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情人》:将最露骨的男女事,用最干净的方式讲出来

历史不惧孤 2024-03-05 10:00:35

《情人》讲述了一段禁忌之恋:

一个富有的中国男子,包养一个贫穷的殖民地白人少女的“艳情”故事。

这个故事最大的卖点是它是真实的。

这是法国女作家杜拉斯的真实经历。

晚年的杜拉斯,言辞犀利而坦诚:

“我爱男人,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

“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那我可能会去做一个妓女。”

除了真人真事,《情人》还有两个触及心灵的关键词:

一是原生家庭之痛;

二是永失所爱。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01

1930年,15岁半,西贡,在湄公河的渡轮上。

这是《情人》的故事开头。

15岁半的杜拉斯,戴玫瑰木色男帽、穿茶褐色真丝裙衫、臂肘支在船舷上、一只脚踩着栏杆,镶金条带的高跟鞋辉映着河水的反光。

在河上雾蒙蒙的阳光下,停着一辆黑色的汽车。

汽车里,一个中国人正在看这个孤零零的女孩。

他鼓起勇气过来搭讪:

“你是不是愿意让我送你到西贡,送你回家?”

杜拉斯盯着他看,肆无忌惮地看。

后来,她在书里不厌其烦地回忆中国情人风度翩翩,有汽车,有穿白制服的司机。他吸英国纸烟,贵重原料发出的芳香很好闻,有蜜的味道。他周围飘着欧洲古龙水的香味,他的皮肤透出丝绸的气息,带柞丝绸的果香味,黄金的气味。

总之是金钱的味道。

这个故事一开始,钱就可以制造欲望。

没有钱,故事也不会存在了。

杜拉斯受到豪车和豪车背后巨大的家族财富的诱惑,她回答说:

“我很乐意。”

02

杜拉斯上了黑色的汽车,她觉得车厢大得像西贡大旅馆的房间。

在车上,中国人看到她身上那些贫穷的标记:

磨损的黑色缎子鞋,硬纸板做的“本地”手提箱,男帽。

他笑着问道:

“您就穿这双鞋上学?”

杜拉斯看着自己的鞋,她平生第一次看到这双鞋的寒酸。

与此同时,她注意到中国人无名指上戴着花式金戒,隆起的中央部位镶有钻石。

对于这只手的无名指而言,这颗戒指太大、太重了。

中国人没有隐藏自己的财富,滔滔不绝地讲述他雄厚的家世背景。

“我刚从巴黎回来,住在沙沥的一幢蓝色大宅子中。”

那幢有蓝色琉璃瓷砖栏杆的房子正对着河水,是沙沥赫赫有名的豪宅,每一个沙沥人都知道。

她注意听着,听他谈话中道出的种种阔绰的情况。

他说他是中国人,他说他的父亲最为可怕、最为富有的一个,他说他是嫡长子,是父亲唯一的继承人。

杜拉斯一边听着,一边想起自己贫穷、癫狂的原生家庭——

杜拉斯真实照片

03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越南。

在这片土地上,她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她的父亲亨利是数学老师,母亲玛丽是小学教员。

杜拉斯7岁那年,父亲病逝,不幸接踵而至。

母亲被骗光所有钱——她花费积攒了20年的积蓄,却买下距离太平洋仅三公里、根本不能耕种的六百公顷土地。

每当海水涨潮,堤坝便被冲垮卷走,农作物被全部摧毁!

最终,玛丽倾家荡产,欠下大笔债务。

杜拉斯与母亲、哥哥

中年丧夫、创业失败、经济困难毁掉了这位母亲,她开始殴打女儿出气。

杜拉斯的大哥皮埃尔、这个父性本能和罪犯本能的混合体,也加入其中。

暴力,成了这个家庭星座的中心。

“要看轮到谁打我。如果大哥觉得母亲没有用合适的方式打我,他会说‘等等’,然后替她上阵。”

“母亲的殴打和大哥的殴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哥的殴打更疼,更让我无法接受。每一次,我都觉得他简直要把我杀了,我不再是愤怒,而是害怕,害怕我的头会掉下来,在地上乱滚,或者头还在,但是疯了。”——《现代出版档案馆档案(杜拉斯日记)》

童年杜拉斯

并且,母亲终其一生都只爱她那歹徒似的大儿子,不爱其他两个孩子。

杜拉斯和小哥哥保尔,只能在暴力下瑟瑟发抖,抱团取暖。

杜拉斯一直在等待,等待母亲如春风的手抚摸她的秀发。

但母亲的目光越过她的头顶,眼中只有大哥。

少女时期的杜拉斯

作家洁尘说过一句话:

“设身处地地思考,谁不爱我都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的,但我的父母不能不爱我,否则就是违背天理。如果我遭遇到一种违背天理的生活,我怎么能让自己活下去?”

最可怕的怀疑是对母爱的怀疑,有了这种怀疑,人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垮掉。

少女时期的杜拉斯

就像杜拉斯在她的生活和作品中做的一切那样:

她委身于中国情人,一次又一次触犯性和社会的禁忌。

04

在轮渡上相遇后,中国人天天都去学校找杜拉斯。

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她跟着他来到堤岸(华人区)的一个房间。

于是,杜拉斯有了第一个情人。

他有着雨一般柔滑的皮肤,缓缓的手势,东方的异国情调。

她体验到大海,时而愤怒时而平稳的大海。

他问她,为什么要来?

她说:

“贫穷已经把一家四壁推倒摧毁,一家人已经被赶出门外,谁要怎么就怎么。胡作非为,放荡胡来,这就是这个家庭。所以我在这里和你搞在一起。”

他问她,是不是因为他的钱,她才跟他来的?

她说:

“我想要你,你的钱我也想要,当初我看到你,你正坐在你那辆汽车上,本来就是有钱的。”

外面,白日已尽。

他又问她:

“是否会记得这个下午,这个房间?”

她把这房子看了又看,说:

“这和随便哪里的房间没有什么两样。”

中国情人哑然失笑:

“你爱的是爱情,我早就知道,你把我骗了。”

或许,少女杜拉斯爱的只是被爱的感觉,一种温暖的、涌动的、情窦初开的欲望。

05

故事一开始散发着很浓的金钱味道。

但渐渐地,这场金钱的交易演变成一段令人目眩、刻骨铭心的爱情:

“吻在身体上,催人泪下。”

“我们是情人。我们不能停止不爱。”

“在那个房间里,每天夜晚,我都去加深对上帝的认识。”

她会问他: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父亲,是否就和别的人家不一样?”

他也会对她诉说自己的孤独——财富带来的孤独,还有爱情和欲望产生的孤独。

不过,他们从来不谈将来。

因为中国人的父亲,早就为儿子订下了一位未婚妻。

“两家的父母从小就为我们订了亲。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七岁。在中国总是这样做的,为了保全家族的财产,双方家庭应该门当户对……这是根深蒂固的习俗,谁也不能违背。”

中国人曾经跪着求父亲,希望把杜拉斯留在自己身边。

“我求他。我跟他说,他一辈子至少有过一次这样的爱情,说不可能不这么办。我要他让我跟你结婚一年,然后把你送回法国。因为要我放下对你的爱,我做不到。”

但父亲不理会,他只是重复一句话:

“我宁可看着你死。”

种族的差异、贫富的鸿沟,注定这是一场悲情故事。

06

母亲得知杜拉斯跟一个中国人在一起,一开始是暴怒。

她把女儿关到房里,拳打、掮耳光:

“你将要嫁不出去,不能为社会所容,从社会上被剥夺一切,毁了,完了,将成为孤苦伶仃一个人!”

杜拉斯一边挨揍,一边不停地说:

“我和他在一起,只是为了钱。”

母亲停手了。

这贫穷的一家子的确很需要钱。

不久,中国人请杜拉斯一家吃饭。

杜拉斯的两个哥哥只管大吃大嚼,一句话都不和妹妹的情人说。

因为,他们的脑袋里从小就被灌输高人一等的观念,比如身为白人和“上等人”、凭着知识和殖民而获得的荣耀等。

然而,当中国人掏出一大叠钞票付账的时候,他们目瞪口呆。

面对偌大的数目,杜拉斯的母亲没敢纵声大笑。

她暗暗咋舌:“七十五皮阿斯特,”她强忍着笑,“啊呀呀,”终于憋不住,像孩子一样笑个不停……

之后,他们有了对情人财富的梦想。

这梦想不是杜拉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的。

于是,女儿出去搞钱,母亲不再干预。

甚至母亲说服校长,让女儿住在寄宿学校就像住在旅馆里一样:

“让她晚间自由行动,不要规定她的返校时间。”

07

从此,杜拉斯置身于永不离身的丑闻之中。

在中学,她被孤立了,到处都是蔑视的眼光。

同学把她当成“卑污”的妓女来对待。

同学冒犯她,而她也不能求助于学监,因为他曾经把她关进自己的办公室,企图抱她。

就在这个时候,杜拉斯疯狂迷恋上了文学。

而越南这个地方,这一家人是待不下去了。

杜拉斯

在轮渡相遇一年半后,中国情人给了杜拉斯一笔相当可观的钱。

这笔钱不仅帮她母亲还了债,还帮这一家子回到法国开始新生活。

杜拉斯与母亲

在离开之前的一天晚上,在小木屋的游廊上,母亲满怀爱意地对杜拉斯说:

“我的小丫头!”

那是母亲第一次这么称呼她,第一次真正地看着她。

那一刻,爱四处漂浮,一直蔓延到对面的暹罗,蔓延到群山之间。

杜拉斯

08

回到法国后,杜拉斯跟中国情人再没见过面。

从此,她放浪形骸,一辈子只做2件事:

写作和谈恋爱。

杜拉斯与恋人拉格罗莱

1933年到1937年,杜拉斯在巴黎法学院学习并拿到学士学位,接着踏入了政治学院。

大学期间,她为同班同学勒高克堕过胎,她跟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拉格罗莱谈恋爱,然后又劈腿拉格罗莱的好朋友罗贝尔。

“我不忠诚。并非一直不忠,但大多数时候我是花心的。也就是说我喜欢这样,我爱的是爱情。”

杜拉斯与丈夫罗贝尔

1939年,法国被迫对德宣战。

杜拉斯给罗贝尔发了一个电报:

“想嫁给你。回巴黎。玛格丽特。”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婚姻或许是一种支持、一种慰藉,让人对未来有所等待。

1939年9月23日,25岁的杜拉斯嫁给了罗贝尔。

她在他身边度过了一段灿烂而幸福的时光。

杜拉斯

然而,罗贝尔于1940年走上前线,1944年被关入集中营。

他出来的时候形如枯槁,瘦得只有37公斤。

与此同时,杜拉斯的儿子一出生就夭折了;她的小哥哥保尔死于支气管肺炎,死的时候还不到30岁。

杜拉斯

经历了以上种种,杜拉斯跌入了黑暗之中。

漫长的失眠开始了,还有那可怕的、无法慰藉、无法填满的“空虚”。

杜拉斯与情人马斯科洛

不久,杜拉斯婚内出轨,爱上一位“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他叫马斯科洛。

她给他写炽热的情书:

“凌晨六点。我是一具尸体。没有你我成了一具尸体。”

杜拉斯与丈夫和情人

之后,杜拉斯把马斯科洛介绍给丈夫。

这两个男人竟然成为挚友,三人之间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关系。

杜拉斯与儿子乌塔

直到1947年,杜拉斯生下马斯科洛的儿子乌塔,这才跟罗贝尔正式离婚。

结束了8年的婚姻后,杜拉斯跟马斯科洛同居,共度差不多10年的时光。

1956年,马斯科洛跟一个有夫之妇有了私生子,杜拉斯失望地提出分手。

雅尔罗

分手后的杜拉斯在一场舞会上,邂逅了比自己小8岁的雅尔罗。

雅尔罗已婚,有3个孩子,他是个记者,也是个作家。

舞会结束,他提出送杜拉斯回家,她拒绝了。

他不死心,从朋友那儿打听到她的地址,给她写了一张纸条:

“我在XX咖啡馆等你。”

之后,他每天在咖啡馆等上五六个小时。

杜拉斯

第8天,杜拉斯走进了那家咖啡馆。

“我非常渴望新的爱情。第八天,我走进了咖啡馆,就像走上绞架一样。”

雅尔罗的生活是一辆疯狂的赛车,带着杜拉斯呼啸而过。

酒精、暴力、情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题。

他们在一起喝得烂醉如泥,他们激烈争吵、大打出手。

雅尔罗对朋友说:

“杜拉斯喜欢挨揍。”

两人分分合合七八年,1964年的一天,杜拉斯终于把雅尔罗从家里赶了出去。

杜拉斯与扬

1975年,23岁的哲学系学生扬·安德烈亚,对杜拉斯的书一见钟情。

他将其他作家的书全都扔掉,只读杜拉斯。

在杜拉斯的读者见面会上,他鼓起勇气问杜拉斯:

“我可以给您写信吗?”

杜拉斯写下一行小字,轻声说:

“这是地址。”

扬给杜拉斯写了整整5年的信,杜拉斯只字未回。

直到觉察扬要放弃的时候,杜拉斯回了信。

杜拉斯与扬

1980年的一天,28岁的扬,敲开了66岁杜拉斯的房门。

两人谈书、谈写作,谈了好几个小时。

这时,天色已晚,杜拉斯说:

“别浪费旅馆钱了,而且,到处都满了。我儿子的房间空着,他不在,你就睡在那里。”

一切发展得很自然。

从此,扬留在了杜拉斯身边,他成了她的情人、护工、打字员、仆人,接受她的统治与喜怒无常。

扬一度窒息,离家出走。

但第二天,他又会回来。

“我把你赶了出去,你又回来了。你没有一点自尊。人到了这种地步真是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然后,他们拥抱,一起开瓶红酒。

说到底,他们两个谁也离不开谁。

这种关系持续了16年,直到杜拉斯去世。

写作中的杜拉斯

09

说了杜拉斯的爱情,再说她的写作。

杜拉斯的原生家庭是她的不幸,同时也是她的运气。

在越南生活的童年,成为她想象力不可或缺的参照。

“我全部的书写就是于焉而生,源自水稻田、丛林、寂寞。那个瘦巴巴又神经兮兮的孩子的童年。”

她那疯疯癫癫的母亲,更是她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有一个绝望的母亲,真可说是我的幸运,绝望是那么彻底,向往生活的幸福尽管那么热烈,也不可能完全分散她的这种绝望。因为她,我脑子里才有了搞文学的概念。”

杜拉斯

20世纪50年代开始,杜拉斯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在各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

1956年,杜拉斯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改编成电影的收入,买了她的第一幢房子。

“这座房子起了很大作用。它抚慰了我童年经历的一切痛苦。”

这幢房子有她潜心写作需要的孤独和寂静,她开始以每两年一本书的节奏创作。

杜拉斯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是一本母亲之书。

然而,当杜拉斯把书拿给母亲看,玛丽却勃然大怒:

“你怎么可以把我的生活如此露骨地写出来?让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同年,玛丽去世。

她临死之前,依然只在召唤她那鬼混的大儿子。

“我当时在房间里,我看到他们哭着吻抱在一起,对将要分开感到十分难过。他们没有看过我。……她想同他一起埋葬。在墓穴里只有两个人的位置,这不能不减弱我对她的爱。”

在渴望母爱几乎一生之后,杜拉斯最终一无所获。

杜拉斯

无论是作为一个女儿,还是作为一个作家,杜拉斯都从来没有获得母亲的青睐。

而死去的玛丽再也不会明白,杜拉斯写《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不是要和母亲算账,而是要和自己清算。

“运用写作,是为了进入某些事情,那些仍然藏在我身体深处的东西。”

写完母亲,杜拉斯渡过了这条河。

她换了河岸。

她开始从中国情人的角度,重新写童年和少女时代的那个故事。

杜拉斯

10

1984年,70岁的杜拉斯写出小说《情人》。

彼时,母亲早已去世,杜拉斯也老到对丑闻无所畏惧了。

于是,她终于无所顾忌,终于敢写情人不是一个种族的。

“母亲活着,我不希望她发现某些事。然后,有一天,她过世了,剩我一个人,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说出真相呢?《情人》里的每件事都是真的:服装、我母亲的愤怒、她让我们咽下去的淡而无味的食物、中国情人的豪华房车。”

这一次,杜拉斯弱化了史诗般的背景、殖民地波澜壮阔的时代,强化了感情的纬度,还有她的身体和“不道德”的欢愉。

1984年12月12日,《情人》荣获法国久负盛名的文学大奖——龚古尔文学奖。

从此,杜拉斯成了流行作家,成了出版史上的一道奇迹。

记者采访她:

“写《情人》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杜拉斯说:

“某种快乐。这本书走出晦暗——我将自己的童年流放进去的晦暗,而且它毫无规则可言。”

事实上,杜拉斯这辈子都没有下过轮渡的那条船。

她永远只写了一本书,一本沉浸于罗望子和桂皮的气息之中、关于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书。

《情人》出版之后,中国情人给杜拉斯打来一个电话。

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黄水梨故居照片

《杜拉斯传》的作者劳拉·阿德莱尔专门去了一趟越南,走访了杜拉斯成长的地方。

她说,情人真的存在,有照片、有故居和墓碑为证。

杜拉斯的中国情人叫黄水梨,潮州人后裔。

他的父亲叫黄锦顺,以经营大米和地产闻名东南亚,拥有许多豪宅。

“中国人存在过。我看到了他的坟墓,他的房子。和中国人的故事也确实存在过。这是他的侄子告诉我的。

侄子和我讲了情人在杜拉斯之后的生活——安排好的婚礼,众多的孩子,情人对妻妹的激情,镇上人都在暗地里指指戳戳。

情人的妻子知道有一天她将安息在他身边,尽管她知道他喜欢的是她的妹妹,偷偷摸摸恋了很久,过了很久的双重生活。”

1990年,杜拉斯又写了《中国北方的情人》,再次重复与中国情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成为1992年电影版《情人》的剧本。

这是《中国北方的情人》中,中国人和女孩分别在即的对话——

“有一天我们会死的。”

“是的。棺材里将有爱情和尸体。”

“是的,棺材外面要放着书。”

“也许吧。我们还不可能知道一切。”

中国人说:“能的。我们知道。知道将有一些书。”

不可能不是这样的。

杜拉斯这一生在5部小说里,反反复复地写到过自己最初的这位情人——《战争笔记和其他文本》《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伊甸园影院》《情人》《中国北方的情人》。

她用所有的名字,朝同一个方向呼唤无名的东方,呼唤“永失我爱”。

1996年,杜拉斯病逝,享年82岁。

临终前3天,她依然在写作。

参考书籍:

【1】《情人》——杜拉斯

【2】《中国北方的情人》——杜拉斯

【3】《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的暗房》——黄荭

【4】《杜拉斯传:一个世纪的穿越》——(法)阿兰·维贡德莱

【5】《杜拉斯传》——(法)劳拉·阿德莱尔

0 阅读:40
历史不惧孤

历史不惧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