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有两个地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那可是相当重要的重镇。其中一个就是商纣最终选择自裁的地方——朝歌。商纣可是商朝时期的一位帝王呢,朝歌在当时是商朝很关键的一个所在,见证了商朝末年的诸多风云变幻,最后商纣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使得朝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西岐啦,这西岐可不简单,它可是周武王发家的地方呢。周武王就是凭借着在西岐积攒的力量,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所以说呢,朝歌和西岐这两个地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哟。
有这么两个地方,其中一个呢,曾经可是商朝的国都哦。在那个时候,这里建起了像摘星楼、鹿台这样规模很大的建筑呢,那场面想来是颇为壮观的。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它是周朝的都城呢。而且,它出名可早啦,早在炎黄二帝的时候就已经声名远扬了哦,这里蕴含着特别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数不清的过往故事呢。
经过了数千年时间的风吹雨打,想想看,那两座名城里的建筑,按常理来说,恐怕早就已经化作尘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即便过去了这么漫长的岁月,我们如今还是能够找寻到它们留存下来的遗址哦。
大家可能会好奇,这两个地方,如今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而且,它们现在又呈现出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商纣灭亡之地
在小说《封神演义》当中啊,那商纣王所在的朝歌城,简直就是个可怕的魔窟一般的存在呢。商纣王啊,整天和他最为宠爱的妲己待在一起,在朝歌的那些宫殿里头啊,那生活过得是极度奢靡。而且,他还想出了一种极为残忍的刑罚,叫做炮烙之刑,就用这酷刑去折磨那些无辜的老百姓,真可谓是罪恶滔天。
要知道,小说终究只是小说,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经过文学加工改编而成的。就拿妲己来说吧,实际上她压根就不存在于真实的历史当中哦。而纣王呢,虽说他确实是比较残暴的,但也还没有达到那种以杀人来取乐的程度呢。
商纣王呢,名字叫做帝辛。他家是子姓哦,这意味着要是他们家的人没当上皇帝,那就都该是姓子的呢。就像人们常说的“殷有三仁”,这里面提到的比干、箕子、微子,他们可都是纣王那个家族的人,也都姓子呢。
实际上,那三个人无一例外全都是纣王的亲戚呢,并且,可不是一般疏远的亲戚关系哦,他们和纣王的关系那可是相当近的。
帝辛的老爹是帝乙,而帝乙的父亲呢,则是帝文丁啦。比干和箕子这两人,他们都是帝文丁的儿子,也就相当于是帝乙的兄弟呢。在帝乙当政在位的那段时期,比干和箕子可都是受到了重用的哦。
在那个时候,帝乙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帝辛登上了皇位。帝乙临终前呢,可是把帝辛托付给了比干的。然而呢,帝辛登上皇位以后,比干等人对他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的尊敬之意。而且,尽管有帝乙的这层托付在,可帝辛却压根儿不听从比干他们所说的话呢。
微子可不是纣王的叔叔,实际上呢,他是纣王的哥哥哦。
在商朝末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啦。而微子呢,他可是帝乙的长子哦。
纣王帝辛乃是帝乙的小儿子,不过呢,他同时也是帝乙的嫡子哦。按照当时的继承规则,嫡子在皇位继承方面是有着优先地位的,所以呢,最终是由帝辛继承了皇位啦。
有这么三个人,他们都曾试着去劝谏纣王呢,不过最终取得的效果可实在不怎么理想。就说微子吧,他多次亲自去劝说纣王,想着凭借着和纣王之间兄弟的那份情谊,能让纣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而有所悔改。可哪知道呢,纣王压根就没把这些劝谏当回事儿,完全就是这边听进去了,那边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一点点呢。
微子的内心满是愤懑之情,他一脸严肃地对着两位叔叔讲道:“你们看啊,要是咱们的国家还存在能够被好好治理的可能,哪怕最终的结果是国家灭亡了,而我自己也因此丢掉性命,那我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埋怨之词。可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呢,这国家已经到了没办法好好治理的地步啦,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抓紧时间早早地离开这儿呢!”
就这样,微子选择离开了商朝的都城朝歌,然后去到山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再后来呢,周武王姬发带领军队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这个时候,微子做出了一个举动,他袒露着上身,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请罪之意,随后便去投靠了周武王。
周武王瞧着他,发现其态度甚是诚恳,并且这人向来就有着贤能的名声在外。于是,周武王就做出了决定,不但放过了他,还把他之前的官职给恢复了,让他能够继续在原来的岗位上履行职责。
微子,他原本的名字是子启哦。后来,他在商朝最初兴起的地方,也就是商丘这个地方,建立起了宋国呢。而微子也就因此成为了宋姓的始祖啦,宋姓后人追根溯源的话,微子就是他们姓氏起始的重要人物。
微子离开之后,箕子也采取行动了,他打算给纣王进谏呢。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纣王这次的态度极其强硬,连听都不愿意听箕子说话,甚至干脆就不接见他,直接把箕子给拒之门外了。
箕子眼见着先辈们历经六百年才创下的基业,眼瞅着就要毁在自己的那个侄子手上了,他这心里头,那可真不是一般的难受滋味儿。
箕子心里头满是郁闷之情,没办法,只好天天都靠装疯卖傻来应对了。他做出了一件让人挺惊讶的事儿呢,就是把自己的头发给割掉了,那头发披散开来,整个人看上去真的就和疯子没啥两样啦,那模样看着还挺让人觉得可怜又无奈的呢。
纣王心里认定箕子是真的疯掉了,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便采取了行动,直接把箕子给关了起来,而且还将箕子的身份贬低,使其沦为了奴隶呢。
话说后来周武王率领大军一路杀进了朝歌城。在这兵荒马乱之际,箕子瞅准时机,赶忙带着人趁乱逃离了。他可不是一个人跑的哦,还一并带走了自己的那些学生呢,另外,还有一帮商朝的老臣也跟着他一起走了。之后呢,箕子就带着这一行人跑到了箕山这个地方。到了这儿,他们就选择在此隐居起来了,从此便和外面的王朝纷争彻底撇开关系,不再去掺和那些王朝之间的事儿啦,就安安静静地在箕山过着自己的隐居生活咯。
没过多久,周武王怀着治理好天下的期望,开始在各处寻觅贤能之人。一番找寻下来,终于在一座山上发现了箕子的踪迹,就这样,周武王找到了他一直想要寻找的贤者箕子。
箕子明确表示,即便商朝已然灭亡,可在他心里,自己始终是商朝的臣子。面对这样坚决的态度,周武王也看在眼里,觉得强求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便不再对箕子做过多的要求了。
话说周武王离开之后,箕子心里就一直犯嘀咕呢,老是担心周武王说不定啥时候又会再来找他。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得换个地方待着才安心。于是呢,箕子就带着身边那些跟随自己的人,一块儿离开了他们原本所在的山里。然后就一路朝着东边走去啦,这么走啊走的,最后就来到了一个小岛之上,在那儿暂时安定了下来。
在遥远的过去,有一座小岛,那里的环境十分优美。宜人的气候、秀丽的自然风光等诸多优越条件,使得这座小岛成为了一个非常适宜人们居住的地方。当时,箕子带领着一些人来到了这座小岛。他们发现这里简直就是理想的栖息之所,便决定在此安顿下来,长期生活。之后,箕子还特意给这座小岛赋予了一个名字,那就是——朝鲜。从此,这个地方便以朝鲜之名,开启了它后续的发展历程。
在平壤,牡丹峰山脚下原来存在着一座规模十分宏大的箕子陵呢。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曾经颇具规模的箕子陵如今已经被拆除掉啦,而拆除后的那个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牡丹峰青年公园啦。
在唐朝那个时期,人们特意在朝歌这个地方给箕子建造了一座箕子庙呢。而且,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还在这座庙里撰写了碑文哦。让人惊喜的是,这篇碑文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如今,也算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啦。
在当时,箕子庙是建在汲郡这个地方的,而汲郡呢,其实就是唐朝时候的朝歌。那时候啊,每一年都会有不少人前往箕子庙进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箕子的敬重等情感。正是因为有这样年年不断的祭祀传统,柳宗元出于参与祭祀或者是有感于这一祭祀之事等原因,特意写下了这篇碑文。
比干的遭遇那可真是相当凄惨啊。他一心为了商朝的江山社稷着想,眼见纣王的种种恶行,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就选择了以死相谏这条路。要知道,这死谏可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劝谏君主啊,那得多勇敢、多忠诚才行。可谁能想到呢,比干的这番忠心之举,却惹得纣王大为恼怒。这时候啊,跟前也没有什么妖怪在纣王身边煽风点火、蛊惑他了,可即便如此,纣王还是做出了极其残忍的事儿。他竟然命人把比干给剖开了,就为了看看比干的心到底长啥样。这纣王的残暴行径,实在是令人发指。
其实啊,就算没有妲己那一群妖怪在其中搅和,纣王他本身也会做出那些事儿来的。不过呢,比干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好在还是留下了后人。后来周武王还特意为比干的后人赐名叫做林坚呢,而这个林坚就是如今福建林氏家族的祖先啦。
想当初,周武王成功攻下了朝歌,不过这朝歌城在被攻下之后并没有遭到摧毁的命运。话说当时,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在穷途末路之际,选择了放火自焚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正是因为他这一举动,使得朝歌城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可谓是元气大伤呐。
在后来的日子里,朝歌这块地方被周武王给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呢。当时周武王心里想着,希望武庚能就此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别再折腾出什么乱子来。可谁能想到呢,这武庚压根就没按照周武王的期望来,居然起兵造反啦。没办法,周武王只能再次出动军队去应对这个情况。而这一回呢,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就连朝歌这座城也被顺势给推平了,从此朝歌就换了一番模样咯。
自那以后,朝歌便渐渐地不再在历史的主要舞台上活跃了,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口中相互传颂的一个传说般的存在呢。你看啊,这块地方它在春秋时期呢,是属于晋国所管辖的地盘;到了战国时期,就又归属到魏国那边去啦。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朝的时候设置了朝歌县。时光流转,到了曹魏时期,这里发生了变化,朝歌县被改为了朝歌郡。而后进入晋朝,朝歌郡又变回了朝歌县,并且被归入到汲郡当中。再往后,到了元朝,汲郡有了新的名称,被改成了淇州。接着明朝时期呢,淇州再次变更,改成了淇县。从明朝更改之后,就一直延续下来,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淇县,就是这样一步步在历史进程中演变而来的。
现在,朝歌遗址是在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呢。在那儿啊,还留存着当年鹿台的遗址哦。据说这鹿台在以前呢,应当是一个很大的平台。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它后来就被分割成了六个小平台啦。到了现在呢,其中有四个小平台都已经变成平地了,就只剩下两个小平台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呢。
大家看这里,这里就是当初纣王所居住的宫殿所在之处呢。想当年纣王在位的时候,这里可是无比的热闹与奢华。然而,后来纣王在兵败之际,做出了一个举动,他放了一把大火,而被他烧毁的地方恰恰就是这里,曾经辉煌的宫殿也就此遭受了重创,化为了一片狼藉呢。
周武发家之处
话说在那个久远的时代,纣王在朝歌城里大兴土木,建造起了那所谓的酒池肉林呢。就在纣王这般纵情享乐、荒淫无度之时,在西边的西岐,有一位西伯侯,他可是一直在默默地发展壮大自身的势力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西伯侯的势力越来越强盛,隐隐之中竟然已经有了一种要超越商朝的那种磅礴气势啦。
比干等几个人都极力劝说纣王,让他务必要重视这件事情。可纣王呢,满心都只想着玩乐,对于比干等人的劝说压根就没放在心上。西伯侯,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周文王姬昌啦,他的身份可不一般呢,他可是西周的奠基之人,后来大名鼎鼎的周武王,那就是他的儿子呢。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带领着周族民众的那位。当时的商朝,纣王昏庸无道,统治呈现出衰败之象。而他呢,恰恰抓住了这样的时机,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的实力,让周族在那样的局势下逐渐崛起,为后续一系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话说有个人,他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姬发和姬旦。其中姬发呢,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在历史上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人物呢。而另一个儿子姬旦,他全力辅佐姬发,也就是辅佐周文王啦,并且姬旦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称呼,就是周公呢,有意思的是,他的名气甚至比周文王还要响亮哦。这父子三人,在西岐这块地方齐心协力,一番努力之下,最终成功建立起了伟大的周朝,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呢。
西岐这块地方,它出名可不是因为周朝哦。就算是周文王没有在这儿开启他的发家之路,西岐也照样会被大家牢牢地记在心里呢。
大家知道吗?在炎黄二帝所处的那个时期,岐山这个地方可是出了一位相当有名的医生呢,这位医生在上古时期那可是声名远扬,他就是岐伯。
在当下,我们常常会用“岐黄”或者“岐黄之术”这样的表述来指代中医这门学科。这里面提到的“黄”呢,所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帝啦。而那个“岐”,说的就是岐伯哦,他可是出身于西岐这个地方呢。
您知道吗?像凤鸣、龙啸这类声音,在古时候那可都是极为吉祥的象征呢。话说在很久以前,周文王在为周族挑选属地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些吉祥的寓意。而西岐这个地方呢,据说当时出现过凤鸣的祥瑞之象,于是周文王就最终选定了西岐作为周族的属地啦,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凤鸣岐山的典故哦。
话说在春秋战国那个诸侯纷争的时代,岐山这块地方始终是秦国所管辖的领地呢。后来呢,秦始皇凭借着强大的实力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王朝。在这之后,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其中就包括废除了以往的分封制。这么一来,岐山这片地方就被划分到内史郡的管辖范围之内啦。
汉朝建立起来以后,岐地就被划分开了,被分给了好几个不同的县呢。在这之后,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历史也在持续变迁,这片原本的岐地经历了多次名称的更改。不过呢,即便如此,岐山县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始终存在着。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啊,经历了一回又一回的改革呢。经过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岐山县最终就被划分到了宝鸡市的管辖范围之内啦。
一直到现在,在岐山县内靠近河岸的那些地方呢,已经陆陆续续发现了多达十九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哦。这些遗址的发现,那可是相当有意义的,它们就像是一把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非常有力地证实了岐山这个地区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呢,让我们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这片土地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啦。
在那之后,经过专家们认真细致的发掘工作,周朝时期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
专家经过对这些历史文物展开细致分析之后,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证实它们确实属于商周时期的文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次发现的文物,其数量规模相当可观呢。从如此庞大的数量以及颇具规模的情况来推断,这里在当时必然是周朝极为重要的城镇,不然怎么会留存下这么多那个时期的文物呢。
要知道,周文王后来可是把都城迁到了丰邑哦,而这丰邑呢,就是如今的西安所在之地啦。不过呢,西岐可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它可是周部族最初发展起来的地方呢,那可是发家之地。所以对于周朝来说,这么重要的地方肯定是不会轻易就放弃掉的。
现今,在岐山县这一整个区域内啊,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呢。其中有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还有凤雏遗址,这些遗址加起来总共有五百多处,如此丰富的遗址数量着实是让人惊叹不已呢。
大家知道吗?在那些遗址当中,有特别珍贵的发现呢,像毛公鼎、大盂鼎这类的青铜器都被发掘出来啦,它们可都是国宝级的哟。之后,这些珍贵无比的青铜器都被妥善收藏进了博物馆呢,就这样,它们成为了咱们中华民族文化极具代表性的象征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有着长达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之中,数不清的繁华景象都被悄然带走了呢。就拿朝歌和西岐来说吧,它们在历史上那可都是相当著名的城池,曾经是多么的热闹非凡、辉煌无比呢。然而,时光流转,一晃数千年就过去了,如今呢,它们也仅仅就只剩下了一小块遗址啦,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巨变。
要知道,凡是那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东西,到最后终究都是会消逝不见,回归到尘土之中的。而与之相反,那些无形的存在呢,才有可能永远地留存下来。就好比有两座城池,如今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已经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里。不过呢,它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故事,却并没有随着城池的消失而被遗忘,反而是一直流传了下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心中不断地传颂着呐。
说不定过了数百年的时间,就连比干相关的遗址到最后都会完全消失不见踪迹了。不过呢,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只要人们一提到这些曾经和比干有所关联的地方,脑海里还是会立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儿有一位臣子,他的名字叫做比干。这位比干可是相当的忠心耿耿,为了能够成功劝谏自己的君王,让君王走上正途,做出正确的决策,他竟然毅然决然地献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心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