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举行的7次国葬,有两名商人,一名女性,有何特殊之处?

小门将守大门 2025-01-06 10:49:59

在新中国创立至今,共有七人享受过“国葬”的待遇,其中有两名是商人,还有一名女性,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来给您讲讲这七个人的传奇人生。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说“国葬”,光听名字就不简单,是国家亲自为对国家以及我党有过特殊贡献的人所举行的葬礼,以表对逝者最崇高的敬意与尊重。

能够享受到“国葬”待遇的人无疑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传奇人物,哪怕时至今日,也仅有七人享受到了“国葬”的待遇。

这第一人相信大家都能猜得到,他便是人民心中永远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1976年被称为我国的国殇之年,在这一年中,周总理、朱德元帅、毛主席相继去世,全国人民悲痛不已,就连国际社会都对三人的离世满怀惋惜,联合国还以降半旗的形式来缅怀周总理。

不过,这件事在当时却遭到了不少国家代表的反对,他们聚众找到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进行控诉,并说道:“即便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去世,联合国也没有降半旗的待遇,为什么中国的总理去世,联合国会用这样的方式去缅怀呢?”

瓦尔德海姆听后,是这样回答的,他说:“之所以决定为悼念周恩来同志降下半旗,有两个原因,一来,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可他的总理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来呢,中国有十亿人口,占据了世界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但他的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如果你们国家的领导人能够做到以上两条的其一,联合国同样也可以为他降半旗致哀。”

听到瓦尔德海姆的解释后,众人自知理亏,便就此作罢。

而周总理的事迹还远远不是瓦尔德海姆的一番话就能够概括的,他是一个无论何时都将国家放在首位的人,即便是在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周总理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这样的高负荷也加重了周总理的病情,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在离世以前,周总理曾特意嘱咐妻子邓颖超不要搞遗体告别,可在国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全都自发的走上街道为周总理送行。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先生还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他说,我知道周总理先生去世以后,深感失去了什么,世界也少了一位杰出的人物。“

而第二个享受“国葬”待遇的便是朱德元帅,一说起朱德元帅,很多人可能都会情不自禁的在脑海中浮现出扁担二字。

这倒不是朱德元帅的功绩少,让人想不起来,只能想到扁担二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朱德元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十分勤劳,完全没有架子。

所以士兵们对朱德元帅都有着一种莫名的崇拜,加上朱德元帅与扁担的故事被收录到了教材当中,教育孩子们要有勤劳能干的精神,让这件事得到了宣传,所以才会有了这样的刻板印象。

这个故事发生在井冈山时期,当时由于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几乎与外界断开了联系,别说正常的贸易往来,就连消息的传递都变得异常困难,没过多久,部队的物资、粮食就都出现了短缺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驻扎在茨坪的红军每天都要挑粮上山,在这个队伍中,朱德元帅便是其中一员,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身体肯定比不上年轻人,每天往返几十里山路对他的身体无疑是一种极重的负担。

可即便如此,朱德元帅也未曾有过缺席,朱良才作为朱德元帅的秘书,知道朱德的性格,劝他别每天去挑粮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便偷偷的将朱德元帅的扁担给藏了起来,心想,这样一来,朱德元帅就该没法跟战士们一起挑粮了吧。

可谁想,朱德元帅在发现扁担不见了以后,便连夜自己动手重新做了一个扁担,自此以后,大家便再也不敢对朱德元帅的扁担动心思了。

也正是朱德元帅这样的以身作则,战士们才对扛过那段特殊时期充满了动力与信心。1976年7月6日,朱德病逝,享年90岁。

第三位则是我们的毛主席,要说功绩,毛主席的故事是说不完的,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毛主席的生死观吧。

毛主席从来不会避讳死亡,1961年,毛主席在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会面时,曾说道:“我有一个五年计划,希望可以在七十三岁时去见上帝,不过我的上帝不是西方的神,而是马克思,他或许也想见见我。”

蒙哥马利听后,带着些许震惊的回答道:“马克思可以等一等,中国现在更加需要你,你不能不管。”

毛主席则是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随时准备灭亡。”也是在同一年,罗荣恒元帅不幸去世,毛主席得知后万分悲痛,当时毛主席的身体就已经大不如前,这件事更是让毛主席承受了莫大的打击,他开始主动的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谈及自己的后事。

有一次,毛主席还对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说道:“我死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身边。”这句话让吴旭君非常疑惑,作为毛主席的医护人员,毛主席如果病危,自己怎么能不在身边呢?

毛主席似乎也看出了吴旭君的疑惑,便接着说道:“我母亲去世时,她跟我说,不想让我看见她难受的样子,所以我当时并不在她的身边,现在回想起来,脑海里也都是她健康时的样子。”吴旭君听到毛主席的解释后,感动不已。

只是生命的逝去从来不会被人们的情绪所左右,尊敬和爱戴也没能留住毛主席的生命。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他的人民 。

在去世以前,毛主席仍然在惦念着国家的发展,他与很多干部进行了单独的见面,对大家进行了最后的嘱托,叶剑英元帅在与毛主席会见过后,便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了大厅等候,只是没一会,医护人员便前来又一次将叶剑英元帅请了过去,只是这一次毛主席再也没了力气说话,只是用手指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轻的点了两下,毛主席最后没能说出口的话也成了谜团伴随着毛主席远去了。

第四个人叫霍英东,这个名字相对来说稍显陌生,他并非是国家干部,而是一名商人。

可能大家对此会比较疑惑,为何商人也能享受到“国葬”的待遇呢?这就得说到抗美援朝时期了,当时在国家决定支援朝鲜后,举国上下,无不振奋,大家都想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商人的霍英东,他爱国的方式与战士们肯定是不同的,由于当时国际形势,西方采取对中国禁运的策略,导致中国的物资供面临着很多困难,唯有香港因为英国政府的原因,与国际社会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往来。

于是霍英东便组建了一支船队,从香港向祖国运输物资,解决了不少的麻烦。

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努力融入国际社会,并成功返回了联合国,但在体育上,中国与国际社会仍处于断联状态,为了让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霍英东与儿子霍震霆历经数年的奔波。

期间多次遭到了来自各方的生命威胁,但霍家父子全然不惧,最终让中国成功重返奥委会,1984,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这背后,霍家父子做出的贡献,付出的努力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2006年10月8日,霍英东不幸去世。

与霍英东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庄世平,在对特区经济建设的贡献当中,庄老当仁不让,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些贡献,2007年6月2日,庄老去世以后也成为了第五位享受到“国葬”待遇的人。

第六位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中历经了多番起落,从抗战时期,邓小平就加入了我党,是一位难得的能文能武的将军。邓公复出以后,制定了很多策略,并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1997年2月19日,邓公与世长辞。

第七位是享受“国葬”待遇中唯一的一名女性,这个人便是宋庆龄。

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妻子,在我党发展的历程当中,宋庆龄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宋庆龄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她将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妇女儿童的文教工作当中,她所亲自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于北京病逝,组织得知这个消息后,也尊重了宋庆龄的遗愿,最终将她葬在了父母陵墓的东侧。

看完之后,您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摘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42
小门将守大门

小门将守大门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小门将守大门