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张幼仪在美国去世,墓碑上仅刻4个字,是对徐志摩的无情嘲笑

大胖聊文史 2024-12-04 16:58:55

1931年,34岁徐志摩去世后,前妻张幼仪负责给他的父母养老。

13年后,徐志摩的父母均已去世,44岁张幼仪又接手供养他的遗孀陆小曼,每个月给300元。

侄孙女疑惑:你为何要这么做?张幼仪的回答让人佩服。

她告诉侄孙女张邦梅:“我这辈子都在担心,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离婚后,我还在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徐志摩去世后,徐申如按照约定,每个月给陆小曼300元的生活费。

对徐申如来说,照顾陆小曼既是约定,也是责任。

徐申如去世后,张幼仪接手,因为她认为陆小曼是她儿子的继母,而儿子赡养继母是应该的。

为什么张幼仪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她不记恨徐志摩嘛?

当年,徐志摩为了追求真爱,抛弃身怀六甲的张幼仪。张幼仪走投无路,只能写信向二哥求助,后来在德国产子。和徐志摩离婚后的前几年,是张幼仪人生的低谷期。

她没有钱、没有学历、更没有赚钱的能力,唯一的依靠就是公公徐申如每月寄来的300元的生活费。

但是,这300元的作用很大。

它可以让张幼仪有钱请保姆照看孩子,有钱读书,最后在德国安定下来。

徐志摩确实亏欠张幼仪,但徐家并不亏欠张幼仪。

徐申如收她为义女、送她房子、送她三分之一的徐家财产。

除此之外,她还有娘家人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后来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她受邀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将快要倒闭的银行,经营得风生水起,创下金融界的奇迹,因此名噪一时,成为近代第一位女银行家。

她和八弟、徐志摩等人合伙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她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几年后,她成为上海有名的女企业家。

看到张幼仪变化如此之大,徐志摩忍不住在给陆小曼的信中赞美她:C(张幼仪)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站得稳......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现在的张幼仪,早已脱胎换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个“妥妥的大女主”。

张幼仪自己也说过:“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

在去德国之前,她的生活重心是家庭和丈夫,甚至连每天的日常都是公婆安排的,完全没有任何想法和主见。

去了德国之后,她发现了新世界,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理想,更重要是的,她拥有赚钱的能力。

她告诉侄孙女张邦梅:“我要感谢徐志摩,如果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自己,更没办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她对徐志摩“以德报怨”的原因。所以,她和徐志摩离婚后,并没有老死不相往来,反而成了好朋友。

徐志摩和陆小曼谈恋爱时,道德的谴责让他身处风口浪尖上。

张幼仪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召集家人,叮嘱大家不要说徐志摩的坏话。对于儿子徐积锴,她更是从未说过徐志摩的一句坏话。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日子过得并不好,有时候还会找张幼仪聊天解闷,张幼仪都认真聆听,从不过多干涉。

徐志摩没钱时,她会以徐申如的名义接济他,让他毫无心理负担。

徐志摩去世后,她给他的父母养老送终,甚至还供养他的第二任妻子。

两人离婚后能和平相处,这里面固然有公婆的功劳,因为他们二老没有辜负张幼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家二老是张幼仪蜕变的经济基础。

但更多的是,张幼仪成长了,格局变大了,所以才能不计前嫌,和徐家、和徐志摩保持很近的关系。

1953年,即徐志摩去世22年后,53岁张幼仪终于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那时,她已在香港定居,和楼下的邻居苏纪之相识相恋。在儿子和二哥的支持下,张幼仪答应了苏纪之的求婚。

婚后,两人过着三餐四季的小日子。空闲时,他们还一起去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

1974年,苏纪之去世,74岁张幼仪去美国和儿子团聚,安度晚年。

14年后,88岁张幼仪在纽约病逝。临终前,她告诉儿子徐积锴:“在我的墓碑上,刻上‘苏张幼仪’这四个字。”

显然,对于前夫徐志摩,她早已放下。在她的心里,苏纪之才是她的丈夫。

张幼仪和陆小曼,都是徐志摩的妻子,只不过一个是前妻,一个是后妻。

但是,张幼仪的结局比陆小曼好太多,为什么会这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有很强的责任心。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永远都不会过得太差。因为责任心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推动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力量。

0 阅读:73
大胖聊文史

大胖聊文史

阅读好书,改变生活,丰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