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销量:宏光MINIEV不再吃香,谁来接盘?

商用车情报 2023-07-13 10:58:49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6月份零售销量情况。与往年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车市整体疲软;但在新能源板块,仍然呈现出了较强的增长趋势。

据报告显示:

(1)2023年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销量,为189.4万辆,环比增长8.7%,同比下降2.6%;

(2)其中,6月的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66.5万辆,环比增长14.7%,同比增长25.2%,渗透率达35.1%。

(3)2023年1-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销量,累计达952.4万辆,同比增长2.7%;

(4)其中,1-6月的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达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渗透率达32.4%。

“BAT”领跑,长城汽车回归主流

了解完整体的车市行情,接下来让我们来重点关注新能源板块的细分情况。首先,来看各大新能源厂商的零售销量排名: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的统计口径为零售销量,而非批发销量。

例如特斯拉中国,其在2023年6月的批发销量为93680辆,包含了19468辆的出口销量、以及74212辆的零售销量。

而比亚迪这类以国内市场为主的车企,因为经销商需要备货,就导致了其批发销量、零售销量之间存在差距。

说回正题,在6月份的厂商排行榜中,TOP3已经形成了汽车界的“BAT”。除了遥遥领先的比亚迪之外,特斯拉、广汽埃安的月销量,均能跨过4万辆的门槛。

榜单中的No.4-No.8,是目前新能源厂商的主流梯队。比如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车企,其月销表现均能维持在2-4万辆的区间内。

至于No.9、No.10(零跑汽车、哪吒汽车),则是造车新势力之中的后起之秀,顶替了原来小鹏、蔚来的原有位置,月销保持在1万辆左右的水平。

此外,还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上汽通用五菱,是6月份销量下滑最严重的车企,相对应的是——宏光MINI EV的销量走弱;

第二,长城汽车在5月、6月,终于稳定在了新能源月销“2万辆+”的主流梯队;今年其余的时间里,长城汽车只在4月份,新能源月销量能够迈过“万辆以上”的门槛。

取得如此成绩,长城汽车近期的新车功不可没,例如4月上市的魏牌蓝山DHT-PHEV(指导价:27.38-30.88万元),其6月的销量为5506辆。

纺锤型市场,“10万+”轿车是主流

再来看看新能源轿车市场,比亚迪秦家族(秦PLUS新能源、秦Pro新能源),拿下了6月的新能源轿车销冠。

在价格结构方面,2023年的新能源轿车市场——从此前“两头大中间小”的杠铃型结构,演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定价在“10-20万”区间内的小型轿车、紧凑型轿车,已经成为了新能源轿车市场的主力;

例如比亚迪海豚(指导价:11.68-13.68万元)、埃安S(指导价:13.98-18.98万元),其2023年上半年的销量增长十分亮眼。

而8万元以下的微型车市场(例如五菱宏光MINI EV),正逐渐萎缩;2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例如比亚迪汉、Model 3),也趋于稳定。

该趋势最明显的表现,是在纯电市场——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微型车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与之相对的是,小型车、紧凑型车,其市场份额正不断上升。

随着消费环境出现变化,微型电动车的代表——五菱宏光MINI EV,其2023年上半年的月均销量,降低至约2.2万辆;作为参考,其2022年的月均销量,约3.3万辆。

不过五菱汽车应感到庆幸的是:作为替代,五菱缤果的月销量,已经逐步提升至1.5万辆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前者销量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Model Y一马当先,理想异军突起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新能源SUV板块。

而在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SUV市场中累计销量超过10万辆车型,共计有三款。

Model Y依然一马当先,该车也是唯一的一款上半年零售量突破20万辆的“单一车型”;其余的两款车,分别是比亚迪宋家族(宋PLUS 新能源、宋Pro新能源)、以及比亚迪元PLUS。

另外,理想汽车也非常值得关注。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累计销量为139117辆,已经超过了2022年的年度总销量(133246辆);

基于“L系列”三兄弟的出色表现,理想汽车在今年6月份,终于突破了“月销3万辆”的大关;要知道,就算是其中最便宜的理想L7,指导价也要31.98万元起步。

新车方面,近期也流出了关于“理想L6”的相关谍照。假如新车能够继续热卖,或许理想汽车将成为第一个“月销突破4万辆”的新势力品牌。

结语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市并未表现出“淡旺季”的情况,而是罕见地出现了“连续环比上涨”现象。

其中,自主品牌是主要的受益人。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8.8%;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渗透率,仅有3.7%。

当然了,合资品牌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前些天,坊间就传出了“奥迪集团欲向中国品牌购买电动平台授权”的消息。如果此事成真,那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毕竟一个曾经俯视你的家伙,如今却选择与你寻求合作——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0 阅读:44

商用车情报

简介:与您分享商用车最新的买车、用车、养车资讯,减少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