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公司债反倒比国债更稳健了?

隔壁小投 2025-03-29 11:24:47

债券防御性配置这块,除了利率债外,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司债,只是这里面很容易有误解,所以今天稍微花点篇幅来聊聊。

比如我先给你们看一组貌似反常的数据。上交所在2023年2月6日同时发布了两个指数,一个是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简称“沪做市公司债”),另一个是上证基准做市国债指数(简称“沪做市国债”),行情起点都是2022年6月30日,到现在快三年时间。

按我们常规认知,公司债的风险水平应该高于国债,相应的,收益率也会高于国债,因为这里面包含了风险补偿溢价。

可结果,沪做市公司债的最大回撤,只有1.3%,比沪做市国债的2.47%还要低,而平均年化收益率3.97%,比沪做市国债的4.31%也略低一些。是不是很怪异?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7)

今年以来的表现同样是这样。截至3月27日,沪做市公司债只跌了0.21%,而沪做市国债跌了0.89%。

为啥公司债反倒比国债还更稳健了呢?

本质上是因为,沪做市公司债,把常规公司债的很大一部分信用风险给剔除了。

我们知道,利率债的收益和风险主要来自利率波动,而信用债的风险主要来自发债企业或公司的违约风险,或者叫信用风险。

但沪做市公司债,通过一系列指标,剔除掉了不合格债券,包括地产债。只纳入AAA等级以上,且规模在30亿以上的公司债,这里面主要是央国企发的债,企业经营稳定,信用水平高,违约风险自然就很低。

而且,沪做市公司债在基准做市的环境下,有稳定报价,这就让指数的波动更小了。

什么叫“基准做市”?信用债交易,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比较差。无论是你想买还是卖,都不一定能迅速找到对家。这时候就引入了“做市商”。当你想买信用债,做市商会充当卖家角色跟你交易,而当你想卖,做市商又充当买家角色跟你交易。做市商在这个过程中赚取差价,同时又给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帮你迅速完成交易,效率大大提高。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头部券商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做市商。其中又分为“基准做市商”(或叫“主做市商”)和一般做市商(或叫“普通做市商”)。顾名思义,基准做市商的门槛更高,实力更强。

所以说白了,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就是筛选出一波由基准做市商来持续参与交易的公司债“优等生”。这类债券,交易流动性更高,信用风险更低。

而且这个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的持仓还很分散。比如沪做市公司债,一共有多达198只成分券,每只的占比都很低,第一大成分券的权重也才只有1.78%。(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官网,数据截至2025.3.27)这意味着即便任何一只信用债出现Bug,对指数的影响也非常小。

最近公司债之所以被很多人关注,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首批8只基准做市公司债ETF上线了,大家终于有了更好的公司债场内指数投资工具。

另一个是,前些天,中国结算发布通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信用债ETF产品,试点开展交易所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也就是说,能做债券质押回购的,不再只有利率债和跨市场债券ETF,现在信用债ETF也可以了。

这啥意思呢?以前你手里假如有利率债ETF,是可以拿去做质押回购融资的。比如你有1亿元利率债ETF,假设质押率是80%,那你就可以通过质押这些利率债ETF融资8000万元,在你不卖出这些ETF的情况下,解决短期资金需求。

现在信用债ETF也可以这么干了,那对投资者来说,信用债ETF的投资价值和吸引力,是不是就更强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信用债ETF都有质押回购的资格,必须满足底层资产的信用评级、投资组合的行业分散度以及基金净值规模等多项要求才行。目前看,全市场预计有9只信用债ETF是符合要求的,包括前面提到的8只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这里面,挂钩沪做市公司债指数的公司债ETF易方达(511110),规模超过43亿,是这8只里规模最大的。(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3.27)

从2月12日到3月11日,公司债跟随整个债市有一波明显回调,最近又开始修复。这背后既有市场资金面变化的因素,也有刚才提到的信用债ETF被允许做质押回购融资的利好影响,吸引了更多资金进来。

另外,这些公司债ETF都是可以T+0交易的,但它本质上还是一种相对稳健投资品。尤其是基准做市公司债这样的债券指数,甚至可能比国债指数的波动性还要小,那就更没啥必要去处心积虑做波段了,做一个防御性的长线配置或许更合适。

风险提示:本文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务必独立判断。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0 阅读:57
隔壁小投

隔壁小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