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前半生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故而主动提出禅位以便逃避责任

史海撷英 2024-06-08 10:30:13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初,宋高宗赵构就一直琢磨着一件事:禅位。这就有意思了,想当初赵构为了坐稳皇位,又是求和又是罢免主战派的,好不容易稳定了南宋的局面,却突然要让位给养子赵昚。诸多大臣苦劝赵构,但赵构不听,铁了心要禅位,至于原因,他说自己累了、倦了,不想当皇帝了。不是说皇帝不好,而是现在太上皇更有好处。

先来看看赵构当皇帝的那几年,过的真的是一个颠沛流离的日子。

话说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还是皇子的赵构奉命前往河北金军大营里议和,但在途中,却被磁州知州宗泽挽留下来。至于原因,宗泽自然知道金人不讲信用,必然会扣留赵构,力劝赵构不要去。“康王再使金,行至磁,泽迎谒曰:‘肃王一去不反,今敌又诡辞以致大王,愿勿行。’王遂回相州。有诏以泽为副元帅,从王起兵入援。泽言宜急会兵李固渡,断敌归路,众不从,乃自将兵趋渡,道遇北兵,遣秦光弼、张德夹击,大破之。金人既败,乃留兵分屯。泽遣壮士夜捣其军,破三十余砦。”

同样看出风险的还有汪伯彦,他也在挽留,就在赵构犹豫的时候,金兵已经攻破开封了,将宋徽宗等一众赵宋皇族一锅端了,唯有在外的赵构得以幸免。如今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为了延续大宋国祚,百官拥立赵构为帝,但赵构不肯,劝进多次后,赵构在应天府登坛祭天,正式称帝。

然而,赵构刚刚称帝,却不思领兵救援宋徽宗等人,虽然李纲和宗泽极力主战,但赵构早就被金兵吓破了胆,又不好直接拒绝。因而明面重用这二人,暗地里却安插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两个主和派分权,自己则一路难逃,最终驻扎在扬州。

在扬州的日子里,宗泽不断谏言赵构兵临前线以壮声势,但赵构百般不肯,直到宗泽含恨离世。

赵构

宗泽去世后,赵构又罢免了李纲,重用主和派,为了保命,北方失地完全可以不要,一门心思想要和金国媾和。但金国会同意吗?显然不肯,此时金兵士气正旺,认为灭了赵构指日可待,不仅多次拒绝赵构媾和的提议,反而继续派兵南下。

赵构原以为躲在扬州可以过几天安稳日子,但扬州也不是安稳之地,眼看金兵攻克了徐州和泗州,赵构意识到扬州不能在待着了,于是立马启程前往杭州。

而在杭州,因为赵构一味的跑路加上庸臣王渊当道,激起了不少将领的怒火,最终爆发了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堪称赵构一生的梦魇,不仅让他彻底失去了对武将的信任,就连自己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因为受到惊吓而早夭,更要命的是在金人的连番追击中,赵构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眼看金人步步紧逼,赵构只能转变态度,打算以打促和,一方面重用韩世忠、岳飞等主战派将领,一方面却继续寻找机会和金国媾和的机会。毕竟赵构从来就没打算收复失地,说到底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活着呢,万一二圣还朝,他还能不能坐稳皇位?而且就算收复了失地,也得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重用主战派,不过是为了换取谈判的筹码罢了。

虽然赵构是南宋的开国之君,但内部有骄兵悍将兵变以及农民起义之忧,对外还要卑躬屈膝与金国媾和,甚至还要压制朝廷上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的呼声。赵构觉得,这皇帝也太憋屈了。

赵构

但即便如此,媾和还是要媾和的,只要媾和了,一切都不是问题,在赵构的谄媚下,冤杀了岳飞,成功和金人和谈了,但秦桧又做大了。秦桧作为金国的利益代言人,权势滔天,“二十五年二月,以沈长卿旧与李光启讥和议,又与芮烨共赋《牡丹诗》,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之句,为邻人所告,长卿编置化州,烨武冈军。静江有驿名秦城,知府吕愿中率宾僚共赋《秦城王气诗》以媚桧,不赋者刘芮、李燮、罗博文三人而已。愿中由此得召。又张扶请桧乘金根车,又有乞置益国官属及议九锡者,桧闻之安然。”“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

于是他又开始了苦心周旋,收养子以制衡。赵构痛失独子又失去了生育能力,只能选择收养皇子来继承皇位。一般来说收养皇子都是跟自己血缘相近的,但赵构偏不,选来选去,选择了太祖一系。难道太宗一系没人了吗?也不见得,虽然宋徽宗一系被掳走,但宋英宗濮王一系还在,算是和赵构比较亲的血脉。但如果选择他们为皇储,他们只会认为自己能够当皇帝是因为血脉问题,而非赵构的提拔。而太祖一系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北宋过得胆战心惊的,彻底被边缘化,不少太祖子弟都混成了普通人。如果提拔他们当皇子,必然会感激赵构的知遇之恩,不得把赵构当亲爹供养?退一步说,万一自己能生儿子呢?也好找个理由打发他们。不论怎么选,太祖一系都是最优选。

当然一开始,赵构是存着好打发的心思收养太祖一系的子孙的,就这样赵构选了秦王赵德芳后裔的赵伯琮以及连哪一系都没搞清楚的赵伯玖,不过迟迟没有确定谁是继承人。但随着秦桧势大,赵构不得不扶持养子势力以制衡,最终熬死了秦桧。

秦桧一死,赵构算是喘了一口气,但主和派的头头秦桧没了,也缺少和金国沟通的桥梁,南宋主战派的势力开始抬头,纷纷弹劾秦桧。但媾和一直是赵构的梦想,弹劾秦桧岂不是指着鼻子骂自己?即便赵构不喜秦桧的擅权,但在他死后,还是以强硬姿态维护秦桧,下诏说一切都是自己主张,禁止臣民议论。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赵构一直活在宋金议和、天下太平的美梦里,但这个美梦很快就破了。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完颜亮弑君,成为金主,完颜亮是金国的主战派,一直反对议和,弑君称帝后立马准备兵马,准备一举攻灭南宋。

宋金形势图

金国内部的准备自然瞒不过南宋,但赵构却掩耳盗铃,认为金人不会入侵。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整顿好兵马,发兵六十万攻打南宋,而完颜亮出兵前,派人在南宋百官面前痛斥了赵构一顿,赵构彻底心死了。他倒不是担心南宋安危,而是担心自己的脸面和性命,想当初自己为了和金国媾和,各种卑躬屈膝,甚至冤杀大臣都在所不惜。一句话,为了能够舒舒服服地活着,什么割地、称臣、上贡都没问题。但没想到金国却翻脸不认人,也让赵构“盛世太平”的梦想化为泡影,更让之前的行为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当然,沦为笑柄是后面的事,现在最要紧的事要保命。为此赵构打算遣散百官,再度跑路,什么祖宗江山,什么大宋子民,他才不管,他现在只想保住自己的命。

没想到赵构刚刚提出来,就被群臣打脸了,左相陈康伯不仅反对赵构的逃跑计划,反而提议让赵构御驾亲征,这可把赵构吓得不轻。“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独具舟迎家入浙,且下令临安诸城门扃鐍率迟常时,人恃以安。敌迫江上,召杨存中至内殿议之,因命就康伯议。康伯延之入,解衣置酒,上闻之已自宽。翌日,入奏曰:‘闻有劝陛下幸越趋闽者,审尔,大事去矣,盍静以待之。’一日,忽降手诏:"如敌未退,散百官。"康伯焚之而后奏曰:‘百官散,主势孤矣。’上意既坚,请下诏亲征,以叶义问督江、淮军,虞允文参谋军事。”

既然左相陈康伯反对,那就找其他人,为此他找到御营宿卫使杨存中,让他准备一些大船好方便渡海,但没想到杨存中却和陈康伯一样,认为现在不是逃亡的时候,自己愿意护卫赵构上前线。“时金主亮有南侵意,存中上备敌十策。步帅赵密谋夺存中权,因指为喜功生事。存中闻之,上章乞免,密竟代之。未几,边声日急,九月,诏存中为御营宿卫使。刘汜战败于瓜洲,命存中往京口,为守江计。”

赵构忽然发现,一夜之间,群臣似乎都不听自己的了,自己坚持逃跑,搞不好又来一次兵变。相比于金兵,内部兵变才是最危险的。

采石矶大捷示意图

赵构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前线,万幸,虞允文神来之笔,打出了采石矶大捷,完颜亮无功而返,内部又爆发政变,完颜亮被杀了。“虞允文自采石来会,存中与之协力拒敌。敌不能济。金主亮死,与允文轻舟渡江以伺敌。及金人请和,存中奏俟彼得新主之命,无遽许之。”赵构长吁了一口气。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打算退位了,自己努力构建的宋金太平却在完颜亮南侵的时候化为了泡影,趁着宋军大胜,自己也好体面退位。他是真的不想当皇帝了,倦勤了,打怕了,自己又没有儿子,就算自己有心好好打理江山,可将来还不是传给别人,最终便宜了外人。况且他已经五十六岁了,在古代已经是眉毛入土的年纪了,赵构掰手算算列祖列宗们的年纪,再看看自己担心受骗颠沛流离的日子,天知道还能活多少年,不如放手,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吧!而且禅位之后自己就不是皇帝了,下次金兵来犯的时候,自己可以直接跑路逃命,到时候被逼着上前线的就是宋孝宗了。当然这一招他也是学的老爹宋徽宗的,毕竟宋徽宗也是为了跑路禅位给宋钦宗的。所以哪怕众人劝他别急着让位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累了。但没想到没了政事的烦恼,赵构反而成为两宋活得最久的帝王,退位后居然当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

当然这个太上皇是彻底放权的太上皇,不像后面的清高宗,死命抓着权力不放,这二十五年的生涯里,对于权力一点兴趣都没有。以至于宋孝宗一登基就做出和他相反的政治路线,比如平反岳飞,重用主战派以及发动隆兴北伐等等,他也从未反对过。

赵构

事实上,他这二十五年真的纯粹是奔着享福去的。退位不久就搬到秦桧的旧宅,并赐名“德寿宫”,看这名字就知道了,赵构就是想安度晚年。

而宋孝宗也如他之前所料,一门心思把他当亲爹供着,对他十分孝顺,不仅隔三差五去请安,甚至每年给予百万贯的生活费,让赵构晚年可以过上奢华的生活。每天赵构要么和后宫女子寻欢作乐,要么沉迷于书画,吟诗作赋,为了迎合赵构,无数人争相献字画,也让德寿宫收藏了不少古今名家字帖。到了后面,赵构开始沉迷于酿酒,在德寿宫内专门设置了酿酒师,以惠山大米配三白泉水,酿成雪浸白酒,每日必饮。这太上皇生活,足以让一帮其他朝代的太上皇羡慕不已。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初八日,赵构驾崩,时年八十一岁。就赵构这样的皇帝,居然能享福到八十一岁寿终正寝,收养的养子还极为孝顺,简直没天理了。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 2024-08-28 02:52

    谁信赵构退位后彻底放手了? 够听了都摇头。 他早死20多年 孝宗估计能做得更好。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