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穷奢极欲和残暴统治,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纷纷举起反旗,在各路枭雄带领下割据州郡、挣扎求生。在我国以隋末唐初历史为蓝本的《说唐》、《隋唐英雄传》等古典小说中,甚至罗列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可见当时天下纷争之激烈。
在各路造反的势力中,最后定鼎天下的李渊父子其实起兵最晚,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才正式起兵,进军都城长安,麾下也仅有精兵3万。此时,李密、翟让的瓦岗军已经攻破黎阳仓、回洛仓,开仓放粮,招揽民心,兵力发展到百万规模。
此外,窦建德已经整合河北各路起义军,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马邑(治今山西朔县)鹰扬尉刘武周在晋北起兵,攻陷楼烦(治今静乐)、定襄(治今内蒙古准格乐旗东北十二连城)等边城,称永乐王;金城府校尉薛举起兵占据陇西各郡,在天水建都自称秦帝。另有淮河流域的卢明月、朔方地区的梁师都、河西地区的李轨也都各自称王,声势浩大。
相比之下,李渊父子虽然攻克长安,拿下了富庶的关中平原,但在已经称王称帝的各路反王面前,还没有显露出爪牙,尤其是面临北有刘武周、西有薛举、东有瓦岗军的四战之地,似乎随时面临覆灭的危机。但也正是因为起步晚,反而帮了李渊父子的大忙,让他们没有引起特别注意。后来李渊集团趁着周边各大势力忙着火并或攻城略地之时,派兵南下攻占汉中、巴蜀等地,获得了足够征服天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为自己打下了非常稳定的大后方,使其在后期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与薛举、刘武周两股势力对战初期,李渊派出的军队都曾遭遇败绩。不过其祖上李虎毕竟是“八柱国”之一,使得李渊获得了关陇贵族集团的广泛支持,来自关陇各地的精锐骑兵纷纷投奔李渊父子,加上关中、巴蜀两大粮仓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使得李渊集团能够迅速重新集结力量,重新投入战斗,直至将对方打垮或拖垮。如对刘武周集团的对抗中,其部队并非被李唐骑兵打垮的,而是由于粮草短缺自行溃退的,随后遭到衔尾追杀,一战就主力尽没。
还有一点必须承认,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也是李唐政权战胜各方割据势力的重要条件。在进攻洛阳王世充的过程中,李世民身先士卒,几次遭遇重重包围,硬是凭着优秀的骑射本领数进数出。后来,河北窦建德率领20万部队前来增援,面对腹背受敌的处境,李世民力排众议,坚决拒绝了撤兵的主张,兵发虎牢关,主动迎击窦建德大军,最终一举俘虏了王世充、窦建德两个皇帝,基本扫清了淮河以北的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