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磷脂酸(PA)在运动补剂中的作用与效果

诗槐评健康 2023-01-15 09:31:00
1. 它是什么?

磷脂酸是一种磷脂,占体内磷脂池的一小部分。磷脂是构成细胞膜主要成分的一类脂质(脂肪)。它们的结构通常由 2 个脂肪酸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

磷脂酸是一种脂质信使,已被证明可以通过信号刺激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标来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也称为 mTOR 通路。

2. 它有什么作用?

mTOR 信号的激活

磷脂酸已被证明可以增强体内的 mTOR 信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 (mTOR) 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并作为细胞代谢、生长、繁殖和存活的中央调节剂。由于参与肌肥大作用,mTOR 通路一直是运动补充剂的重点。研究表明,机械负荷引起的肌肉肥大,也就是通过阻力训练建立肌肉,完全依赖于骨骼肌内的 mTOR 信号。

增加肌肉生长

正如我们刚刚提到的,肌肉肥大或肌肉生长基本上是由 mTOR 通路调节的。已显示磷脂酸可增加 mTOR 通路的激活。此外,研究表明,在仅 8 周的阻力训练中,补充磷脂酸实际上会导致瘦体重 (LBM) 增加 2.6%。与安慰剂组相比,在相同的 8 周内,LBM 仅增加了 0.1%。

减少蛋白质分解

对于在这里起作用的确切机制,这种好处仍然有点未知,但该理论非常简单。由于补充磷脂酸导致 mTOR 通路的激活增加。身体进入蛋白质合成上调的状态。无论受试者是否处于热量不足或过剩,这似乎都会发生,因此该理论表明,在热量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磷脂酸将具有巨大的好处,以帮助防止因过度训练而导致的蛋白质分解和肌肉分解。如前所述,这还没有被研究过,但研究表明,考虑到磷脂酸的作用机制,好处是存在的。

增加肌肉力量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使用磷脂酸时您可能不一定感觉到或注意到的效果。在 8 周的时间里,服用磷脂酸的受试者的 1RM 深蹲增加了 12.7%,而安慰剂组仅增加了 9.3%。1RM 卧推也是如此,磷脂酸组增加了 5.1%,而安慰剂组仅增加了 3.3%。mTOR 激活的增加会增加蛋白质合成并增强阻力训练的自然效果,这表明磷脂酸确实对力量和力量有物理影响。

3.需要服用多少剂量?

您每天需要 750 毫克磷脂酸,就这么简单。所有研究都使用每天服用 750 毫克的磷脂酸,在研究期间始终如一。当您查看磷脂酸补剂时,请务必确保您获得完整的 750 毫克活性磷脂酸。

一些公司可能会展示含有 1,500 毫克磷脂酸(产生 50% 活性成分)的产品,这将为您提供所需的 750 毫克。另一方面,您将让公司声明他们的产品含有 750 毫克磷脂酸(产生 50% 的活性成分),每份只能让您获得 375 毫克的活性磷脂酸。

4. 什么时候服用?

虽然在研究期间磷脂酸的剂量不受控制。似乎大多数含有磷脂酸的补剂都建议在早上或锻炼前服用。

我们的建议是尽可能保持磷脂酸补剂的一致性。把它想象成另一种肌酸类型的补充剂。一致的每日给药总是会产生最好的结果。每天早上服用磷脂酸,搭配一些有助于吸收的食物,将有助于保持摄入量的一致性。

5. 需要多长时间起效?

所有关于磷脂酸的研究都进行了 8 周的时间。这并不是说您需要等到 8 周才能看到任何好处,但结果确实表明持续食用会产生最佳效果。

单剂磷脂酸后,您不会看到任何好处。我们建议在大约 3-4 周持续补充磷脂酸以及结构化阻力训练计划后,可以预期会看到身体上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Speth, John D & Spielmann, Katherine. (1983). Energy Source, Protein Metabolism, and Hunter-Gatherer Subsistence Strategies.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2. 1-31.

2. Olsen N.(2018), What Is Protein Poisoning?, The request could not be satisfied, Last viewed: November 20, 2020[4] Noli D, Avery G (1988) Protein poisoning and coastal subsistenc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5: 395–401

3. Maersk M., Belza A., Stødkilde-Jorgensen H., Ringgaard S., Chabanova E., Thomsen H., Pedersen S. B., Astrup A., and Richelsen B. (2012) Sucrose-sweetened beverages increase fat storage in the liver, muscle, and visceral fat depot: a 6-mo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study. Am. J. Clin. Nutr. 95, 283–289

4. Ackerman Z., Oron-Herman M., Grozovski M., Rosenthal T., Pappo O., Link G., and Sela B. A. (2005) Fructose-induced fatty liver disease: hepatic effects of blood pressure and plasma triglyceride reduction. Hypertension 45,1012–1018 10.1161/01.HYP.

5. Ishimoto T., Lanaspa M. A., Le M. T., Garcia G. E., Diggle C. P., Maclean P. S., Jackman M. R., Asipu A., Roncal-Jimenez C. A., Kosugi T., Rivard C. J., Maruyama S., Rodriguez-Iturbe B., Sánchez-Lozada L. G., Bonthron D.T., et al. (2012) Opposing effects of fructokinase C and A isoforms on fructose-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 4320–4325.

0 阅读:9

诗槐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