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儿女说这2句话,否则只会自讨苦吃

萱萱谈情感 2024-05-17 04:57:57

《父母的语言》一书说:“别人对我们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我们是谁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的重要决定因素。”

作为孩子的领路人,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有些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儿女说。

“你是我生的我养的,你必须听我的!”

电视剧《承欢记》里,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为了让麦承欢嫁给富二代男友辛家亮,过上好日子,麦承欢的妈妈先是想法设法将女儿骗到了订婚现场,试图逼迫她同意和辛家亮订婚。

看女儿依旧不同意,她先是好言相劝,后又以断绝母女关系来做要挟,甚至甩了麦承欢一个耳光。

在麦承欢妈妈的眼里,麦承欢是她生的、她养的,所以就应该像一个乖顺的洋娃娃一样,一切听她的。

忍无可忍的麦承欢当众和母亲闹翻,并从家里搬了出去。

周国平曾经说道:“孩子只是暂时寄养在父母这里,送行的一天必然到来,你会惦念,但不能同行。孩子必将自己走上人生之路,你可祝福,但无法支配。”

生养之恩虽大,但孩子终究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孩子走错了路,父母可以提醒或者给出建议,但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会让孩子觉得窒息,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别人就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你怎么那么笨!”

上小学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事,虽然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

有天全家围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电视里刚好有位童星在唱歌,我也忍不住跟着唱了起来。

母亲听到了,就斥责我说:“你唱的这是什么?你听听别人唱的,这才叫唱歌!”

后来长大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渐渐明白:这世间出神入化的技能,仰赖天赋的极少,多半还是要通过刻意练习才能达成。我们常看到鲜花和掌声,却常忽视背后的汗水和努力。

而且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过程。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某一方面变得很强,你要做的是培养他,或者自己也在这一方面变强,引领他,而不是打压他,斥责他。

犯罪心理学家出口保行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出于为孩子好而说出的话语,可能反而成为了“打击孩子的话”,并毁掉孩子的未来。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所以常常会不自觉地用 “放大镜”去看孩子。但看别人的孩子,放大的通常都是优点;看自家孩子,放大的往往都是缺点。

我们有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家孩子身上,让他变成一个完美小孩。所以,不管孩子多么努力,都不能让我们满意。

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打压式的说话方式并不能让孩子变好,反而会把孩子变成我们不希望的样子。

与其责骂挑刺,不如肯定鼓励。

有位心理医生说:“很多孩子在走上绝路之前,已经在黑暗中孤军奋战了很多年。”

经历世事变迁的我们,早已经忘记了,我们是如何跌跌撞撞地长大。

我们也常常意识不到,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却可能是无比重要的事。

我们以为无关紧要的一句话,也许就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会对孩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有些话,出口之前,请务必三思。



0 阅读:126

萱萱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