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奥地利、捷克等欧洲内陆国为什么那样发达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2-03 03:16:57

全部国土被其他国家领土包围而没自己海岸线的国家就称为内陆国。全世界一共有44个内陆国:亚洲有12个内陆国;欧洲有14个内陆国;非洲有16个内陆国;南美有2个内陆国。这44个内陆国中除了欧洲的瑞士、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卢森堡、安道尔、梵蒂冈、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等十来个国家经济较为发达之外其他大多发展得并不好。为什么绝大多数内陆国发展得并不好?为什么欧洲那些内陆国能打破这一规律呢?

内陆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存在先天的缺陷。地球表面71%左右的面积是海洋、29%左右的面积是陆地。海洋在地表相互连通成为一个整体。哪怕只有一公里的海岸线就可以进入海洋,而进入了海洋就意味着可以到达世界上150个沿海国家的家门口。内陆国连一寸海岸线都没有,所以内陆国就很难进入海洋。内陆国相对于沿海国家而言在海运海权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先天短板。

当然内陆国也可以采取借用其他国家港口出海的方式进行对外贸易。可这需要支付运费、港口使用费等各种费用。这不仅会增加商品的成本降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在无形中相当于使本国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制约。借别人的港出海意味着随时可能被卡脖子。要想借别人的港口除了要花钱打点之外说不定还得满足对方提出的一些外交诉求。这会导致本国在经济上乃至政治上处于被动局面。

其实在一国内部沿海地区也往往比内陆地区发展水平更高:像我国的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省份,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就存在一定差距。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这几个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岛国或沿海国家,而且日、韩国内的经济带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区域。除了亚洲之外非洲、美洲、大洋洲也基本遵循沿海地带比内陆地带发达的规律。

美国经济最发达的主要有两大地带:一是大西洋沿岸的建国十三州,一是太平洋沿岸的加州、华盛顿州等地。美国中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于东海岸和西海岸就要差一截。巴西的人口、大城市、经济资源集中分布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而澳大利亚内陆腹地则是人迹罕至的沙漠。由此可见沿海地带比内陆地区发达几乎是一条世界性规律。

可这一规律偏偏在欧洲出现了例外:欧洲的奥地利、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卢森堡、安道尔、梵蒂冈、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这些内陆国大多都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欧洲内陆国为什么能打破发展魔咒呢?这首先是由欧洲在世界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人类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中前两次都发端于欧洲,后来逐渐扩散到北美和日本。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了引领国家,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则大力赶超。

欧洲在三次产业革命中或处于引领地位或处于赶超地位,但迄今为止欧洲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产业革命。反观亚洲、非洲等地工业化进程几乎都是欧美刺激下的产物。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主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产业革命。中国也曾试图通过洋务运动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但晚清民国时期的动乱使中国没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了工业化转型。

至于韩国、新加坡以及亚非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基本上都是二战以后实现独立和产业发展的。亚非拉国家的工业化最初都源自于欧美工业技术和资本的输入。亚非拉后发国家在早期阶段无一例外都是靠给欧美发达国家生产低价格产品发展起家的。欧美技术和资本进入亚非拉国家首先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这就决定了东京、上海、香港、新加坡这些沿海地区的产业进程会领先于内陆地区。

可欧洲本身就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欧洲的工业技术和资本是内生型的,而非像亚非拉国家那样由外输入。因此在欧洲国家无论内陆还是沿海只要是集聚了工业化所需人才、科研、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地区其工业产业自然就能产生并发展壮大。英国内陆的伯明翰和曼彻斯特、法国内陆的巴黎、德国内陆的鲁尔区和斯图加特等地本身就是许多工业技术的起源地,所以这些地区就不一定非要具备海运条件才能发展工业。

欧洲在世界七大洲中是一个面积相对较小的洲。整个欧洲的面积和我国大致差不多。英、法、德这几个大点的欧洲国家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一个省,而荷兰、比利时、瑞士等欧洲小国的面积只相当于我国的县市而已。面积不大的欧洲地形也远没亚洲、非洲那么复杂。平原占了整个欧洲的大部分区域。这样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欧洲各国的陆上交通联系十分方便。欧洲分布有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奥德河等多条国际性河流。

所谓国际性河流是指流经多个国家的河流。比如多瑙河就将沿途10个欧洲国家联系了起来。多瑙河沿岸建有一百多个码头。航运发达的多瑙河是沿岸欧洲各国的运输大动脉。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内陆国其实具有相对便捷的水运交通条件。欧洲还是世界上最早诞生铁路、公路等现代化交通方式的地区。欧洲由此得以形成庞大完善的水运、陆运、空运交通网络。瑞士以及德国南部这些中欧内陆地区的城市甚至成为了欧洲的交通枢纽。

比如德国南部的法兰克福就是欧洲的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之一。几乎全欧洲的物流都在这里中转。中欧内陆地区甚至因此比一些沿海城市具备更佳的经济发展区位。欧盟和申根协定的存在使欧洲内部形成了一个覆盖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在欧盟成员国内部货物、服务、资本、人员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内陆国能相对较为容易地借助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港口出海贸易。

因此这些国家完全不存在一般内陆国那种被封闭孤立于国际市场之外的情况。瑞士虽未加入欧盟,但却加入了申根协定,加之瑞士本身就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所以瑞士其实也不像亚非拉内陆国那样封闭。某种意义上瑞士、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这几个中欧内陆国反而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这几个国家位于连接欧洲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上,而且靠近欧洲经济领头羊德国。这几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可以背靠庞大的欧洲一体化市场。

欧洲国家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普遍较为发达。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能与周边国家实现良好的区域合作。另一方面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能源、粮食出口到西欧市场有相当部分需要经过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中欧内陆国过境。中欧内陆国能从这种过境贸易中获得较为可观的好处。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使这些中欧内陆国开始与遥远的亚洲也逐渐形成了日益密切的联系。

如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这几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欧内陆国地处欧亚之间多条重要贸易路线的交汇点。这使其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战略价值得以凸显。其实欧洲的内陆国主要就是中欧的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像卢森堡、安道尔、梵蒂冈、圣马力诺等袖珍国家。也许有人会说塞尔维亚、北马其顿也是欧洲内陆国,但这两个巴尔干国家的发展水平明显不符合发达国家标准。

中欧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这几个内陆国都是奥匈帝国解体的产物。历史上奥匈帝国曾是世界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继承了奥匈帝国的产业基础,又地处欧亚之间多条重要贸易路线的交汇点,还能背靠庞大的欧洲一体化市场,所以这些国家能发展得不错很正常。同为中欧内陆国的瑞士很早就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以及一些国际组织都把钱存在瑞士银行。

此外世贸组织、国际足联、国际奥委会等国际组织还把总部设在了瑞士。瑞士非但不像亚非拉内陆国那样封闭,而且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位于法、德、意等国之间的特殊位置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尖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来到瑞士。因此瑞士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科研中心。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指数排行中名列第一的国家就是瑞士。

除此之外卢森堡、安道尔、梵蒂冈、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这几个欧洲内陆袖珍国家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为发达。这几个人口相当少的袖珍国家背靠发达的欧洲一体化市场只需要发展几个主要的重点产业就能维持全体国民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梵蒂冈人均GDP长期位居全球前四名以内。圣马力诺人均GDP通常在全球20名上下。安道尔人均GDP通常在全球30名上下。

0 阅读:4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