环保少女、LGBT、女权等运动,搅乱欧洲政坛。
其中英国受影响最大,10年换6任首相,最终在混乱中举行脱欧公投,以微弱差距脱欧,欧元认可度随之下降。
美国仍不罢休,鉴于默克尔拉拢俄罗斯,2022年美国拱火俄乌冲突,断了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
至此,英国脱欧、俄罗斯远离,欧盟实力大减,欧元无力再挑战美元霸权。
从2025年回望,这一切都是美国为保美元和美债优势,蓄意肢解欧元区的结果。
如俄乌冲突后,大量资金涌入美债,美债规模从20多万亿增至36万亿。
全球局势一乱,美元作为避险资产受追捧,资金流入美债,比如缅北电诈背后也有美国身影。
2010年后,美国还盯上了南美洲。巴西牵头智利、阿根廷等国想建立联盟并发行统一货币,威胁美元地位。
美国随即出手打压巴西,利用美元潮汐金融收割,在巴西农业资产价格低时买入,价格涨后高抛,致使巴西粮食价格异常,百姓缺粮,破坏南美洲经济联盟计划。
老美在巴西农业市场一轮轮收割,导致巴西优质农业资产多被美国三大农业巨头掌控,巴西总统卢拉对老美心怀恨意。
老美这么做是为防止其他势力挑战其地位、分食流入美债的资金,否则美国可能崩溃。
为强化市场,美国内部如美股走了十年牛市,吸引全球资金,使美债购买者增多,美债规模达36万亿。
如此庞大债务仅靠收割欧盟、南美洲已无法消化,现在老美需要找新的目标来为其债务买单。
综上所述,美国凭借美元潮汐与美军大棒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收割,以维护美债地位和美元霸权,从制造欧债危机到搅乱欧洲政坛,再到破坏南美洲经济联盟,手段层出不穷。
如今美债规模已达36万亿的历史天量,在收割欧盟和南美洲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正试图寻找新的目标。
这不仅给世界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也让全球各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寻求应对之策,以打破美国的霸权行径,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公平。
文本来源 @小智侃财经 的视频内容
用户16xxx85
美國償還美債根本不可能。除了印美元或賴債這是肯定的。美國維持美元堅挺,就是要稱霸世界,美以屠殺中東人民,震懾世界。繼續印美元維持美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