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叶酸还关键,怀孕只选一个补剂非他莫属!服用方法错误伤卵伤精

郑文谈育儿 2025-01-23 12:48:57

这个补充剂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我们科普很多次,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证实,它对男女生育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生素D。

上海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72.5%;

深圳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27166名孕妇中34.3%的人群维生素D缺乏;

北京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孕妇中维生素D缺乏率维30.9%。

根据2021年刊登的《我国育龄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以全国人群为样本,共纳入3251名18~49岁的育龄女性,血清25(OH)D浓度中位数为16.78(12.20~22.14)ng/ml。

经加权后的VD正常率仅为31.28%,不足率为41.01%,缺乏率达到27.72%。

也就是说,维生素缺乏率达到了68.72%,将近七成育龄女性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

千万别小看维生素D缺乏,很多姐妹因此不孕,在我们圈子更甚。

01为什么维生素D对生育如此重要

对男性来说,维生素D缺乏损害睾丸发育和精子生成,对维生素D缺乏人群来说,无精子症风险暴增5倍。

另外,男性如果维生素D充足,将有利于胚胎植入,维生素D水平与精子浓度、精子计数和精子活性氧种类(ROS)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另外,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里面建议备孕男性补充维生素D。

指南原文是:建议维生素D缺乏的弱精子症育龄男性补充维生素D,以提高精液质量。

对于女性来说,维生素D缺乏影响卵子质量,更有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维生素D充足和内膜容受性高度相关。

维生素D充足组的怀孕率和胚胎植入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另外,维生素D异常也是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

维生素D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在早期自然流产与同期正常妊娠女性相比,早期自然流产女性血清维生素D呈现低表达,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有联系。

另外,有证据表明,妊娠期维生素D缺乏与围产期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GDM)、先兆子痫、早产和宫内生长受限有关。

以上的结论我都写过相关文章,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去查阅。

因此,补充维生素D对提升育龄人群生育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怎么补其实是有学问的,如果补充方法不当,不仅不能促进生育,还有可能对生育有损害。

02服用时间不对可能损伤精卵质量

你习惯什么时候吃维生素D呢?其实如果你只是偶尔晚上吃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你长期晚上吃可能会造成褪黑素分泌降低,影响睡眠质量。

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说的,而是临床试验得出的结论。

2013年,发表在Brain Behavior Immunity上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似乎证明了维生素D对睡眠可能产生影响。

试验在40名多发性硬化症 (MS)患者中开始,21 名患者被分配每天 800 IU 维生素 D3(低剂量),而 19 名患者每天接受 4,370 IU 维生素 D3(高剂量)治疗。

补充3个月后,高剂量组的25-OH-D水平升高,夜间褪黑激素分泌显着减少,但低剂量组则没有这种情况。

褪黑素是一种与睡眠密切相关的激素,对这些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来说,维生素D(每日4370IU)补充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睡眠。

褪黑素又是一种超强的抗氧化剂,对卵子质量和精子质量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如果我们因为补充了维生素D而出现了睡眠障碍,影响了种子质量,这补充和不补充就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作为育龄人群,我们每天的补充剂量没有那么大,上面的随机对照试验也认为小剂量对睡眠影响不大。

另外,两项分别于2018年和2022年发表在Nutrients上的荟萃分析,给出了看似相反的观点——

维生素 D 缺乏与人群中睡眠障碍的较高风险相关。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维生素 D < 20 ng/mL 可能会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

褪黑激素(一种参与调节昼夜节律和睡眠的激素)的产生受到维生素 D 的调节。因此,维生素 D 水平受损可能会降低褪黑激素水平,从而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补充维生素D可显著改善睡眠睡眠质量。

其实从以上貌似相互矛盾的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出,维生素D和褪黑素可能存在双向调节的作用。

日照是我们免费获得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一般是在白天日照充足,这是自然演化。

而维生素D补充适当有助于睡眠,有助于分泌褪黑素,而如果大量服用维生素D则抑制褪黑素。

所以,按照最优原则来说,我们服用维生素D最好是在白天,或者说早上,这和生理接受相接近,也避免夜晚服用大剂量释放,从而影响褪黑激素分泌。

当然,目前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研究明确这个说法,我只是根据现有的研究进行的推断,如果您摄入的剂量很小,那什么时候吃影响也不大,但最佳应该是早上。

03维生素D低脂饮食吸收率更好

我们知道,补充维生素D是一方面,吸收才是最关键的,作为一个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3随餐服用效果要超过单独服用。

但是,脂肪越多吸收越好吗?其实结果和我们想象的相反,我们来看一个随机对照研究。

62名健康的老年男性和女性被随机分配到三个膳食组之一:无餐、高脂肪餐或低脂餐。

每人每月在测试早餐餐(或无餐组禁食后)获得50,000 IU维生素D3补充剂,并随访90天。

血浆维生素D3在第一剂前和第一剂后12小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测量。

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调整后,维生素D3的平均12小时增量为无餐组为200.9纳摩尔/升,高脂膳食组为207.4纳摩尔/升,低脂膳食组为241.1纳摩尔/升。

我们可以发现,低脂组的增加明显大于其他两组的增长。与高脂肪餐和无餐相比,在低脂餐中服用50,000 IU剂量的维生素D时,吸收率会增加。

当然,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早餐随餐服用维生素D更好,因为一般早餐食物大多为低脂,而午餐和晚餐高脂比较常见。

04九成维生素D的补充不需要花钱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误区,比如缺乏维生素D,我们理所当然想到要去服用D3来补充,但是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有九成却是来自不要钱的日照。

我们来看一份浙江研究,研究对象为243名老年女性,他们中晒太阳的为157名,其25(OH)D为(16.81±9.61)ng/ml;

不晒太阳的有86名(35.39%),其25(OH)D为(13.34±7.78)ng/ml;

经统计,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坚持晒太阳的老年女性血清25(OH)D水平较高。

尽管这是一个横断面研究,但是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也证实,晒太阳能有效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

人体内源性维生素D约90%在表皮内合成,其余10%从食物中摄取,大家看一下比例就知道晒太阳的重大作用了。

在阳光紫外线(波长290~315 nm)的作用下,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非酶光解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后者经非酶热异构转化为维生素D,然后由皮肤进入血循环。

维生素D在肝脏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OH)D,进而在肾脏10t.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有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它通过与细胞内特异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去晒太阳,对不能坚持户外晒太阳的可以坐在阳台上,打开玻璃窗晒太阳。

对于怕热或担心晒后出现头晕等不适的姐妹,应该尽量缩短每次晒太阳的时间。

对于忙着做家务,不喜欢外出活动的姐妹,建议大家午饭后可以抽时间到阳光下走动。

另外,对于习惯早晚锻炼的姐妹,可以适当调整一下锻炼的时间,改在阳光下锻炼。

另外,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调整晒太阳时间,如果在冬季,可选择在中午前后晒太阳,而在夏季,尽量选择早晚晒太阳。

在裸露面部和两上臂的情况下,每天晒30分钟即可满足一天维生素D的需要,但是在冬春季节晴朗天气少,且阳光较弱,应延长晒太阳的时间。

当然了,如果你能再尽量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蛋黄、动物肝脏、蘑菇和脂肪含量丰富的鱼类就更好了。

您平时是怎么服用维生素D的呢?这里的几个误区您中招了几个?维生素D虽然很好,但正确补充也非常关键。

希望大家看了今天的文章能够有所收获,如果您身边的姐妹也在补,您可以把文章转发给她,也许能够帮她避免用药错误呢!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1] Vitamin D status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risk factors among pregnancy of Shanghai in China[J].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21,21 (1):431. DOI:10.1186/s12884-021-03889-0.

[2] High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Shenzhen pregnant women[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22,35 (25):6278-6285. DOI:10.1080/14767058.2021.191 0667.

[3]The individual and joint effects of maternal 25 (OH)D deficiency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on infant birthsize[J].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0,30 (12):2398-2405.DOI:10.1016/j.numecd.2020.07.046.

[4]胡贻椿,陈竞,王睿,等. 我国育龄女性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J]. 营养学报,2020,42(6):537-541. DOI:10.3969/j.issn.0512-7955.2020.06.005.

[5]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4)[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4,44(12):1215-1234. DOI:10.3760/cma.j.cn101441-20240902-00326.

[6]The influence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melatonin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Brain Behav Immun. 2013 Aug;32:180-5. doi: 10.1016/j.bbi.2013.04.010. Epub 2013 May 7.

[7]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Nutrients. 2022 Mar 3;14(5):1076. doi: 10.3390/nu14051076.

[8]Meal conditions affect the absorption of supplemental vitamin D3 but not the plasma 25-hydroxyvitamin D response to supplementation. J Bone Miner Res. 2013 Aug;28(8):1778-83. doi: 10.1002/jbmr.1896.

[9]边平达,寿张轩,王珏,等. 老年女性晒太阳与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关系的调查[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3):307-309. DOI:10.3969/j.issn.1006-7108.2017.03.006.

0 阅读:14
郑文谈育儿

郑文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