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宝四载(745年)的八月,唐玄宗李隆基举行了册封仪式,将杨太真册封为贵妃,而这位杨太真便是声名远扬的杨贵妃。
就在此前的一个月,也就是七月份的时候,李隆基曾有过这样一个举动,那便是将韦昭训的女儿韦氏正式册封为寿王妃。
把这两件事搁一块儿讲,是由于杨贵妃从前可是寿王妃,换而言之,她曾是李隆基的儿媳呢。
曾几何时,在一场妹妹的婚礼之上,寿王李瑁对杨玉环可谓是一见倾心。待婚礼结束回去后,李瑁便赶忙恳请自己的母亲武惠妃出面,希望她能为自己去向杨玉环求亲。而后,武惠妃成功说服了李隆基,使其下达诏书,正式册封杨玉环为寿王妃。
杨玉环与李瑁成婚之后,也曾有过一段颇为幸福的日子。二人堪称郎才女貌,相处之时琴瑟和鸣,极为和谐美满呢。只是很可惜,这般美好的婚姻并没有延续太长的时间,没过多久便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在当时,武惠妃一心想让李瑁能登上太子之位,为此可是费尽了心思,折腾出了不少事儿。最终,她竟然害死了李隆基的三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太子李瑛。而武惠妃呢,或许是做了亏心事,自己也因为极度的惊惧,最后丢掉了性命。
武惠妃离世后,李隆基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要晓得,他对武惠妃的宠爱那可是实打实的,除了皇后的尊位没能给予,其他的一切,李隆基都毫不吝惜地给了武惠妃,使得武惠妃在后宫的地位与待遇和皇后几乎等同呢。
李隆基遭受了沉重一击,便是武惠妃的离世。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他全然没了心思吃饭喝茶,就连睡眠状况也变得糟糕起来。恰在此时,有人提及了杨玉环,还称杨玉环理应进入宫中才是。
就这样,李隆基把杨玉环召入宫中,两人得以见上一面。此次相见,乃是公媳之间头一回在没外人在场的状况下近距离接触。李隆基内心满是感慨,不禁暗自叹息,遗憾自己竟未能赶在儿子李瑁之前与杨玉环相见。
然而,当下其实也不算晚,只是得慢慢来谋划此事罢了,李隆基是等得起的。毕竟有些事情急不得,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推进,还是有希望达成目标的,而李隆基在这方面有着足够的时间去等待结果。
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的时候,李隆基以给母亲祈求福祉为由头,安排杨玉环去出家当道士,还给她取了个道号,叫做“太真”。
李瑁心里清楚,父亲对杨玉环存着别样的心思。可那时李隆基安排杨玉环出家,打的是为窦太后祈福的旗号,这在以孝为先的观念下可是天大的事儿,李瑁哪有拒绝的可能,非但不能拒绝,还得麻溜儿地应下。于是,这对小夫妻便就此开始了分居的日子。
杨玉环当了将近五年的道士,这要是搁在现在呢,如此长的时间早就达到了那种能算作是可以离婚的“分居”程度啦,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不就相当于她和对方算是自动解除婚姻关系,也就是自动离婚了嘛。
公元745年,李隆基先是赏赐给李瑁一位寿王妃。随后,便将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如此一来,杨贵妃便正式成为了李隆基后宫佳丽中的一员,并且还当属最受李隆基宠爱的那一位呢。
不过,可能是得到的宠爱实在太多了,杨贵妃自然也就很难避免会仗着这份宠爱而变得骄纵起来。
天宝五载(746年),恰是杨玉环成为贵妃的次年。彼时,杨贵妃因“妒悍不逊”的缘故,惹得李隆基大为光火,一怒之下,便把杨贵妃送回了她堂兄杨銛的家里去了。
没料到,李隆基没过多久便心生悔意了。这一整天他都显得闷闷不乐的,就连到了中午该吃饭的时候,他也毫无食欲,压根不想进食。而且,那些在身边服侍他的人,怎么做都不合他的心意,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被他用鞭子抽打。
就在这个当口,高力士站了出来。他并未直接谈及杨贵妃是去是留的问题,而是向唐玄宗请求,希望能把杨贵妃院子里那些已经储备好、留待日后使用的各类物品,像是衣服、首饰、器物,还有珍宝等等,全部送去给杨贵妃。
瞧着高力士吩咐人装了足足一百多车,李隆基心中的那股气才略微舒缓了些,随后便把自己平日里所食用的食物赏赐给了杨贵妃。
由此,高力士已然明晰了李隆基对待杨贵妃的那份心意。待把诸多物品送至杨家过后,就在当天夜里,高力士便提出请求,希望能将杨贵妃重新接回到宫中。
起初,李隆基做出了将杨贵妃送回娘家的决定,可随后他便懊悔不已,心里实在是割舍不下杨贵妃呢。就在这时,高力士恰到好处地给了他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李隆基也就顺势而为,顺着这个台阶下来了。
就这样,在那漆黑的夜晚,皇宫的大门豁然敞开,杨贵妃在这般情形下被迎回了宫中。
兴许是内心怀有愧疚之情,又或许是经历了这短暂的分别,让李隆基真切地体会到了离别所带来的苦楚。自那之后,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之情愈发深厚了,简直是把她捧在手心里,疼惜有加呢。
杨贵妃究竟有多受宠呢?据《旧唐书》所记载:
贵妃院中有负责织锦刺绣的工匠,其人数多达七百人。除此之外,从事雕刻熔造这类工作的人员,也有数百人之多,这些工匠皆在宫中为贵妃院效力。
然而,这仅仅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杨家以及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也正因如此摇身一变成为了京城中极为豪奢显贵的人家,在京城那地界可谓是肆意妄为,行事张狂,完全不把旁人放在眼里,极为骄横。
在那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从这首歌谣便足以看出,李隆基对杨贵妃是极为宠爱的,其宠爱程度通过这流传的歌谣就可略知一二了。
不过在天宝九载(750年)的时候,杨贵妃却因触怒了李隆基,结果被送回了杨家。
妇人见识往往有限,其行事有违圣上心意。但那贵妃向来深受圣上眷顾,又何必吝惜宫中这小小一处地方呢,非要将其在宫外处决,怎能忍心让她遭受这样在外受辱的结局!
对一名踏入皇宫的妃嫔而言,遭遣送回娘家本就是极大的羞辱之事,而杨贵妃竟然经历了这样的情况两次,真的很难去设想,她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般难堪境遇的。
李隆基听闻吉温所言后,不禁心生悔意,于是差遣宦官张韬光前往,将自己所食用的饭食赏赐给了杨贵妃。
妾自知所犯之罪当判死刑,幸得陛下开恩,未将妾诛杀,而是让妾得以归来。如今妾即将永远离开这掖庭了,那些金玉之类的珍奇玩物,皆是陛下所赏赐,拿它们来进献实在不足以表心意,唯有这头发是父母所给予的,妾斗胆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忠诚。
杨贵妃称自己已然得罪了皇帝,实是罪该万死。可未曾想到,皇帝并未降罪于她,甚至还把她送回了杨家。在她看来,这无疑是极为重大的恩赐,她满心都想着要好好去感谢皇帝一番呢。
可她已然被送回了杨家,从此与宫中作别,再无可能与皇帝碰面了。她身边的诸多物件,像那些珍宝玩物之类,皆是皇帝所赏赐,唯有头发是来自父母。于是,她决意把这头发呈献给皇帝,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一片诚心呐。
言罢,便剪下一缕头发,递与张韬光,并说道:“就以此作为诀别的留念吧。”(源自《新唐书》)
这究竟是何意呢?其实就是要留给皇上做最后的诀别。没错,不管杨贵妃当时是因为心灰意冷了,还是存有试探的心思,总之她所呈现出来的状态,那便是要和李隆基彻底地诀别了。
当张韬光把那一绺头发呈献给李隆基,同时将杨贵妃所说的话也一一转述给他之后,李隆基顿时大惊失色。因为不管这诀别意味着的是生离也好,死别也罢,统统都并非是他内心所期望出现的状况。
他顿时被吓得不轻,赶忙吩咐高力士速去把杨贵妃接进宫来。而自那一回事情发生之后,李隆基对杨贵妃愈发地宠爱有加了,简直将其视若珍宝,捧在手心里般地珍视着,其宠爱程度较以往更甚了。
诚然,无论给予怎样的宠爱,总归会迎来要舍弃的那一刻。无论此前的宠溺有多深厚,这份情也好,这份在意也罢,终究逃不过要放手、要割舍的那一天呢。毕竟,世间诸事,有始便会有终,宠爱也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
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局势下,李隆基匆忙向蜀地奔逃。行至马嵬坡时,不幸遭遇了一场兵变。彼时,众多将士群情激愤,态度强硬地逼迫着李隆基,最终致使李隆基不得不狠下心来,将杨贵妃赐死,此事也成为了那段历史中令人唏嘘的一幕。
就在那一瞬间,他总算深切体会到了李瑁曾经的心境。想当年,李瑁连自己的妻子都无力保全,而如今,李隆基同样也没办法护住自己心爱的妃子。这命运的相似,在那一刻,让他有了这般深刻的感悟。
李隆基原以为当下便是自己人生里最为无力的阶段了,可哪曾想,待他抵达蜀地后,竟骤然被告知太子李亨已然在灵武登上皇位,摇身一变成了皇帝,而他则沦为了太上皇。从那往后,他的人生便只剩下无尽的凄凉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