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仰天大笑说10个字,暗示了孔明的悲壮结局

翟峰梦琪说事阿 2025-02-20 13:04:08

在那卧龙岗之前,张飞和关羽心里可是憋着一股气呢。为啥?原来啊,他们都已经陪着大哥来这儿足足三次啦,一直到这次,才总算见到了那个传说中的人。这时候,他俩心里就忍不住犯嘀咕了:这卧龙,真的能有徐庶先生那么厉害吗?他俩心里,着实是充满了疑惑呢。

就在那个时候,刘备正待在草庐之中呢。他就坐在那儿,静静地聆听着孔明先生的讲述。孔明呢,正在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精心谋划的战略规划哦。通过这一番规划,那可是要定下三分天下这样的局势呢,真可谓是意义重大。

刘备为了能得到贤才相助,不辞辛劳,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那诸葛亮啊,素有“卧龙先生”的美称,是个才华横溢、智谋超群的人。刘备对他可是极为看重,一心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经过这三次诚心诚意的拜访,刘备最终如愿以偿,成功地把“卧龙先生”诸葛亮请回了自己的阵营之中,就好像是把一件稀世珍宝带回了家一样,可算是为自己的事业增添了极为重要的助力。

有这么一件事,后来传到了水镜先生的耳中。水镜先生听闻之后呢,只是轻轻一笑,就把这事给带过去了。不过,随后他说出了十个字,而这十个字竟然神奇地预示了孔明最终的结局,并且后来是全部都应验了,真的是太让人惊叹啦!

大家可能会好奇,水镜先生究竟是哪位?而且,他又到底说了些什么话呢?

水镜先生何许人?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以及在真实记录三国那段历史的正史当中,都实实在在有这么一个人存在,那就是水镜先生啦。这位水镜先生呢,身上可是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哦。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对奇门之术那可是相当精通呢,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也算是个颇有特点的人物哟。

那他对奇门的精通程度可真是令人惊叹啊。打个比方来说吧,就仿佛他已经提前看过了后世所编写的史书一般,不管是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哪件事儿,他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全都了如指掌呢。

水镜先生呢,他本名叫司马徽,字德操。这里要说到他这个“水镜”的称呼,其实是他的好友庞德公给他起的外号哦。所谓“水镜”,意思就是以水当作镜子呢。就单单从这个名字来看,就已经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司马徽身上的两种品格啦。

司马徽的一生有着两种鲜明的特质,其一是澄澈如水,其二是以身为镜,而这两种特质恰是对他一生极为准确的写照。

司马徽是怎样做到澄澈如水的呢?其实啊,他这一生都是在隐居的状态下度过的。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庞统吧,他们之前可一直是处于隐居的状态呢。不过呢,即便他们隐居着,最后也还是有出山去施展抱负的时候。但有一位水镜先生就不一样啦,他,从来就没有出山过,一直都在颍川那个地方安安静静地隐居着。要是谁有问题想要向他请教的话,那就得自己亲自跑到颍川这里来拜见他才行哦。

其实呢,水镜先生可没有想要“耍大牌”的意思。他,就只是单纯地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罢了。司马徽一直隐居在村庄里头,在农村嘛,自然也是有不少活计要干的。像养猪,养蚕这些事儿,他都是要亲力亲为去做的呢。

要知道,在村庄里,邻里之间那肯定是得有一些往来交流的,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呢。而在这个村子里呢,这里的村民们,他们压根就不觉得司马徽是那种有名望的名士哦,在他们眼里,司马徽就仅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罢了,和其他种地干活的人没啥两样呢。

话说有那么一天呐,村里可是出了件挺大的事儿呢。有一户人家,也不知道怎么着,家里养的猪竟然丢了一头。这一下可把这家人给急坏啦,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坐立不安。于是呢,一家人赶忙分头行动,到处去寻找这头丢失的猪,房前屋后、村里村外,各个角落都不放过,就盼着能早点把猪给找回来呢。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悄悄地对他们说道:“在村子的西头,司马徽家里面养着一头猪呢,那猪和你们弄丢的那头长得特别相像哦。”

就这样,那户丢了猪的人家,一个个满脸怒容、气势汹汹地径直朝着司马徽家的方向走去,不多会儿便来到了司马徽的家里。

话说有这么一家人,他们来到了司马家。一到地方呢,这家人连其他地方都没怎么顾得上看,就径直朝着猪圈的方向奔过去了。到了猪圈那儿,也就是大概、很粗略地瞧了那么两眼而已,随后便十分笃定地认为,眼前猪圈里的这头猪,那就是他们家里给弄丢了的那头猪。

有这么一件事儿,那头猪啊,其实是司马徽自小就开始养着,一直养到大的,根本就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比如偷啊之类的方式得来的。可奇怪的是,当周围众人都纷纷指责他,说这猪的归属有问题的时候,司马徽呢,他既没有去反驳众人的那些不实说法,也没有因为被冤枉而生气发火。就这么平静地,直接让那个指责他的人把猪给带走了。

话说有这么一件事儿,有一户人家丢了一头猪。过了两天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头之前丢失的猪居然自己跑回来了。这一下,那家人可就觉得特别难为情啦,心里满是羞愧。他们也知道自己之前错怪了别人,做得不对,所以赶忙把猪给人家还了回去。而且,为了表示自己深深的歉意,他们还直接跪在了司马家的门口,诚恳地请求司马家能够原谅他们之前的鲁莽和过错呢。

话说司马徽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儿,有人误把他家的猪当成自家的给牵走了。不过呢,等人家发现弄错了之后,就赶忙把猪给送了回来。而司马徽呢,他可没有因为这事儿去责怪那些人,非但不责怪,反而还对他们表示感谢呢,感谢他们能把猪及时送还回来。从这件事情当中啊,咱们就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司马徽这个人呐,就好像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湖水似的,那品性纯净得很,身上是一点儿那种不好的、污浊的气息都没有,真的是极为高洁的一个人呢。

那么,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以身为镜到底是怎么个说法?要知道,司马徽这个人可不简单呐,他不光对奇门之术极为精通,而且在分辨人才这方面的本事那也是相当厉害的,简直可以说是一绝呢。再看看他的“交往圈”吧,那可真是应了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周围交往的可都是些有学识、有本事的人呢。

司马徽所结交的那些朋友啊,随便挑出其中任何一位来,那可都是相当厉害的角色。他们个个都具备非凡的才能,要是放到各个不同的阵营当中去,那绝对是有实力担当顶级军师一职的人物呢,在出谋划策、排兵布阵等方面肯定都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与诸葛亮齐名的贤士,名叫庞统,因其雅号为“凤雏”而广为人知。庞统听闻大名鼎鼎的司马徽就居住在颍川这个地方,心中对其钦佩不已,渴望能得到他的教诲与指点。于是,庞统不辞辛劳,长途跋涉了足足两千里路,特意前往颍川去拜见司马徽。

话说庞统乘车匆匆赶到此地的时候,瞧见司马徽正在那儿采桑呢,而且还忙着喂蚕,那模样,就和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没啥两样。庞统见此情形,心里头一下子就涌起了一股失望的情绪,暗自琢磨着,这司马徽看起来也没自己想象中那么厉害。

话说庞统当时正坐在车上,他一脸不屑地朝着司马徽那边,提高了嗓门嘲讽起来。只听他大声讲道:“我可听说了,但凡称得上是大丈夫的人,活在这世间,那就得去外面闯荡,谋个一官半职,干一番大事业才行呐。哪能像现在这样,在这儿做些和妇道人家一样的事儿呢?就说养蚕吧,这活儿,随便哪个人都能干得了,哪是大丈夫该干的事儿哟。”

话说司马徽当时正在田里忙着采桑呢,就在这个时候啊,他见到了庞统。您猜怎么着?司马徽那可是眼光很独到的人,只这么一眼,就瞧出来庞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呢。不过呢,司马徽同时也发现了庞统身上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庞统对追名逐利这件事看得太重啦,简直太过于热衷于此了。司马徽心里就琢磨着,照庞统这样下去,以后肯定会因为过于追逐名声而惹出祸端,甚至极有可能最后就为名而丢掉了性命。

司马徽对于庞统的嘲讽丝毫没放在心上,只是不紧不慢地讲起了一些事例。他说道:“你们知道吗?从前有个叫伯成的人,他就坚定地选择去种地呢,哪怕有机会去当诸侯,他都不愿意去干。还有原宪,他宁可住在那种破旧不堪的木屋里头,也坚决不肯搬到官员们住的那种豪华府邸里去。这就说明,哪能说非得去当官赚钱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其实,很早以前的那些圣人就已经对这种观念提出过批判啦。就拿吕不韦来说吧,他曾经也算是风云人物了,可结果又怎样呢?到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在庞统听到这句话之后,他瞬间就察觉到司马徽肯定是个极为不凡的高人呐。心里这么想着,庞统当下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从车上下来,然后快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对司马徽行拜见之礼。

话说司马徽和庞统,这两人可是畅聊了整整一夜呢。至于他们那一晚具体都聊了些啥,还真没人能说得清楚。不过呢,就从那天聊完之后,有意思的事儿就发生啦。庞统开始对外边的人宣称自己是“水镜先生之徒”哦。就这么着,随着他这么一宣称,庞统这个名字呢,也就慢慢地被世上的人给熟知起来啦。

好好先生就是他

在为人处世这件事上,司马徽有个极为出名的习惯,那便是不管面对谁,他向来都是只说对方的好。不管是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交流,他都秉持着这样的做法,始终对他人给予肯定、说好话,这个习惯让他在这方面显得颇为特别,也因此而广为人知呢。

在东汉末年那个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对别人进行评价呢。而司马徽这个人呢,每当有人特意跑来询问他对某个人有着怎样的看法时,他,每次都是很敷衍地回应道:“好,真的很好,简直是非常好呢。”

于是乎,他便得了“好好先生”这么一个称号,而且呢,他还是头一个被人称作“好好先生”的人呢。

之后呢,司马徽的夫人实在是看不下去当时的那种情况啦。于是,她就特意去提醒司马徽说:“你瞧瞧啊,以后要是再有别人大老远地跑来找你询问事情,你可不能老是简简单单地就说两个‘好’字就了事。人家大老远地赶来见你,多不容易,你怎么着也得多说上几句,好好给人家讲讲,这样才算是对得起人家跑这一趟的辛苦。”

结果呢,司马徽对着夫人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讲的这些话语,确实很不错呢。”就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把夫人给弄得,又是气又是觉得好笑,简直是哭笑不得。

司马徽这个人啊,不管评价谁,说出来的话好像都是挺好的那种。但可别以为他这就是随便说说哦,实际上他心里对这些人那可都是了解得很呢。就好比他会根据面对的不同对象,灵活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情况啦。

要知道,能被司马徽判定为是没用的废材,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多。正因为如此呢,大家就很难有机会看到司马徽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本事、展现出藏拙状态的时候啦。

话说有一回,司马徽打算出门去拜访朋友,这一路就来到了荆州襄阳,还在这儿客居了一阵子呢。那时候啊,刘表正在大力招揽天底下的各路豪杰,就因为这样,荆州城里面可是汇聚了不少当世有名的才子哟。这些才子可都不是一般人,一个个能耐都挺大的。人多了嘛,各种消息自然也就传播得特别快啦,在这荆州城里头那是传得沸沸扬扬的呢。

这一天,刘表就正在自己的家里招待着一帮谋士呢。也不知道在大家交谈的过程当中,是哪一位谋士突然提了那么一句,说听闻司马徽这会儿好像就在这城内呢。还着重强调了一下,这个司马徽那可不得了,是当世极为出众的奇才。接着就建议刘表,也就是景升公,可以去试着邀请邀请司马徽过来呢。

就这样,刘表心里一直惦记着司马徽,为了能见到他,便托人去四处打听其住址。经过一番探寻,终于得知了司马徽具体住在哪里,之后刘表就赶忙动身,前往司马徽的住处去拜访他了。

话说这是两人头一回碰面呢,那司马徽啊,其实在此之前早就听闻过刘表的所谓“名声”啦。在司马徽心里,觉得刘表就是个心胸特别狭隘的人。就因为这样,司马徽压根就不想和刘表有啥瓜葛,于是呢,便故意摆出了一副清高的模样来应对。

话说刘表在和司马徽一番交谈过后便回到了家中,一到家呢,他就对着家里那些谋士们讲起了自己对司马徽的看法。刘表说道:“你们知道吗?那个司马徽啊,其实就是个沽名钓誉的人呐。他那所谓的名声,根本就不是靠真本事得来的,不过是大家你传我、我传你,传来传去,就这么以讹传讹给吹出来的罢了。他说到底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书生罢了,那见识呢,也就比一般的老百姓稍微强那么一点点而已。”

据说,刘表手底下有那么一些谋士呢,他们得知了某件事情之后,就悄悄地、不声不响地从刘表所掌控的地盘那儿离开了。

隐居尘世不问政

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里,司马徽这个人物前后总共出现了两回呢。头一回呢,是在刘备被曹操穷追猛打、性命堪忧的时候;还有一回,是在刘备马上又要面临被曹操追杀这种危险状况的时候。

话说刘备与司马徽的初次碰面,那可真是源于一场意外事故呢,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完全能说是命运特意的安排哦。

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说“的卢”这匹马会妨主。话说有那么一回,刘备就骑着他特别喜爱的那匹马——“的卢”。结果呢,在行进过程中,这马竟然驮着刘备一头就跳进了水沟里,就好像真印证了大家所说的“的卢”妨主这话似的。

在那个时候,刘备不幸落入水中,那处境就好比被困在瓮里的鳖一样,简直是狼狈到了极点呢。可就在这万分危急、千钧一发的时刻,神奇的事情发生啦!只见他所骑的那匹“的卢”马,突然高高地一跃而起,一下子就跳过了宽阔的檀溪,就这么把在后面紧紧追赶的敌兵给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那时候的刘备,完全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来到什么地方了。没办法,他就只能由着那匹马“的卢”驮着自己,随便往哪个方向走了。你说巧不巧,就这么着,这匹“的卢”马居然径直把刘备带到了司马徽家的门口呢。

话说在这儿,刘备和司马徽迎来了他们的初次碰面呢。当时啊,司马徽可是相当看重人才的,他深知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位的非凡才能,于是就向刘备大力推荐了这两人。而且,司马徽还说出了那句流传挺广的话,也就是“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呢。

然而,司马徽其实还有后半句话没讲出来呢。这后半句说的是“要是在两个人当中只能选择其一,可要是让这两个人一同共事的话,那么必定会有一个遭遇不幸,而且最终也没办法得到天下。”

刘备和司马徽两人凑在一起,那可是畅聊了整整一个夜晚呐,这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的。一直等到第二天的时候,赵云这边到处寻找刘备,最后终于找了过来。

话说刘备在这一番经历当中可是收获颇丰,心里就琢磨着要是能有更多贤能之士相助,那大业可就更有望成就了。这时候,他就看中了司马徽,觉得此人颇有才华与见识,要是能请得他出山来辅佐自己,那可真是如虎添翼。于是呢,刘备便十分诚恳地向司马徽发出了邀请,言辞之间满是对司马徽的敬重以及对未来携手共创大业的期待。可谁知道呢,司马徽听了刘备的邀请后,却摆了摆手,微微一笑说道,自己不过就是个常年生活在山野之间的闲散之人,平日里过惯了那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日子,对于这世间的功名利禄实在是没什么兴趣,所以就婉言拒绝了刘备的这番美意啦。

这里,老是会给人一种特别奇妙的感觉,就仿佛是《西游记》里猪八戒撞天婚那一段情节似的。当时猪八戒怎么着也抓不到那些漂亮的女儿,到最后,居然动起了想要丈母娘的心思呢,这里给人的感觉就和那时候差不多啦。

话说刘备在屯兵新野的时候,迎来了和司马徽的第二次会面。当时啊,司马徽其实是特意来找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徐庶的。可谁能想到呢,就在这个时候,徐庶已经被曹操给叫走啦,而且已经动身赶往许昌去了。没办法,司马徽见不到徐庶,也只好就此作罢喽。

就在即将在此地分别的时候,司马徽又一次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并且着重强调,唯有诸葛亮,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协助刘备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在历史记载当中,司马徽和刘备的第一次碰面,那是发生在刘备屯兵于新野的这个阶段呢。这时候的刘备,手底下可用之人是有所欠缺的哦。他身边那几位兄弟呢,确实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可问题就在于,在出谋划策这方面,却没有一个能担当谋士角色的人呢。

刘备得知司马徽这人很善于发掘人才,并且,他住的地方离自己这儿也不算远。所以呢,刘备就领着自己的两位兄弟,一块儿动身前往,去拜访这位司马徽啦。

刘备得到了司马徽的推荐,司马徽向他举荐了诸葛亮与庞统这两位贤才。而在此之后呢,徐庶也同样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二人,这两位的接连推荐,足见诸葛亮与庞统确实有着非凡的才能,备受认可呢。

然而,在刘备成功地把诸葛亮请出山林,让其出山辅佐自己之后,司马徽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诸葛亮这个人啊,虽说确实是遇到了能够赏识他、让他得以施展才华的明主刘备,可时机却并不凑巧。这实在是太可惜啦!”

从这句话当中其实就已经能够看出,诸葛亮最后的结局大概率是不会太好的。它仿佛是一种暗示,提前就给诸葛亮此后的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让人们隐隐感觉到诸葛亮往后的日子恐怕不会那么顺遂,其最终结局很可能是带着诸多遗憾,难以圆满的呢。

之后呢,曹操率军南下,那过程可是异常地顺利,几乎没遇到什么大的阻碍。而荆州的刘琮呢,居然直接不抵抗就投降了曹操。这么一来,司马徽原本隐居的那个地方,也就跟着变成曹操所掌控的领地啦。

话说司马徽被曹操给带走了,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呢,他就离世了。这司马徽啊,人送外号“水镜先生”,他这一辈子呢,是个隐士的身份。虽说他是隐士,可那名声却是相当大的,在当时很多人都知晓他呢。不过呢,即便他有着挺大的名声,却并非是那种会广泛结交天下各路豪杰的人哦。

大家可以想一想啊,水镜先生要是早就清楚诸葛亮最后的结局会是那样,那他为啥还会向刘备去推荐诸葛亮呢?这里面啊,很可能这就是诸葛亮自己的想法哦。他大概就是抱着那种“明知这件事做起来困难重重,成功的希望渺茫,可还是要去努力尝试一下”的态度吧,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0 阅读:33
翟峰梦琪说事阿

翟峰梦琪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